楊倩 王璐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摘要國家風險指跨國投資者在從事國際投資活動過程中,因東道國政治,法律或經濟政策的變化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國家風險與國家主權行為緊密相關,一般都是由投資者個人或公司企業無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隨著我國“走出去”的國際工程承包活動越來越多,對外承包企業除了需關注海外投資的商業風險外,還需注意并防范工程所在國的國家風險。
關鍵詞國家風險對外工程承包
一、國家風險的內容
(一)主權風險
主權風險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為了保護其自身的利益所采取的不受其他外來法律約束的行為,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風險。它通常包括如下三種情形:(1)主權國家在因其自身的經濟和財政狀況發生危機而無法向債權人清償債務時,不能像公司企業那樣通過宣告破產或變賣主權來清償債務,而常采取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辦法來擺脫債務;(2)主權國家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單方面采取停止或延期付款的行為;(3)當資本輸入國與資本輸出國兩國政府處于政治敵對、戰爭或經濟大戰的狀態時,其中一國可能單方面給予另一國以各種形式的制裁或雙方相互制裁,從而影響了跨國投資經營活動。
(二)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與東道國的政治、社會、法律有關的、人為的、投資者無法控制的風險。這類風險主要包括:(1)征收險,即東道國基于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外資企業實行征用、沒收或國有化;(2)轉移險,東道國因其國際收支困難,實行外匯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國投資者將原本、利潤和其他合法收入轉移出東道國境外;(3)戰爭和內亂險,是指東道國政局動蕩、民族或宗教派別沖突,發生革命、戰爭和內亂,使外國投資企業或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以致不能繼續經營;(4)違約險,即東道國政府違約,而投資者無法或無法及時求助于司法機關或仲裁機構,或者雖有裁決,但無法申請執行等。
(三)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因法制原因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 法律不健全,即資本輸入國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有關外商投資活動的法律法規,這就使得投資者的投資活動沒有法律依據,一旦出現問題或東道國基于自身的利益,東道國便隨意處置, 因而可能使外國投資者遭受不應有的損失;(2)執法不嚴,對外商實行歧視待遇;(3)法律沖突,表現在東道國的法律與國際法或國際經濟慣例的沖突,東道國與投資者母國的法律沖突,兩國間投資活動違反了第三國法律等,這些也會增大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二、國家風險的考察因素
分析國家風險一般定性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
(一)政治因素
風險的政治因素包括歷史;民族內聚力;國家體制;政黨、政府狀態;導致政局不安定的原因(失業率高,大國干預,內戰的可能,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更迭等);戰爭的危險;經濟關系(經濟禁運的威脅、與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團體關系)。
(二)經濟因素
風險的經濟因素包括經濟制度;自然經濟及經濟規模;國際收支狀況;經濟政策(決定一國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方向,直接關系到外國資本在該國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債務管理和儲備管理(直接關系到該國的償還能力和商業信譽,外匯儲備與外債的比率成為考察國家風險的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出,不利于對該國的商業進口);匯率條件,貿易條件,出口狀態;資本流動與管制(是一國投資環境風險程度的主要指標);商業習慣及對國際環境的應變能力;融資條件(一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款的條件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償債的能力);對華關系。
(三)社會因素
風險的社會因素包括:社會的階級結構;人口結構;倫理和信仰的差別;勞資關系;地理環境;法律環境。
三、企業在對外投資時防范國家風險的措施
(一)風險回避
做好國家風險的評估,可利用《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的內容對風險進行考量,一旦該風險超過了企業的承擔能力,應選擇放棄承擔該項目。
(二)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的策略多采用要求當地信譽較好的銀行、公司或政府給與擔保,同時可向保險機構投保,這些保險機構包括東道國、中國或第三方機構、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再次可大量雇用當地勞動力,減少政府沒收的風險。
(三)風險分散
(1)投資主體多元化,如與東道國企業組成聯合體;
(2)投資客體多元化,如材料、設備采購渠道的多元化;
(3)投資形式多元化,如利用金融工具,當東道國國有化風險增大時,跨國公司可以將其股權出賣或轉為銀行信貸,母公司的買方信貸等債權形式;債務危機風險增大時,投資者將其貸款轉換為股份投資,并進行投資幣種的轉換。
(四)風險自留
在評估風險可控,同時希望自身控制風險以保留較大效益時,可采用風險自留的策略,主要包括:
(1)以海外機構為主體,分設風險控制機構;
(2)設立處理受險部分的專門公司;
(3)設立風險基金;
(4)利用適當的支付策略,如東道國貨幣貶值,拖延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應付款項,貨物款項的支付;拖延升值國應收款項(如利息、紅利等)催促硬通貨的應付款項和催促東道國軟幣的應收款項。或在投標時,利用付款計劃表,如預測到東道國貨幣將貶值,前期支付采用當地幣,后期采用硬通貨等。
四、結語
本文針對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在國外承攬工程時,可能面臨的國家風險,按照風險管理的手段,分析可采取的風險管理的策略。但限于篇幅,本文僅從定性的方面分析了國家風險的內容,未提出定量的分析和評價方法,還有待未來在該方面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呂文學.國際工程承包[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16[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