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健
摘 要:配網系統的運行水平關系到整個配網的供電服務水平,關系到供電企業的未來發展。為了提高配網運行水平,就要加大自動化系統規劃力度,提高系統的自動化水平。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配網自動化系統結構,然后分析了規劃原則與方法,并對自動化規劃效益進行了科學評估。
關鍵詞:配網自動化系統;結構;規劃方法;效益評價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科技的進步,配網系統逐漸朝著自動化方向發展,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無論對于整個配網系統,還是各項電氣設備、線路等的運行都能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能夠維持配網的高效經濟運行,最關鍵是要掌握規劃技術與方法,從而創造最大的規劃效益。
一、配網自動化系統的結構
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主站系統、子站系統、終端,每一部分有自身獨特作用和功能。
1.主站系統
負責系統故障的判斷、分析與診治,回歸子系統功能。
2.子系統
全面管理自身所對應相位置的柱上開關、監控裝置等,達到對自身所處系統與饋線的監測與控制,同時,也能積極傳輸信息、數據,使之抵達主系統,從而控制主干道信息傳輸,有利于電能的自動化傳輸。
3.系統終端
監測其所負責范圍內的變壓器、開關、環網柜等,同時,能夠達到遙測、故障識別等功能,也可以獨立控制相,達到同主站間的合作性運轉,同時,高效檢測出系統故障,達到對配網運行的高效管理。
二、配網自動化系統規劃的原則
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要遵循特定的原則和科學的方法,其中供電半徑、范圍等要科學適宜,供電半徑不易過大,應該確保規劃期內,配網線路負荷極限值下依然能高水平供電,而且要強化線路間的聯系,達到轉供電目標,保證線路高效使用,要圍繞高質量、高穩定供電原則來設計線路的分段數,科學安排段點。其中干線分段:根據負荷相等理念來對干線分段,集中分析重負荷的分配,在負荷極值狀態下,配網依然高效運行,負荷可以高效轉移??茖W控制分段數量,對于小于3km線路應該分成3段,超過3km的線路,段數要控制在5段內,而且單個段可以負責7~9個用戶。
為了能夠實現轉供電,線路之間要建立連接關系,例如:各個變電站10kV線路之間的連接等,形成一個具有較強轉供電能力的合環電網系統?;蛘叽罱ǔ鲆粋€網絡式供電系統,建立分支線路間的鏈接,按照負荷大小、增速等來設置聯絡點,確保導線能被充分使用,各個聯絡點的開關應該以閉環的形式鏈接,并開環運行,以此來確保供電的安全持續。對于放射性線路也應該實施分段處理,以此來減少故障威脅,確保安全、穩定、持續供電。
選擇多層次分布的系統結構來構建管理系統,實際規劃中要積極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網絡系統、多層程序結構等來執行相關操作,并深入利用GIS、數據庫和動態監測系統等來為系統的自動化規劃提供數據、信息作為依據,同時,也能實現同供電方與客戶方之間的服務、溝通、協作。
此配網系統將GIS系統、SCADA系統等當作平臺,來實現數據、信息等的綜合分析與處理。各類客戶也根據自身需求來對應選配子系統模塊,不同模塊間能夠相互接受彼此的格式,逐漸打造出一個綜合自動化系統。
三、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方法
1.自動化系統結構的規劃
(1)中心站的規劃
科學選配硬件平臺:以TruUnix為基礎的操作系統和Windows系統,兩大系統作為工作站支持自動化系統運行,同時,商務數據庫當作數據支持系統,選配特定軟件系統支持GIS的運行。整個中心站系統軟件具有開放、對外、統一化的思路。系統集成則包括:負荷管控、自動化系統、FM系統等,打造一個人機交流界面,用來展示多種信息、呈現多種圖形信號,發揮多項功能,例如:打印信息、數據交接等。
(2)子站的規劃
子站屬于中間層,來自于RTU、饋線終端設備、配變終端等的信息數據傳輸至配網主站,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子站通常安裝于變電站開閉所中,應該盡量豐富通信模式,實現對上、對下同多條饋線終端、主站等之間的信息傳輸。
(3)終端設備
位于系統的最底部,主要負責各類電氣設備的信號采集、分析、加工、處理與監測、控制。
2. SCADA系統與GIS系統的配合
主站應該實行SCADA系統與GIS系統的同步配合,雙方一體化運行,從而實現自動化,這就要求兩大系統有著一致的底層平臺,二者相連的接口能夠為GIS系統供應及時、到位的信號、數據,以此達到兩大系統的密切聯系、無痕對接,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
同時,也要確保自動化構建出配網拓撲數據系統,要形成一個DMS網絡拓撲,從中總結出急需的拓撲數據。
3.控制中心系統
控制中心系統的設計與規劃應該重點從幾個關鍵環節入手,例如:網絡節點的設計,第一步形成網絡節點,明確其性質,利用網絡媒介把修改的配置傳輸至運行節點,這樣網絡系統就能依據全新的配置來工作。中心系統需要充分支撐冗余雙網機制,用來處理冗余問題,同時,要動態監測網絡系統中不同節點、分段等的運行情況、工作狀態,再圍繞系統來組態,以此來調控信號的傳送,當系統出現問題時發出警示信號。
任務進程的設計與配設,具體是指進程的增刪、修正與完善等,同時也包括初始化進程的開啟、運行,以及數據庫初始化等。開啟應用程序,動態監督程序的工作狀態,當發生問題時發出警示信號,在此基礎上再次啟動。
4.終端設備的規劃
主要采用:饋線終端(FTU)和信息采集終端(TTU)。其中FTU能夠發揮:三遙作用、獲取故障信息、自動重合器、故障自動化隔離、分析諧波等,能夠為線路運維檢修、故障判斷、供電質量分析等帶來準確、安全的數據,而且盡量讓FTU類型多元化,同時配合一次開關、子站等憑借信息的通信、傳輸實現故障信號的判斷、分析、隔離、診斷等,同樣維護非故障段的常規化運行。
采集終端(TTU)重點負責城區配變的監督與控制,實際性質、功能為:達到對配變≦1的同線路監測、控制,監督配變的工作狀態,對應提供配變負荷的相關數據,作為負荷管理的參照。同時,能夠采集一些流量信息,例如:油溫、油壓等,作為設備、線路以及故障監督等的參照。
四、配網自動化系統規劃的效益評價
配網自動化規劃能夠為整個配網系統帶來直接與間接的效益,從整體上來看配網線損得到控制、運維成本下降、提高電能輸出效率。實際的評價采用生產函數法、逐步計算法等。
1.直接效益的評估
配網自動化所帶來的最直接效益就是:控制配網停電時長、提高售電效率、控制了線損、維護了配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降低了運維成本的投入,總體上實現了高效、便捷、經濟的目標。
2.間接效益評價
配網自動化改造后,一些經常出現故障的區域,在自動化斷路器等設備的支持下能夠自動隔離故障,并實現負荷轉移,無功補償設備也有效控制線損,提高線路運行效率,同時,逐步實現了自動化抄表,控制了抄核收各個環節的成本,同時,科學的負荷調節、控制,能夠維護電源安全供電。
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無論對于整個配網系統,還是各項電氣設備、線路等的運行都能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能夠維持配網的高效經濟運行。
結語
配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是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結果,也是配網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F階段,配網自動化系統逐漸得到了發展、普及與應用,必須創建一個科學完善的配網自動化系統,來支持供電企業的高效經營,支持電力的營銷,從而提高配網供電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堂,等.配電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2]史永.北京城市高可靠性配電網評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