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過去五年,嘉蔭黨政班子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市委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總書記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伊春特指要求,創新實干,砥礪前行,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嘉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年來,我們抓經濟、保增長,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24億元,年均增長6.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實現1.3億元,年均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20740元,年均增長13.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3910元,年均增長10.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億元,比前五年增長36.6%。
五年來,我們抓產業、促轉型,結構調整逐步深化。農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形成了以種植業為主、畜牧養殖業為輔、食用菌產業為補充的發展新格局。生態旅游業提檔升級,恐龍館、茅蘭溝、永安東湖等重點景區規模擴大、檔次提升;城鄉交通、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宣傳推介、品牌營銷取得成效,嘉蔭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持續增強。地方工業平穩發展,華銀熱電公司等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力度不斷加大,規模和效益逐年攀升,嘉蔭邊境經貿合作產業園被批準為省級工業示范基地。
五年來,我們抓改革、優環境,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基本完成了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職務職級并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鄉鎮工作性補貼等81項改革任務,發展體制機制更加順暢。加大對破壞發展環境行為的打擊力度,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堅持把對俄經貿合作作為對外開放的重點,在力促口岸通關、完善口岸設施的基礎上,加大對俄農業開發力度,赴俄農業開發人員達到440人,赴俄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五年來,我們抓治理、重保護,生態建設卓有成效。把生態建設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協調推進,構建了覆蓋全縣全方位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加大對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力度,強化林地“三亂”治理,開展林地、濕地清理,推進保護區及公園建設,茅蘭溝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入選第二批“中國森林氧吧”名單。植樹造林、荒山荒地造林任務全面完成。加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強化對大氣、水、土壤環境治理,狠抓節能減排,嘉蔭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五年來,我們抓投入、夯基礎,城鄉環境面貌不斷改善。龍鄉頤養中心、龍江華府小區、中心幼兒園、第二熱源等31項基本建設項目按期完成,供熱普及率、自來水入戶率、排水覆蓋率、綠化覆蓋率逐年提升,“一區三縣”國家級榮譽創建成果不斷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通鄉、通村公路全面貫通,農村住房、活動廣場、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環境面貌不斷改善。2015年,紅光鄉遼原村被評為國家級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
五年來,我們抓惠民、辦實事,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年免費教育、貧困人口先看病后結算、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繼出臺實施,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一號工程”,實現了3個省級貧困村摘帽,1504人脫貧。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城鄉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育教學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大力弘揚地域文化,我縣編排的大型民族情景歌舞劇《鄂倫春神話》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文化名片。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就醫環境明顯改善,基層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初步實現了均等化、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鄉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不斷提高,實現了7786人的就業再就業,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治理不斷創新加強,“未成年人零犯罪創建活動”得到中央領導肯定,平安嘉蔭建設深入推進,邊境管控成效顯著,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此外,科技、體育、廣播電視、史志檔案、老區建設、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均有了新進展。
五年來,我們抓黨建、管干部,黨的執政能力有效提升。落實管黨治黨“兩個責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決抓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嚴格選人用人標準,縣鄉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深入開展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評選,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戰斗力切實提高,戰斗堡壘作用有效發揮。持續反“四風”、改作風,深入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相關規定,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風政風持續好轉。筑牢“以防為主、以懲為輔、懲防并舉”的反腐倡廉體系,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反腐敗斗爭有力推進。精心組織換屆選舉工作,縣鄉黨委換屆實現了風清氣正。加強人才培養,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堅持黨管武裝,國防后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省級雙擁模范縣實現“七連冠”。不斷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方式,保持和增強了黨的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未來五年,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到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33.7億元,年均增長7%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力爭突破1.66億元,年均增長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4億元,年均增長32.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700元和19200元,年均分別增長6.5%。全縣經濟更加繁榮、生活更加富裕、發展更具活力、城鄉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縣域經濟發展在全省的位次不斷前移,各項工作力爭伊春當排頭、全省爭上游。
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市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戰略機遇,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動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城鄉互動統籌及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群策群力,努力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嘉蔭。□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