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楊彥榮+孫蕙



編者按:換屆工作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一次“大考”。對此,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采訪了此次換屆選舉中在基層涌現出的一批優秀干部,聆聽基層干部與百姓的選舉故事,感受依法有序、風清氣正的基層選舉氛圍。
選好“一線總指揮”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換屆選舉后貴州的“一線總指揮”是如何擔綱挑梁的?
“經濟發展工作拿數據說話、靠作風吃飯,社會建設工作拿群眾的滿意度說話、靠結果吃飯。”對于貴陽市開陽縣委書記張海波來說,好干部的標準即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張海波是貴州思南人,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部中國古代史專業。今年8月,擔任開陽縣委書記。
履新之際,張海波有些激動,他說,“擔任縣委書記對我既是鼓勵,更是考驗。”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張海波曾掛職開陽縣委常委、副縣長,在開陽作了許多“功課”。今年,任縣委書記不久,他便提出了開陽的發展思路——“三大一小”。
“‘三大是指大交通、大旅游、大園區,‘一小是指小城鎮。”張海波告訴記者,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選出執行力強、創新力強、號召力強的優秀干部至關重要。
為此,開陽成立督辦督查局,專項督查選人用人工作,將“從嚴”貫徹到換屆選舉的每一個程序和環節。
12月6日,在開陽縣委辦公大樓,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海波的電話不時響起,工作日志上寫著,今天他要去禾豐鄉考察。
遵義市道真自治縣縣委書記劉東明是地道的福建人,從1989年參加工作,二十多年間,一直工作在福建寧德市。2014年12月,任道真自治縣縣委書記。
“從臺灣海峽西岸的屏南,來到黔渝開放合作橋頭堡的道真工作,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班長”,我將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遺公仆之身、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初來道真報道時對組織許下的承諾,至今回蕩在劉東明的耳際。
劉東明告訴記者,為“建成縣強民富生態美的新道真”,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道真地處黔北渝南之交,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發展潛力縣。“十二五”期末,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33億元,增速排全省第6位、非經濟強縣第3位,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46萬人,11個貧困鄉鎮全部“減貧摘帽”,縣級“減貧摘帽”通過省級驗收,榮獲“中國扶貧·政府創新獎”。
面對成績,劉東明說:“一張藍圖繪到底。作為黨的干部,不僅要忠誠、干凈、擔當,還要緊緊抓住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大好時機,在搶抓時機中加快發展。”
現任畢節市委常委、威寧自治縣縣委書記的肖發君,也曾做過3年的道真自治縣縣委書記。
肖發君出生于遵義市鳳岡縣,在遵義工作期間,有3年時間是在鄉鎮掛職鍛煉。2014年11月,肖發君根據組織的安排,從道真前往威寧。
“來威寧最主要的工作是脫貧。威寧自治縣石門鄉是貴州位置最偏遠、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鄉鎮之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和重要的‘決戰點。”肖發君告訴記者,抓好換屆工作,是實現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重要保證。
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就是要把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優秀干部選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帶出來。肖發君說,“當前,威寧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要充分激發全縣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與活力,必須嚴把選人用人關。”
今年6月8日,威寧召開全縣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工作會。與會人員除了觀看警示教育片《鏡鑒》,還簽訂了《嚴格遵守換屆紀律承諾書》。
“確保換屆風清氣正,確保換出干部隊伍新活力,換出改革發展新氣象。”肖發君告訴記者,做到換屆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雙促進,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威寧蹄疾步穩。
12月7日,威寧發布2016年縣域經濟發展五大亮點: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生態建設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社會事業實現新跨越。
“目前,全省88個縣(市、區)黨委、紀委領導班子換屆已順利結束。”貴州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貴州以“零容忍”的態度正風肅紀,不僅促進班子建設、事業發展,更為一方百姓帶來福祉。
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培養選拔鄉鎮干部
“講政治、講規矩、講實干”,這是開陽縣對在此次鄉鎮換屆選舉中繼續留任禾豐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職務的蒙榮軍給出的評語。目前,和全縣144名新選舉出來的干部一樣,蒙榮軍已走馬上任,并在自己熟悉的崗位開啟了新征程。
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示范點”“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國家級生態鄉”的禾豐布依族苗族鄉沒有冬日的蕭索,處處生機勃勃。
禾豐鄉作為開陽縣“旅游重點鄉鎮”有三點優勢:民族文化底蘊深、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發展勢頭足。為禾豐鄉選好“帶頭人”,不僅要嚴格遵循中央關于換屆選舉的紀律要求,還要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干部,選擇“人崗相適”的干部。熟悉禾豐鄉全局工作、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工作中敢闖敢干的蒙榮軍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1997年畢業于貴陽醫學院的蒙榮軍一直從事醫療服務工作,2011年被調任禾豐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從一名醫務工作者“跨行”到鄉鎮干部,蒙榮軍認為兩份職業都要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開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毓飛告訴記者,2013年至2014年,基于多方面因素,禾豐鄉黨委書記崗位一直是個空缺,蒙榮軍是“書記鄉長一肩挑”,連續2年代管鄉黨委工作。在兩年時間里帶頭開創了禾豐鄉發展新局面,在促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村集體經濟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禾豐鄉有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富含硒的地質優勢,按照“發展現代農業、保護生態環境、凸顯布依文化、建設美麗鄉村”,圍繞“山頂萬畝茶、山腰萬畝果、山低建園區”,依托已有的“十里畫廊”景區,成功打造云山茶海、水頭寨、布依十三坊等重要景區,培育農家樂27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短短5年,全鄉旅游收入達9.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2000元增加到9230元。
換屆選舉如“大浪淘沙”,對干部是一次徹底的檢驗。結合禾豐鄉實際,經過嚴格選舉程序,蒙榮軍繼續提名留任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一職。
“繼續留任是組織對我的再次考驗,沒有遺憾,有的是新的責任!”蒙榮軍爽朗笑道。在他看來,在中央一系列選人用人標準“丈量”下,自己通過了考驗,也更加歷煉了自己。“在其位、謀其職”,永遠不變的是他干好本職工作的初心和服務于群眾的真心。
在禾豐鄉采訪3個多小時,真正能與蒙榮軍面對面的交流時間僅30分鐘,忙碌的他開會部署工作、處理鄉里各種事務、接待群眾來訪……
在今年11月28日召開的禾豐鄉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蒙榮軍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該鄉今后發展藍圖:按照“生態立鄉、扶貧穩鄉、文化興鄉、旅游強鄉”工作目標,著力做好“三大一小”,即:“大交通、大旅游、大園區、小城鎮”。
“三年后的禾豐有個大翻身,一是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8000元,二是建一個具有布依族文化特色的秀美城鎮,三是產業發展特而優!”蒙榮軍擲地有聲。
蒙榮軍說,基層工作包羅萬象,鄉鎮干部就是帶頭人,實干是前提,同時必須做到講政治、講規矩、講原則,作風正派,任何時候都要經得起考驗。
“村民選好村干部 選好干部為村民”
幾個月之前,貴陽市烏當區高新社區阿栗村黨支部換屆選舉結果公布,42歲的曾曉平被選舉為阿栗村黨支部書記,至此,她已連續三屆任阿栗村黨支部書記。
“換屆選舉最能體現群眾對基層領導班子的工作是否認同。老百姓認為你干得好就選你繼續干,認為你干得不好就不會選你。”曾曉平說,隨著選民意識的增強,阿栗村“兩委”換屆選舉越來越民主、公正,全村共2814位選民,參選率達到98%。
通過入戶走訪、聽取黨員群眾意見,要使換屆選舉達到“黨委滿意、黨員滿意、群眾滿意”的效果,使基層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換屆選舉要把有想法、有活力、能切實為民辦事的好干部選進基層領導班子,提高基層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烏當區高新社區黨建工作部部長周明學說。據統計,從今年4月1日到6月17日,高新社區已完成村黨支部換屆的各項工作,共選舉產生3名黨支部書記、4名副書記、14名委員。
烏當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飛介紹,本次換屆,烏當區充分整合紀檢、組織、宣傳、政法、檢察、法院、公安、信訪、司法等部門的力量,形成聯動機制,確保換屆工作順利進行。目前,烏當區13個鄉(鎮)、社區黨委所轄76個村(場)、25個居委會共101個黨支部已全部成功選舉出新一屆支部班子,產生班子成員429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優配強基層領導班子,能夠為基層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切實發揚黨內民主,江口縣雙江街道龍井社區采取公推直選的方式,由黨員個人自我推薦、黨員群眾聯名推薦、黨組織推薦產生候選人,然后由全體黨員直接參與,順利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社區黨組織班子。
“從這次公推直選的全過程來看,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在各個環節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和充分體現。”江口縣雙江街道黨建綜合部相關工作人員說。通過群眾舉薦、現場競演等形式,老百姓廣泛參與進來,拉近了干部和群眾的距離,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
在全省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順利進行的同時,全省第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也在逐步開展。從今年10月到2017年3月,全省1.8萬多個村(居)民委員會將舉行第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
“選好對象是一家人的幸福,選好村干是一村人的幸福。”
“村民選好村干部,選好干部為村民。”
“為了你我他,選個好當家。”
……
如今,在全省各地農村、社區都能看到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宣傳標語。據貴州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以換屆選舉為契機,加強了對廣大群眾民主法制觀念和參政議政能力的宣傳教育。“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換屆選舉工作,特別是通過選民登記、提名候選人、正式投票等選舉關鍵環節的參與,群眾既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意愿,行使了民主權利,又經受了基層民主政治生活的實踐和鍛煉,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2月3日上午11點,烏當區水田鎮三江村村民湯忠秀將自己的選票投入了票箱。“我們選的是真心為大家辦事的干部。”湯忠秀說,選舉進行的各個環節都會進行公示,換屆選舉非常透明。
在烏當區高新社區阿栗村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中,26歲的村委會主任倪志鵬目前正在與上一屆村委會主任交接工作。經營過汽車修理廠、農家樂的倪志鵬頗有經濟頭腦,對村里的產業發展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沒有在村里的工作經驗,能當選是群眾對我的信任,我希望能發揮我的優勢,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面對新的工作,倪志鵬顯得信心十足。
據了解,隨著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不斷深入,村民委員會“海選”(無候選人,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和居民委員會“直選”(由選民直接差額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在全省普遍推廣,選舉的民主性、公開性、競爭性進一步增強。
“通過采取選舉前的財務審計、選舉中的公平競選等程序,有效地消除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隔閡,化解了矛盾。”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了群眾相信、滿意的領導班子,進一步提高了村(居)委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城鄉基層的發展和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楊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