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忠
摘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已被應用到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信息技術教育也成為了教育部重點關注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學生了解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出一套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式,對于高中教師而言,它是一項教學任務,也是一項挑戰(zhàn),需要教師仔細琢磨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學生信息素質修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意義非凡。通過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理論提出,再用實際教學案例進行論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可行性,讓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具有實踐價值。
一、新課程理念下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
1.確定教學的目標,對象以及內容
(1)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信息的運用,首先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目標的確認,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獲取更多的信息方法,而且還能在實際的生活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夠解決問題,。
(2)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在課堂的學習中,要了解到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不同能力,有效的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能夠在教學中凸顯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學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根據(jù)信息技術的材料重新的進行整合,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實用性的教材,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2.確定教學的任務和學習的情境
(1)對教學任務的設計要緊緊的聯(lián)系教學的目標,對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進行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性的操作,能夠更容易的接受信息技術,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中,還要緊緊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由于在高中,學生的壓力比較大,在對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根據(jù)信息技術實際的教學內容中對學習的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不僅使得學生在接受信息技術知識中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成效的措施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心理學家認為興趣能夠激發(fā)人的學習欲望,如果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足夠強烈,那么他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就相對較快,而如果學生對學習沒興趣,則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同樣的,他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則比較慢,此外,興趣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這樣的求知探索精神正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必須具備的品質。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沿襲了前人的經驗來教導學生,將以前的經驗知識機械的傳給學生,不需要學生去探索、去研究,這樣的教學方式看似減輕學生的負擔,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如今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互動式教學法為例,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為了能在同學面前做一個稱職的老師,會盡全力準備授課內容,也會思考如何讓課堂變得積極有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而且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任務,豐富教學內容。目前,學生所用的教材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性的內容偏少,而理論知識晦澀難懂,枯燥無味,而且大部分需要記憶,這對學生來說是很重的負擔,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所以,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教師應當提前備課,解析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結合相關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目標,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同時壓縮教學內容,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較高的目標,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設置較低的目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能過于困難,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才能達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游戲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或者在課堂結尾讓學生表達對本節(jié)課的認識和想法,既能讓教師認識自身的不足以便改進,又能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
3.和班級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教師印象良好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和學生建立友誼能更好地進行常規(guī)教學。首先讓學生了解多媒體教室使用守則,再讓學生明白上機記錄填寫的重要性和意義,再將小組和座次進行安排,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擴充課堂容量,將多媒體教室諸多功能教授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學生對多媒體技術有所了解時,教師可將具體設計教學開展。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作為當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門課題,對基礎教育和教育技術的有效結合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將“主導-主體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既能在輕松氛圍積極展開學習,還能將既能和知識扎實掌握并靈活使用,通過教學設計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更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何繼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探微[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1).
[2]邱寧.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科技資訊,2013(15).
[3]志兵.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