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儷馨
摘 要:信用管理就是針對企業信用交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開展的管理活動,該種管理模式重視客戶信息評估,應收賬款回收,債權保障,額度授予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與監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本文主要針對企業信用管理政策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企業;信用管理政策;應用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企業信用的管理,企業信用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內容,包括對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信用管理。企業信用管理不單單是事后核算管理,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控制管理,其目的是規范企業的經濟活動,促進企業的生產、銷售,規范客戶和供應商的管理,以方便企業做好市場定位,制定未來發展規范,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企業實施信用管理的現實意義
1.對企業自身發展的現實意義
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對企業擴大市場、提升企業形象和優化企業客戶都有積極的意義。首先,對于市場的管理上,企業可以通過信用管理擴大市場,同時控制市場風險,讓企業的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在現階段的買方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提高市場競爭力,在加強產品質量和運用價格優勢的同時,也要提高產品的賒銷能力,賒銷就會產生風險,實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的規避這種風險。其次,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形象,形成市場影響力,如果沒有較好的市場信譽,再好的商品也不會被人們所熟知,企業信用的培育并不是單方的行為,也要依靠供應商和客戶的認可,企業形象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最后,企業信用管理對于企業優化客戶有很大的幫助,企業的發展需要客戶,但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是需要企業維持的,對于那些惡意賒銷的客戶,企業就沒必要再跟他們建立聯系,企業信用管理可以幫助企業篩選出信用好的客戶,從而優化客戶結構。
2.企業實施信用管理的社會意義
企業實施信用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單個的組織形成的,只有單個組織提高自身的發展,社會才會進步。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可以促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形成,良好的信用懲罰體系會促使企業按照規范辦事,現在隨著電子信息的發展,企業的行為可以被很好的記錄下來,所以現在的企業更注重信用的培育,對于信用良好的企業會獲得更多的投資,更廣泛的客戶源,對于失信的企業,將不能獲得投資,這樣就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若所有的企業都有可靠的信用,那么就能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
二、我國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存在的問題
企業信用管理不論是對企業還是社會都有積極的意義,但是現階段我國實施企業信用管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1.企業實施信用管理的意識不強
企業信用管理的實施還處在初級階段,多數的企業沒有認識到實施信用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的生產銷售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賒銷的行為,有些惡意的賒銷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損失,造成企業形成大量的壞賬,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企業不愿意再實施信用管理,更愿意運用現款的結賬方式。
2.企業實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不足
多數的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體制,也沒有成立信用管理的部門,在對于客戶的評價分析上,僅僅是依靠銷售部門及財務部門的銷售情況和還款情況,沒有清楚的認識到客戶的情況,只是憑借簡單的推斷,缺少科學的依據。在企業銷售商品的行為中,往往以資金收回為首位,對于較大款項的賒銷,企業會因為怕承擔風險而不愿意合作,這樣就會錯失擴大客戶的機會,久而久之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三、促進企業實施信用管理的措施
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對于社會經濟管理和市場轉型有積極的意義,所以政府要給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發揮企業、政府和社會組織三方的力量,并幫助企業更快更好的推進信用管理。首先要提高企業信用管理的意識,只有企業真正的認識到信用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企業才會重視信用管理,才能按照企業的情況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相關的部門對于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信用管理。其次,政府也要發揮服務政府的職能,加快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給企業信用建設提供堅強的后盾,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促進社會體系的建設,要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于信用好和失信的行為要有一定的獎勵和懲罰,讓企業認識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要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建立監督體系,推進企業信用的管理,企業在進行失信的行為時,往往會抱著僥幸的心理,對自身沒有影響,所以社會組織要發揮監督的作用,對于失信的行為要及時的監督、指正、通報,以建立良好的社會經濟體系。
參考文獻:
[1]賀首華. 關于大中型企業信用管理職能的建立思路——壞賬風險控制與銷售擴張[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07).
[2]馬彥玲,閆曉燕,郭彥明,馮彥良. 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在防范信用風險中的作用[J]. 中國經貿導刊. 2010(18).
[3]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信用體系建設課題組編著.企業信用管理實用手冊[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4]邢俊霞. 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漏洞及對策——基于21起賒銷合同逾期未收款法律糾紛案件的調查[J]. 財會通訊. 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