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小峰
摘 要:本文試從歷史教學的角度出發談談從生活中學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歷史就是過去的生活。所以從過去的生活出發,聯系現在的生活,進行歷史教學,可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本文試從故事、實物、歌曲、文學、評論、身邊幾個方面講述歷史與生活的關系,并聯系教學實際,談談做法及想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23-01
《歷史課程標準》說:“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其實生活本身就可以成為歷史,歷史也就是過去的生活。筆者試從自身的歷史教學實際出發,嘗試做到“從生活中學歷史”,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從故事中學歷史
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倆交流的話,彼此都會有不同的兩種思想!歷史是由很多有趣的故事組成的,所以歷史老師上課時盡量做到故事引領,讓學生在故事中學到歷史。例如:你從電視里了解到近期的歷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央反腐,奧巴馬訪華等;從網絡上了解到更遠一些的歷史──紅軍長征的故事、抗日英雄的事跡、金字塔國度埃及等等。你再把擁有的“歷史”講給另一個人聽,不知不覺中每人得到了“一籮筐”歷史知識,了解了更多,課本的知識就感覺越容易學會,說不定你就會喜歡上歷史。再比如我們歷史有很多比較好的書籍《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鑒》、《史記》等,只要教師認真讀,會掌握很多有趣的故事,學生在趣味中掌握了歷史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互講,在這個過程中,多聽、多說、多講可是我們學好歷史的法寶。
二、從實物中學歷史
歷史古遺跡是我們了解學習歷史最好的“百科全書”。歷史留下的實物無遺是最好的歷史教學資料。例如,我們興化就有豐富的歷史古跡:斑斑古城遺跡;座座王陵古墓;鄭板橋、劉熙載故居等等。真正走進這些歷史古跡,親眼目睹古人的衣食住行,能夠感覺出他們昔日的繁華、輝煌、甚至不平、艱難等等。說不定還能隱隱聽到當年鄭板橋畫竹時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施耐庵當年為寫《水滸》走進百姓生活中。我們會為他們的智慧而折服,為他們的勇敢而吶喊。這也正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精髓──不斷探索學習的精神。再返回我們的課堂,面對歷史考卷上的實物圖片、材料題,是不是就有思想可發揮呢?
三、從歌曲中學歷史
歌曲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很多能流傳至今的歌曲有其獨特的魅力,從歌曲中我們也能了解特定時代的歷史。比如在講《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一文,我播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讓學生分析,為什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并且說說在當今這句話有無其時代意義。學生通過思考交流,了解了抗日戰爭關系到民族存亡,今天雖然生在和平年代,但局部戰爭時有爆發,要時刻保持警惕。在講香港澳門回歸一課時,播放容韻琳的《七子之歌》,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了解了香港澳門主權的相關歷史,同時學生了解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歷史意義,以及港澳回歸的重大歷史意義。
四、從文學中學歷史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學和歷史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比如在教七年級下冊“靖康之變時”,我就讓學生回憶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雕英雄傳》,其中兩位主人公分別叫郭靖、楊康,就是他們兩位的父親要他們記住這段歷史,同時我讓他們讀岳習的《滿江紅》其中“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同樣關注這段歷史,學生通過小說和詩詞更能把握這段歷史。
五、從評論中學歷史
探討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共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18課《三國鼎立》中的“官渡之戰”這一知識點時,請同學們分析曹操的高明之處。同學們回答:“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重視人才,經濟上獎勵農耕,實行屯田。”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在這場戰役中還有一個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心理因素”這句話,從而使學生分析得出結論:袁紹驕傲自大,被曹操燒掉糧倉后軍心已動搖,而相對來說曹操則鎮定自如,積極尋求戰機。這時請同學們列舉一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為心理因素而取得成功或者遭受挫折的例子。學生就會聯系自己參加運動會、各類競賽等活動時,因為心理素質而影響結果的情況。通過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都非常重要。
六、從身邊學歷史
初中歷史開篇就是古代史內容,距今幾十萬年的遠古居民與學生相距太遙遠。怎樣才能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對遙遠的歷史產生親切感呢?這就需要教師將歷史與日常生活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為學生創設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中的“醫學的成熟”這一知識點時,書本上只有“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等一段文字。如果讓學生機械地記憶這樣幾個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很難記住。但如果提問學生“平時家人生病了是怎樣處理的”,則學生會說出打針吃藥、或推拿按摩等答案。教師進而讓學生區別哪些是西醫方法,哪些是中醫方法,甚至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比較中西醫的不同,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等,從而得出中醫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醫學的貢獻的結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總之,初中生只要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能聯系生活實際,從文學、歌曲、評論、身邊等一些地方都可以靈活地學習歷史,這樣我們的歷史才是鮮活的,才能如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