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政治部
呼倫貝爾公安的“即時應用”培訓模式
文/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政治部
為更好地貫徹上級公安機關關于構建“大教育、大培訓”工作格局的部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公安局立足本地區的特點和公安工作實際情況,緊盯實戰需要和民警需求,不斷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開展了“即時應用”培訓方式,走精準化、個性化的培訓之路,持續提升了民警盡職履責的能力和素質,助推了公安工作的全面進步。

呼倫貝爾市公安局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呼倫貝爾市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邊境線總長1700多公里,面積25.3萬平方公里,轄區人口分散,點多、線長,治安形勢復雜。呼倫貝爾市公安局現有民警4750余人,警務輔助人員2860余人,面對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警力不足問題日漸顯現,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相對管轄面積來講警力不足。由于管轄面積大,出警半徑長,每名民警平均管轄面積約530余平方公里。二是民警年齡結構已呈老齡化。50周歲以上的正式民警約1430余人,占總警力的30.26%,長期超負荷、高強度的工作,使得民警身體狀況堪憂,已不能適應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務。三是科學技術成果在公安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正對民警的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長期以來,呼倫貝爾市公安機關堅持走素質強警之路,按照公安部、公安廳黨委構建大教育、大培訓工作格局的相關部署,加大投入,不斷完善教育訓練的工作體系,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隨著相關工作的深入推進,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斷顯現,嚴重制約了教育訓練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項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問題更加凸顯,已經成為阻礙隊伍職業化、正規化進程的瓶頸。
為此,呼倫貝爾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樹泉組織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教育訓練問題,并要求政治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方案。調查顯示,制約該局教育訓練發展的具體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集中培訓周期長、成本高,與基層經費緊張、警力不足形成矛盾;二是在現實工作中,雖然對基層局領導、所隊領導的培訓和輪訓工作開展得較好,但對廣大基層民警的輪訓不僅難以組織實施,而且多警種辦班重復培訓的現象嚴重,無法實現全員覆蓋;三是許多集中培訓存在不分層次的“大鍋飯”現象,培訓內容與現實需求脫節,民警每天都處在執法一線,培訓需求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直接影響了民警對培訓的積極性,培訓質量和效率欠佳;四是新知識、新技能培訓跟不上現代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步伐,即使開展了相應培訓,民警在工作應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也得不到及時解答;五是集中培訓解決了普遍性的共性問題,但民警的個性需求卻依然得不到滿足,這不僅很難提高民警履職能力,也令工作中的突破與創新困難重重。
問題找準了,關鍵是如何對癥下藥。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政治部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研討,一致認為公安機關教育訓練必須符合民警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必須走精準化培訓之路。為此,政治部組織制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局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政治部提出的全新的訓練模式,從價值取向、目標取向、觀念定位等方面進行了論證和完善,為“即時應用”培訓模式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6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海狼突擊隊來呼倫貝爾開展狙擊手“即時應用”培訓
2015年下半年,該局政治部從理念和設計層面上構架起了“即時應用”培訓模式的基本框架。“即時”就是及時,突出一個“快”字,強調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應用”就是實戰,突出一個“實”字,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具體運作方式是:民警提出申請,政工部門統一協調師資與經費等事宜,第一時間作出培訓安排,專兼職教官或外請教官負責具體授課并由民警作出評價,政工部門后期跟蹤考核。
“即時應用”最大的優點是方法靈活,方便快捷。申請人主體資格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任何人;培訓時間、地點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培訓內容和次數不受任何限制,只要遇到難題就可以提出培訓申請;授課時長不受任何限制,可長可短,學會為止;授課方式不受任何限制,既可以面對面、手把手,也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網絡解疑答難;組織方式不受任何限制,既可以“一對一”講解,也可以集體授課或集中辦班。
“即時應用”培訓就是以民警在實戰中的培訓需求為基礎,各級公安機關迅速協調動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資源,對民警開展培訓的一種方式。
“即時應用”培訓的特點是“快、實、全”。“快”就是方法靈活,方便快捷,按照培訓暫行辦法,基層培訓申請的回應被控制在24小時以內;“實”就是管用實用、解決了實際問題;“全”就是實現了“兩個全覆蓋”,即培訓對象和公安業務的全覆蓋。
為確保“即時應用”培訓取得實效,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政治部也做了以下充分的準備:
科學化整合,實現全警覆蓋。首先,在分工負責上,明確各級公安機關領導班子、各級政工部門的責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確保組織順暢;其次,在統一思想上,組成“即時應用”培訓模式宣講團,分赴全市各地進行宣講并征求意見和建議,確保動員到位;最后,在整合師資力量上,在全市范圍內選拔專兼職教官的基礎上,該局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利用素質強警平臺、整合教育協作地區的資源,通過互聯網向全國發布了“即時應用”培訓招賢納士的消息。目前,已有74人被納入該局“即時應用”人才庫,如著名散打運動員寶力高,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孫志明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心血管專家范中杰博士,福州市公安局“海狼”突擊隊教導員彭敏,著名長征史研究專家、遵義市旅游局原局長黃先榮等。
即時化學習,解決工學矛盾。民警可在“即時應用”培訓中自主提出培訓需求,各級政工系統統籌安排培訓師資,靈活確定培訓時間和培訓方式。第一個提出培訓申請的是海拉爾公安分局正陽街派出所,他們上午提出了培訓需求,下午就有教官上門指導。如果有較少或個別民警提出申請,就會采用個別指導的培訓方式,直到學會為止。十人以上提出培訓申請,還會考慮以集中辦班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該局政治部依托公安網自主研發了可分級操作的“即時應用”培訓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具有培訓申請審批和查詢統計等功能,將培訓過程中遇到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制作成微課,鏈接了自治區公安網絡學院,使之具有了網上學習功能。該局訓練支隊制作了140余個常用的業務學習微課程,并依托公安網開展菜單式教學;各地公安機關利用“互聯網+微信平臺”的形式對各警種的業務問題進行答疑。
個性化定制,確保有的放矢。“即時應用”培訓有效地激發了民警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到了“干什么、學什么”,實戰導向明確。政治部先后制定了《呼倫貝爾市公安機關即時應用培訓暫行辦法》及民警考核相關規定,對崗位民警在履行職責時發現自身知識有欠缺,又不提出培訓申請,而影響工作的,不允許評優、評先進。截至目前,“即時應用”累計培訓民警8210余人次,是以往同期培訓人數的2.5倍。
在具體工作中,“即時應用”培訓為呼倫貝爾市公安局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在受訓人員方面,一是民警自身培訓需求得到了滿足,學習動力十足。二是使民警更加明確崗位職責任務。三是得到互學互教平臺。在培訓效果上,一是教育訓練資源整合達到最佳效果,培訓對象得以全覆蓋;二是培訓實戰導向明確;三是教學相長,儲備了公安人才。
2016年8月8日,該局組織了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等高校的四名院長、七名博士生導師、兩名碩士生導師參加的“即時應用培訓”研討會和新聞發布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即時應用”培訓為公安教育訓練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路徑,實現了新的突破,且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在訓練理念方面,強調服務基層、為警興警、突出實戰;在訓練模式方面,從靜態到動態、從粗放型到精細型、從普及型到專業型;在訓練機制方面,政工搭臺、警種唱戲、全局互動,局內局外互動,進而形成實訓網絡;在訓練方式方法方面,短、平、快,方式靈活多樣,方法不拘一格,講究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種訓練模式的創新,達到了快速便捷、實用管用的目的,在滿足民警的崗位需要和個性需求的同時,契合了公安改革和“四項建設”的要求,在公安系統,甚至是各行各業都具有較強的示范價值。
根據專家的意見和公安工作實際,呼倫貝爾市公安局在教育訓練方面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繼續提高對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總結其所取得的成果,形成長效機制,從而統籌資源、聚合力量,提高教育訓練的質量和效能。二是明確訓練標準。出臺警種崗位能力標準和訓練標準,把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完善“互聯網+”的實踐。不斷強化科技成果的運用,建立邊疆地區警務實戰訓練平臺,匯集更大容量的大數據,成為高端智庫。三是加強教官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有層次、分類管理的師資儲備,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模塊。四是統籌兼顧,有機結合。將“即時應用”培訓與傳統培訓模式結合起來,避免單純“碎片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