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奇偉+陳振垚

近年來,在以羊博園為首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帶動下,冊亨縣群眾通過發展羊養殖、就近務工、資金入股分紅、鄉村旅游,走上脫貧致富新路。
2016年第三季度,冊亨縣畜牧業增加值3017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1%,占農業總增加值(129616萬元)的23.28%。
“冊亨已成為全省的優質肉牛、肉羊基地示范縣,也是草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扶貧項目示范縣。”
冊亨縣副縣長、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扶貧辦主任王國杰說,“畜牧業作為冊亨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同步小康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循著這段介紹,記者走進了冊亨畜牧業龍頭項目——位于冗渡鎮大寨村的羊博園。
“羊養殖”助農戶增收致富
“轟轟”響的機器忙碌地割著羊料,手拿噴霧器的工人正給羊圈消毒,羊們,則悠閑地等待美餐到來……進入羊博園大門,濃濃的“羊味兒”撲面而來,工人們更正說,那是一股“幸福的味道”。
負責羊博園項目開發的貴州冊亨海銘巍生態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鯤介紹,自2015年10月種羊場一期工程建成以來,羊博園面積已從最初的8000平方米擴展到1.6萬平方米,種母羊數量從1000只發展到3000只。規模不斷擴大升級,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致富機遇。
土地流轉、就近打工、集中供氣、建停車場……在這里生活了30多年的村民王琴,細數著村里的幸福事。
說起“返鄉就業”,羊博園員工王國敏深有感觸,改革開放后的冊亨人大多外出廣東、海南務工,很多人幾年都不能回家一次,家成了他們“心里很近、距離很遠”的奢求。“現在好了,每天都能回家陪陪老婆、孩子,比在外面打工要方便很多,還包三餐。”王國敏說。
“羊博園項目流轉土地2500余畝,農民創收700余萬元;常年固定用工260余人,農民增收約400萬元。”魏鯤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起了賬,“我們用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本地農民的米、蔬菜等農產品,企業及項目用工在本地的消費,全年預計為農民增收200萬元。”
同時,羊博園依托省農委項目建成大寨沼氣集中供氣站,變廢為寶,向大寨村4個組近200戶農戶供氣、供電,“讓清潔能源進了農家,農村環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在冊亨,像羊博園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冊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楊勝溢說,近年來,依托豐富的荒坡、草地自然資源,冊亨沿坡妹、威旁、冗渡、者樓四個鄉鎮著力打造北部畜牧產業帶。目前,全縣建成養殖小區(合作社)及養殖場368個,僅規模養羊場(小區)就有215個。
“特惠貸”解決資金難題
6月27日,在冊亨縣貧困戶“特惠貸”再培訓暨分紅發放現場會上,海銘巍公司向坡妹鎮民族村、納塘村第一批“特惠貸”資金入股的村民兌現了分紅。
“特惠貸”精準扶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貴州從脫貧攻堅戰中總結出來的重要舉措,是“三變”政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專門為農村貧困農戶提供信貸。
它一頭連著貧困農民,一頭連著金融機構;一頭帶著企業解融資難題,一頭帶著農民奔脫貧致富路。
“農業企業一般具有投資大、回報慢的特點,‘特惠貸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業企業的資金壓力問題。”海銘魏公司董事長魏海明介紹說,該公司通過承接了346戶貧困農戶的“特惠貸”入股資金1730萬元,并按照入股資金的1%分紅比例返給村集體作為集體經濟積累,按照5%、6%、7%的分紅比例,分三年逐年返給參股貧困農戶,平均每戶每年可增收5375元,期間,貧困農戶還可優先在承接公司就業,增加收入,達到“就近就業、上可管老、下可管小”的目的。
“有些貧困農戶不知道貸款做什么,也怕錢用完了還不上,所以就不貸款。現在既可以入股公司參與分紅,又不用擔心還款問題,他們積極性高多了。”者樓鎮秧箐村第一書記張仕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特惠貸”降低了貧困農戶的貸款成本和經濟負擔。
記者從冊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了解到,2016年全縣安排950萬財政扶貧資金用于“特惠貸”利息支付,撬動金融資金2個億投入脫貧攻堅,覆蓋貧困戶4000余戶,辦理“特惠貸”的貧困農戶可實現三年戶均增收1.61萬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冊亨縣農村信用聯社將每年提供“特惠貸”資金2億元,專門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提供“5萬元(含)以下、三年期(含)以內、免除擔保抵押、扶貧貼息支持”的低利率、低成本貸款,幫助貧困戶“換窮業”。截至2016年10月21日,已發放“特惠貸”資金1.72億元。
綠色經濟讓群眾笑了
大力發展山地畜牧業,也帶火了旅游業。
羊博園所在的大寨村,是全省50個最具魅力村寨之一,擁有布依石器、石頭建筑、碑刻等獨特的石頭文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轉場舞”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臺舞獅”的發源和傳承地。
“羊博園,也是農業綜合旅游開發示范區。項目上的假日酒店,如今已成為冊亨縣精品旅游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年接待量可達4.5萬人次。”魏鯤說,根據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五個綠色”的發展要求,依托大寨村的資源特色,項目將挖掘綠色經濟潛能,建設以羊為主產業、以布依族為主文化,有產業、有旅游的羊博園綠色小鎮。
“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寨村,來游玩的人也很少,現在好了,來玩的人越來越多了,我開了一家農家樂,還在羊博園找到了一份工作,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大寨村村民韋書臉上堆滿了笑容。
王仕改是大寨村“布依轉場舞”的傳人,據他介紹,每次參加演出人均都可拿到100元至300元的酬勞。隨著大寨鄉村旅游業不斷發展,王仕改現在每年都會有上百場演出。含大寨村在內,冗渡鎮現有布依轉場舞、高臺舞獅、布依小打音樂等10余個民間藝術表演團隊,共400余人。
今年,冊亨縣旅游從業人數達5300余人,共接待游客40.72萬人次、同比增長51.23%,實現旅游收入3.93億元、同比增長50.1%,直接或間接帶動2.4萬余人增收致富。
電商激活農業新動力
7月20日至21日,冊亨首屆電子商務沙龍暨電商協會成立大會在羊博園舉行。該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冊亨奮力打造集農特產品開發、電商平臺、物流為一體的“互聯網+”全產業鏈體系,助力黔貨出山與群眾增收。
截至目前,全縣已投入1500余萬元用于電子商務建設,建成1個1萬平米的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和12個鄉鎮體驗館、87個村級體驗店,又將帶動200多人就業創業。
接下來,冊亨縣將按照“一個平臺引領、打造兩個基地、建設六個體系”的思路,推進電商健康、持續發展。
“電商產業園、全國大型農業平臺、冷鏈物流基地,我們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魏鯤說。
(責任編輯/孫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