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菊
摘 要:《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厡系一天產石猴,乃天地精華所生,可謂無依無靠、無名無姓。但他最終修得正果并加封戰斗勝佛,孫悟空成功了。縱觀他的成功歷程,無時無刻不表現出一種敢于冒險和挑戰的精神,一種勇于進取、永不言敗的斗志,一種機靈活潑的陽光氣質。而這些是孫悟空成功的內部條件,其成功之道也有助其成長的外在力量。
關鍵詞:孫悟空;成功之道;永不言敗;機靈活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48-01
魯迅曾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正如斯巴昆所說“許多人之偉大,來自他們所經歷的大困難。”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21世紀品讀《西游記》,感悟其中道理,淺析孫悟空的成功之道,將給人以啟示、以激勵。因此本文將從《西游記》一書中孫悟空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的點點滴滴入手,進而分析其成功之道。
一、敢于冒險與挑戰,道心開發勤追求;悟徹菩提真妙理,心有靈犀一點通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西游記》第一回)這是天產石猴的第一次冒險與挑戰 ,也是因這次機遇,孫悟空芳名顯、大運通。且不說他有靈通之意,“眼運金光,射沖斗府”,若沒有敢作敢為的氣魄,極端好動,永不安生的本性,“石”字兒也不會隱,美猴王也不會成。“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孫悟空不是哈姆雷特,他果敢決絕地“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真是好猴!在同樣的機遇面前,不同的猴子有不同的態度,從而就有不同的行動,而孫悟空把握住了,并且尋得了個“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一天造地設的家當。想一想,我們有時是不是太過四平八穩了,也許就錯過了些許福地洞天。都說《西游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但正如張天翼所說的“幻想的形式,現實的內容”,吳承恩就幻想出孫悟空這一活靈活現的形象,而讓我們感悟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道理。敢于冒險與挑戰,這是孫悟空邁向成功的第一個法寶。
難得的是,當美猴王與眾猴歡聚仙山福地,享無量之福的時候,美猴王悲從中來,他覺悟到年老血衰之時有閻王管,而枉生世界之中。就因此一念致使猴王為長生“云游海角,遠涉天涯”,開始了他的尋仙訪道之游。可見,孫悟空的可愛之處更在于他不盲目自大、盲目樂觀,他有覺悟并能醒悟。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菩提祖師那兒,他得了姓和名,學得七十二般變化和十萬八千里筋斗云,而這也“是因為他翻山過海為自己尋得了恩師并幸運地領悟了恩師的暗示,得其真心傳授。”
但是,我們做什么事何嘗不講究一個“悟”字呢?有人信奉“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們以為,只要能吃苦,就什么事都可以成功了。但如果方法是錯誤的,不用心領悟,你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甚至會南轅北轍。正如愛迪生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可見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萬萬不行的。努力的同時也要心領神會,方能水到渠成。
二、手持金箍,降妖除魔任施為;頭戴緊箍,煉性養心孕大道;七十二變,般般變化巧取勝;火眼金睛,慧眼識辨假丑惡;機智靈活手段多,無畏無懼求真經
孫悟空神通廣大本領高強,能上天入地,變化多端。你看他手持如意金箍棒,身著虎皮裙,尖嘴縮腮,金睛火眼。“孫悟空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他不僅是書中的一員,而且活在中國人民心頭了。孫悟空成為勞動人民心目中英勇戰斗、不怕艱苦困難、樂觀必勝的化身。”
且不說心猿歸正,意馬收韁,心猿意馬皈依釋教。就說行者為著佛衣大鬧黑風山,如意棒與黑纓槍的爭鋒,好大圣搖身變作老和尚,奈何他無計策時,他卻說是觀音沒理,便一個筋斗云就到了南海請觀音幫忙了。“以心會意,以意會身”的觀世音頓作凌虛仙子,行者心領変仙丹,頃刻熊羆愿皈依。看來這本領高強的孫猴子并不剛愎自用,他那靈活通透的猴性,對他以后的制魔伏怪大有裨益。
接著,悟空收了豬剛鬣,“心猿降得木龍歸”,直到第二十二回悟凈也皈依,唐僧師徒四人才因奇緣來相聚。這一路上的考驗也接踵而來,四圣試禪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性澄明、只為西天取真經的孫悟空。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孫悟空偷了人參果,毀了人參樹,然而終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為了師父,為了取經,他不惜三島求方,虛心求教,使得甘泉救活人參樹,反與鎮元老仙結弟兄。只此足見孫悟空身上散發著一種敢作敢為有擔當的英雄氣。
三、猿熟馬馴,功成行滿
西行路上,說不盡的險山惡水,道不完的妖魔鬼怪,道行難,篤志才能立玄關。歷經千辛萬苦,這唐僧師徒終于到達了靈宮寶闕,看!“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云屛。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情。”(《西游記》第九十八回)好行者,一眼就看出了這真境界、真佛像,可謂明心見性,心猿熟。取得真經的唐僧師徒徑回東土,將這無量之福傳與人間,可謂功成行滿;最后,師徒四人連馬復轉靈山,五圣成真。而“孫悟空西游取經,降妖伏魔,普濟眾生,安國利民,在造福社會的同時,個人也得到社會的認可”他“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西游記》第一百回)被封為戰斗勝佛。
綜上所述,通過淺析孫悟空從頑皮搗蛋的潑猴到普度眾生的戰斗勝佛的奮斗歷程,我們初步了解其成功之道。毋庸置疑,孫悟空的成功有外界的幫助;然而,歸根到底是重重磨難讓孫悟空成長,因為磨難是強者的墊腳石。“孫悟空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勇敢頑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敢于冒險,樂觀進取。”“那必勝的信念、鐵一般的意志,支持著他去完成他想要做的一切,最后總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只要用心感悟、仔細回味,孫悟空的成功之道,總會給我們或多或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