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 陳丁惠
中職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 陳丁惠
中職電子類課程要適應新形式,既幫助畏難厭學學生,又提高基礎扎實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評價標準等各個環節要進行改革,以項目為載體,圍繞操作展開知識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各種操作都能學到所需要的知識。
課程改革;項目;操作;分層教學
中職電子類專業課程包括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課程。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教學對象的變化,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法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進行必要的改革。
現在不少教材還只是高校或高職教材的刪減版,課程結構也基本上是沿用以前學術性體系,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邏輯關聯。在考核評價方面,側重卷面答題分數,反映在平時教學中,則是習題訓練所占比例較大。這種情況不適合目前的教學實際,因為不少中職學生的數理基礎和鉆研精神比較欠缺,一接觸到稍微抽象一點的概念、原理就產生厭倦畏難情緒。另外,課程體系的展開是單向的,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少同學由于前面的科目沒有學好,再學習后面科目的時候,自暴自棄,無心向學,結果不但連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沒有弄懂,還對后面的專業知識失去興趣,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沒有掌握。
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課程整合就是把有關的基礎科目、專業科目,分解成不同的知識點,然后把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機的組合,形成一系列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教研機構和廣大教師在職業教育中,進行了項目教學法的探索,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課程整合可以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深化實現。什么樣的項目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讓學生想學和學有所成?以前的項目教學,往往局限于某一學科,如把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科目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個項目。其實,可以嘗試在中職電子課程教學中把多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個項目,不再單純以學科劃分。一個有效的項目應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要有一個具體有趣、包含一些重要知識點的應用案例。其次,這個案例應該是可操作的,包括實物操作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仿真操作。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職業教育的特點,從操作入手進行學習是有效的,避免一部分基礎不好的同學無所事事而無心向學,讓他們從操作中可以多多少少學到知識。第三,項目應該是可復用的。也就是說,一個項目上半學期學了,下半學期或下一個學期還可以再學。每一次學習都側重一個知識點或強化一個知識點,這樣的好處是讓以前沒有掌握好的同學有機會再學習,避免前面的內容沒學好而放棄后面的學習。
以上幾點是相互配合的。項目要可復用,不同項目的有關知識點要分層和有一定關聯。例如,把單片機流水燈控制電路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它就包含二極管特性、歐姆定律、數字信號概念、單片機控制等知識點。把數字信號概念作為某次上課的主要知識點講授時,可以順便強化二極管特性等知識點,還可以引出邏輯關系的概念,為后面其它項目介紹各種邏輯關系做好鋪墊。
作為項目教學的補充,還可以把有關的理論按傳統學科內容,單獨成冊。但不是以往教學那樣把它作為主要的考核內容,而是為了方便查閱和給綜合能力強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使用。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講解理論概念,然后習題鞏固深化,最后再通過實驗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這種方法目前在中職學校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一講理論就產生厭煩情緒,以至于連實驗也懶得動手去做。
要改變這種狀況,在教材教法上要改進。既然不少學生理論基礎差,而中職學生主要是培養動手能力,那么教學過程應該主要從操作入手。因此,理論知識的教學不能因循守舊,應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找到知識和操作的結合點,用學生容易的方式,通過操作展現出來。例如,基爾霍夫定律是電工基礎的基本定律,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規則。在開始講授這個定律的時候,可以先避開這些東西,純粹從測量操作的角度,說明如何測量連接某一點各條支路的電流,能夠得出所有正負電流之和相等的結論,以及如何測量一個閉合回路各段電壓,能夠得出所有正負電壓之和相等的結論。借助于仿真電路,這些操作能很直觀展現出來,學生也可以參與這個操作,在良好的課堂互動氣氛下,和老師一起歸納出兩條描述性的結論。它們和基爾霍夫定律的公式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卻使用了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實用性還很強。[1]
在中職層次的教材中,就應該有大量的這種和操作緊密相連的描述性結論。也許這樣的結論理論性不夠強,但卻非常適合目前中職學校的分層教學。而且,作為一種過度,水平高的學生也能通過這些描述性結論加深理論的理解和把它們應用于實踐。因此,中職教材的發展方向應該更多地體現知識的層次感,而不僅僅是把高等高職教材作簡單的降低難度處理。
教材教法的改進,和教育技術手段的發展分不開的。仿真電路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中職電子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中職學生的考核方式不能與普通中學一樣。對他們來說,理論方面的要求本來就不應該太高,如果還是以做分析、計算題為主要考核方式,顯然不合適。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更多來源于平時的鍛煉。因此,中職學生的考核首先要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其次,平時的考核方式不能拘泥于過于理論化的表述,即所謂的標準答案,應該體現中職教育的特點。這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考核應更多體現操作,能夠做出來是最基本的。第二,對于怎樣做出來的解釋,感性直觀的描述是可以接受的。還是以基爾霍夫定律為例,學生能夠在測量時注意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極性,在回答問題時又能夠描述出測節點各電流時所有電流表的負極或者正極要連在一起,而測量回路各段電壓時所有的電壓表正負極要頭尾相連,那么就可以認為這個學生已經基本了解基爾霍夫定律,并不需要他會列方程會計算才能給分。[1]
這種考核方式是分層教學所必需的,也是非常合理的。一個程度再差的學生,只要找到合適的起點,又有積極性去學,一定會慢慢進步。當然,考核方式是多樣化的,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增加一些分析計算的內容,對于提高他們的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職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對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作綜合考慮。總的來說,要體現著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原則。因此,整合不同科目形成的項目要有較多動手操作內容。在教法上,應從操作入手,知識點圍繞操作有序展開。而在評價考核方面,應鼓勵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歸納操作的規律。
[1]陳丁惠.基爾霍夫定律基于操作的教學法[J].現代職業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