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海英+張朝紅
【摘 要】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一大重點。文章分析了高校貧困生就業困難的影響因素與貧困生求職就業的優勢,提出了改變貧困生就業難現狀的舉措,為貧困生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同時為提升高校整體就業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 就業困難 影響因素 優勢 舉措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中畢業生進入高等學府學習的機會愈來愈多,而高校中貧困生的數量也日益增多。貧困生入學難、讀書難、就業難等現象成為貧困家庭擔憂的首要問題。國家對于貧困生問題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相繼出臺了多種政策幫助貧困生順利步入學府,完成學業。目前,國家已經建立了以“獎、貸、助、補、減、勤”為體系的助學機制,還為貧困生提供了“綠色通道”,大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負擔,減緩了貧困生入學壓力。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高校貧困生“走進來”的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解決,但是“走出去”系列問題仍是學校、家長、學生擔心的大問題。在當今就業難的局勢下,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會占一定優勢;相比之下,家庭經濟條件差的貧困生在就業時則會遇到種種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久而久之,高校貧困生就業壓力愈來愈重,無法順利就業。如何幫助高校貧困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解決就業問題,已成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高校貧困生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
一、高校貧困生就業困難的影響因素
造成高校貧困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含多個層面,如家庭經濟收入低、父母過高的期望值、親朋好友的殷切希望等都會給貧困生造成心理壓力。而社會現實的殘酷會讓高校貧困生就業雪上加霜,使得貧困生無法發揮自身優勢,喪失許多難得的就業機會。影響高校貧困生就業困難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貧困生常有自卑與焦慮心理
幾乎每個貧困生都存在自卑心理。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對于家庭問題比較敏感。如今,許多大學生遠赴他鄉求學,遠離父母,開始獨自生活,而父母由于不能在身邊照顧孩子,只能在經濟條件上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因此,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亂消費的現象。而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沒有條件像普通大學生一樣一起聚會,一同游玩,因此很難交到朋友,生活空間封閉,長期處于自己的世界里,與外界缺乏溝通與交流,從而形成了自卑心理和孤僻性格。而在畢業求職面試時,陽光、自信、自強的學生更容易受到企業的青睞,而貧困生身上缺乏的正是這些東西,因而他們面臨極大的就業困難。
焦慮心理是困擾高校貧困生就業的第二大心理問題,貧困生一般遭受著多重壓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一般不用愁工作問題,還未畢業時,他們的父母就為其安排好了一切。而貧困家庭的學生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還在求學時就不得不照顧父母,照顧家庭。這些都給貧困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使得他們產生了焦慮心理。心情沉重、情緒壓抑、失眠多夢等現象往往會發生在大多數貧困生身上。
(二)貧困生喜歡獨來獨往,缺乏實踐鍛煉
首先,高校貧困生由于朋友圈子小,交際能力差,喪失了許多發展自我的機會。貧困生在學校常常處于“教室—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中,眼界狹小,目光短淺。
其次,由于經濟狀況不好,無力承擔相應的支出,貧困生不敢參加班級聚會,也不愿參加各種社團。由此,貧困生極度缺乏社會實踐的鍛煉,與外界社會缺乏接觸,無法提前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這就會成為貧困生未來求職就業的致命弱點,從而導致其被企業淘汰。
(三)貧困生思想觀念陳舊,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光宗耀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家庭、農村,甚至鄉鎮、縣區,都對當地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父母、鄉親都希望這些大學生能為家庭、為整個村子爭光,希望他們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造福鄉里。這間接導致多數貧困生在擇業時魯莽,沖動,沒有長遠打算,他們渴望選高薪酬的福利待遇,結果與很多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企業失之交臂,喪失了許多很好的工作機會。經濟的落后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的落后反過來又加劇了經濟的落后。
二、高校貧困生在求職就業時所具有的優勢
貧困生承受著比常人多的負擔與責任,外界的壓力通常會轉化為他們積極學習、樂觀生活的動力。貧困生在逆境中堅強地成長著,他們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孜孜不倦,把學有所用、學有所成當作自己的目標,總是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因為他們能體驗到父母工作的艱辛,所以他們更懂得努力,懂得節約,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此外,絕大多數貧困生在大學中會選擇勤工儉學,既能減輕父母的負擔,緩解經濟壓力,又能提前體驗社會競爭的殘酷,得到充分的鍛煉,提高社會生存能力。此外,貧困生往往比普通學生更踏實,更堅強。逆境中成長的松柏才能巍然屹立,貧困生就是這樣的松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積極進取,這樣的心態正是當代大學生所缺失的,也正是各大企業在招聘面試時所看重的。貧困生的這些特質將能為其未來求職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三、發揮貧困生優勢,改變貧困生就業難舉措
當今,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就業崗位極度短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當前就業指導工作的首要問題。而貧困生就業問題是其中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改變貧困生就業難的現狀,幫助貧困生成功就業,提升貧困生就業率,是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所要考慮的。
(一)開展心理輔導,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貧困生往往沒有普通學生那樣樂觀與積極,他們的自卑心理較重,考慮事情時更多地看到陰暗消極的一面而忽略積極健康的一面。因此,高校要對貧困生開設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并定期開展心理教育講堂與心理教育培訓。還應注重建設學校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并為他們提供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優化師資力量,以更好地為貧困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健康治療。班級教師應更多地關注本班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與他們溝通,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或者聯系貧困生家長,幫助貧困生端正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二)完善資助體系,為貧困生就業提供保障
高校應積極落實國家制定的貧困生資助政策,建立完善的貧困生資助體系。比如可以采取建檔立卡的形式全面、系統地記錄每一名貧困生的資料,了解每一名貧困生的經濟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對貧困生進行資助。高校應合理設置獎助學金的發放人數與金額,嚴格獎助學金的評定資格與條件,做到不讓每一位貧困生錯失受助機會,不讓每一位優秀生汗水白流。同時,高校應加強資助工作的監督,確保每一環節的透明化、公正化,讓全體師生明白資助體系的流程,切實保障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豐富校園文化,為貧困生提供鍛煉平臺
高校應注重建設集文明、藝術、教學于一體的多彩文化校園,應切實關注與支持學生會與學生社團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鍛煉的平臺。對于貧困生,可以建設專門的組織服務平臺,實現貧困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此外,高校應鼓勵廣大貧困生多多參加暑期“三下鄉”、回訪母校、青年志愿者服務社會等實踐活動,調動貧困生參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溝通交流能力,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使貧困生增強自信,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貧困生能夠很好地提高社會生存能力與競爭能力,為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四)開展個性化教育,提高貧困生綜合素質
由于受到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人際交往圈子狹窄、自卑膽怯焦慮心理嚴重等因素的影響,貧困生在求職就業中面臨比普通學生更多的壓力與困難。當今,新媒體技術普及,電子產品琳瑯滿目。然而貧困生沒有能力購買這些電子產品,沒有條件接觸、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從而導致他們對于網絡世界一無所知。對此,高??梢圆扇€性化教育,對貧困生進行特殊指導,幫助貧困生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增強他們經營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自我的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掌握正確的前進方向,確立明確的就業目標,逐漸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未來求職就業打下扎實基礎。
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合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課題。在當前就業形勢日漸緊張的情況下,高校務必及時采取措施,關注貧困生身心健康,幫助貧困生良好就業。教師、父母、同學也應當對貧困生給予鼓勵與幫助,讓他們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氛圍與生活氛圍,享受大學生活的美好與輝煌。
【參考文獻】
[1]閔琰,戴志剛.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17):6,10.
[2]潘美英.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資助路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4(04):108-109.
[3]郭平.基于就業心理特征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對策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