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兵
【摘 要】《健康評估》是一門講授臨床護理學基礎知識的核心課程,是護理專業學生由醫學基礎課程過渡到臨床護理專業課程學習的橋梁課程,其知識體系的學習對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文章對目前《健康評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健康評估》 問題 對策
一、目前《健康評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護理教學模式守舊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護理工作方式也從被動執行醫囑轉向主動地為護理對象提供全面整體的護理。這就要求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應該發展成為對人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與文化和精神進行全面評估,實施身心整體護理的現代護理教育模式。
(二)教學手段有待改革
《健康評估》理論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泛,實踐性要求高,純理論課堂講授常使學生感到內容抽象難以理解。尤其是近幾年,由于為了應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有的學校把臨床實習時間大大減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護考”培訓和準備上,使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發生嚴重脫節。
(三)教材陳舊,缺乏創新
目前使用的健康評估教材中的知識體系仍有大部分與診斷學教材相似,在教學中仍按身體系統收集資料,不利于護生強化和發展有護理特征的護理評估系統。教材種類少,針對不同層次的護生,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差異不明顯,普遍存在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的現象。教材的專業性不突出,實用性缺乏,與教材相配套的實踐指導用書更是罕見。
(四)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專業素養和執教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健康評估》課程沒有護理專職教師任教,全部教學任務由內科教研室教師承擔,任課教師絕大部分都是近10年來醫學院校畢業的,畢業后直接從事內科教學和內科臨床醫療工作,沒有經過護理知識的專業學習和訓練,尤其對近年來臨床廣泛推行的整體化護理缺乏認識和理解。護理教學模式沿用醫學教學模式,把《健康評估》課程認為是醫學診斷學,在知識傳授上注重身體評估,忽略了社會、心理評估,教學過程中講授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較多,講授先進的護理理念較少,整個教學過程與醫療專業的診斷學相似,體現不出護理專業的特點,不符合護理專業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
目前,臨床普遍存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現象。醫院出于自身保護,嚴格限制護生進入臨床見習。同時,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病人本身不愿配合臨床見習或實習。加上學生數量增加,使得臨床見習很難進行。標準化病人(SP)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醫學教育模式,通過這種手段對臨床環境和病人健康問題進行仿真模擬,指導有效教學,但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經費問題是制約SP教學在我國推廣普及的重要因素。
二、《健康評估》教學對策探討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注重知識建構
教育理念是教師對教育事業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是教師對教育問題最基本的認識和看法,指導和支配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實踐。當今教育界教學理論百花齊放,使得傳統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遵循認知規律,強調教師應該注重護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幫助護生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知識。同時,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明確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護生是認知和實踐的主體。教師可以根據臨床護理實踐為學生設計真實的任務情境及支持和激發護生思維的學習環境,將所教知識與護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及接受知識的水平聯系起來,提供機會讓護生能夠主動對所學內容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發展其心智。同時,教師應鼓勵護生的相互協商,幫助護生之間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中組織護生圍繞教學問題進行分組討論,以拓展學習思路,啟迪護生的思維,培養其溝通交流的能力及批判、創新的精神。
(二)改進教學方法,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健康評估》有機整合
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知識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整合,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護理實踐有機結合。根據臨床護理工作情境創設學習環境,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PBL教學法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護生通過分組討論、協作學習、角色扮演等多種途徑學習。給護生提供深刻的、多維的學習經驗,促進知識遷移,幫助護生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對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做出決策,幫助護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對《健康評估》理論知識的認知。
(三)組織專業人員編寫教材,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根據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專業課程標準。挖掘護理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組織護理專業領域的資深教師,結合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生護理職業發展的需要,整合教學資源。在內容選擇和編寫上注重與基礎醫學和臨床護理學相關課程的前后銜接,突出護理專業特色,強化護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臨床實踐的應用性,使教材更加符合專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使護生具有對臨床護理服務對象進行健康評估的基本職業能力并為護生的職業發展和后續專門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優化師資隊伍,引進教學評價機制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和機會幫助教師成長。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護理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到省外、國外進行必要的專題考察、學習;聘請國內外高級護理教師講學,開專題報告會,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護理專業領域的新理念、新進展、新方法,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專業教師通過參加臨床護理實踐、同課異構或集體備課等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業務素質和執教能力;在深刻理解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應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將教學內容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將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工作相結合,為護生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的潛能。此外,引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幫助教師提高執教水平。
(五)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校內實訓,推進社區見習
《健康評估》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能型很強的課程,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反復練習。模擬臨床環境設置實訓室,每個實訓室配備有若干個護理單元和準備間,引進高仿真模型人及相應的儀器和設備,定期對學生開放,安排實驗教師指導規范練習,強化護生操作技能的學習。同時,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聯系,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走入社區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健康咨詢等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時,可安排護生到社區見習,對具有典型癥狀和陽性體征的病人進行實際觀察。這樣不但可以增強護生對常見體征的感性認識,還能鍛煉護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豐富護生的社會實踐經驗,激發護生的求知欲。
三、總結
在《健康評估》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明確課程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改進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提高護理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由臨床基礎向臨床護理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適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軼,劉志鳳,梁紅霞.高等教育護理專業健康評估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24):10-11.
[2]周曉麗,宋梅,白燕.突出護理專業特色提高健康評估教學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4):102-103.
[3]柳海民.教育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王敏.健康評估課程教學淺談[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0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