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軼民
城區建立專業巡處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吳軼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社會矛盾的凸顯,110接處警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所承擔的社會職能也越來越廣,特別是對于暴恐事件,更是先期應急處置力量。那么,由此也必然對這支隊伍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這支隊伍的整體素質呢?建立專業的隊伍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嘗試探討一下建立一支專業的巡邏接處警隊伍(以下簡稱專業巡處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增強民警專業素質應對暴恐處突事件的必然要求
接處警隊伍作為應對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隊伍,必須具有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而基層派出所民警在這方面卻有所欠缺。一是長期體力透支,體能得不到保障。二是警械武器的使用方面缺少實戰運用的鍛煉和能力。三是缺少危機意識以及應急處突的應對能力和小組作戰的配合思維。以上種種要求,都說明在新形勢下接處警需要一支綜合素質較強的專業隊伍。無疑,目前的接處警模式和隊伍難以滿足這種需要。
(二)解決接處警本身壓力、分流非警務警情的有效途徑和必然要求
目前接處警總量以及一些非公安管轄的糾紛、求助類警情的數量都是呈上升趨勢的。這些日益增長的接處警量迫切需要一支專業的隊伍去應對和分流。以前的模式中,派出所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例如漏水、糾紛等很多警情都落實到派出所,占據了大量的警力。專業巡處隊的建立當是一個契機,可以很好地分流一部分警情。
(三)改變以往的指揮模式,發揮接處警隊伍最大潛能的必要性
近年來,扁平化、可視化等指揮調度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指令到人到車。雖然縣(市)級指揮中心在這方面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受慣性思維區域劃分的限制,真正發揮就近警力的科學調配還是很困難。因為各個派出所是有責任區的,在鄰區需要警力支援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要保證本轄區的警力,會婉轉拒絕指揮中心的增援指令。特別是案發地和報警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報警,兩個派出所都可能會發生推諉的行為,而指揮中心的境地往往也比較尷尬。另外由于責任區的劃分,對于流動性警情的跟蹤處理往往比較薄弱。例如汽車上的報警,轄區派出所到場后往往車子已經開走了,而下一個轄區則認為事發地不在本轄區對警情也不夠重視,從而導致警情沒有得到很好的跟蹤和處理。
(四)把基層警力從繁忙的值班中解放出來的必然要求
派出所作為一線綜合性的戰斗實體,承擔了打擊防范等諸多職能,而值班更是消耗了派出所大量的警力和時間。值班接處警占去了基層民警六成左右的精力。如果把接處警工作從派出所工作中剝離出來,勢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基層民警的工作負擔,緩解工作壓力。目前上級機關一直在強調給基層派出所減負,但收效甚微,筆者以為,接處警工作不獨立出來,給基層減負工作就難以落到實處。
一是市區各所的現有警力及警情量分布不均,資源整合后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建立專業巡處隊,勢必從派出所抽人,派出所的警力也勢必受到影響。但如果接處警工作完全從派出所剝離,在警力減少的情況下實際是對派出所最大的減負。以城區6個派出所每個派出所平均25人(共150人)為例計算如下表。

建立前 建立后警力情況 150人 派出所 專業巡處隊90人 60人每個民警每月工作時間 320小時 176小時 192小時每月總的工作時間 48000小時 15840小時 11520小時
由此可見,建立專業巡處隊后,不管是派出所民警還是接處警隊伍民警,相對于以前的工作時間都會大大減少,但只要提升工作效率勢必影響不到工作成效(以上計算方法有一個漏洞就是忽略了值班民警可能用來處理其他事物和少量休息的時間,但嚴格按照值班備勤要求,民警日常值班工作較專業,而休息時間屬于在所內備勤狀態也應算作工作時間,故這些因素對整個工作時間的影響不大,本文暫不考慮)。
二是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專業巡處隊的運作可以承擔城區的接處警任務和壓力。從上文的計算可以看出,值班的時間明顯減短,那么是否可以勝任如此繁重的接處警量呢?從理論上來說,值班的時間縮短是把接處警的量集中了,簡單地說,就是以前一天一個民警處5個警,現在他在5個小時內處完就休息了。所謂的專業巡處隊就是將資源集中,通過資源整合來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實際的運作中,是否會遇到處警時間段密集而無法應對的情況呢?實際上這個問題倒不必過于擔心,一方面由于以前的處警模式并沒有太多的警力預備,雖然值班人數較多,但每個時段的警力還是以各巡區內的警力為主的。另一方面城區范圍內的全部警力可以統籌調配,相對而言出現大的密集警情的可能性相對于以前各派出所小轄區內的密集警情的可能性要小。
三是區域位置上便利和可視化的精準指揮調度為專業巡處隊的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城區的位置相對集中,區域范圍較小,這就為專業巡處隊的運作提供了現實的可行性。區域范圍越小,相對警力的流動速度以及密集度都大幅度提高,足以應對目前的接處警壓力(鄉鎮所區域范圍大,相對來說接警量也偏少,故而不在本文的探討范圍之內)。目前城區6個派出所共有巡區12個,而專業巡處隊有15名警力,實時警力實際上超出了目前的警力,勢必會提高接處警效果。一體化指揮平臺的研發運用為精準化指揮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警力的實時在線顯示使得區域內的就近處警和就近增援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而且由于警力突破了以往各所轄區的限制,指揮中心既可以將警力均勻布置,也可以根據案發情況和研判信息在案件多發地布密警力,已達到控案和防范的目的。
以上分析了專業巡處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闡述了其運作以后會帶來的良性循環,隊伍素質勢必整體提升,指揮調度勢必更加流暢科學,應急反應能力勢必增強。同時,民警的休息時間得到保障,為基層減壓減負。但其在運作中也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在這里試作一探討。
一是接處警遺留問題怎么解決,對于接處警當中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勢必要有一整套的操作流程規范與之相配。否則,解決了接警的問題,沒有解決后續處理的問題,勢必會大大影響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根據目前各派出所的接處警情況來看,后續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類,一是案件的偵查問題,二是糾紛類的警情,三是傷害類警情的后續處理問題,四是其他類的需要后續處理的問題。筆者以為,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方案是除了案件的移交之外,其他問題由專業巡處隊自行負責解決,實行誰處警、誰負責的原則。此種做法不會出現扯皮推諉等情形,但勢必會增加巡處隊的工作量,影響民警的休息時間。第二種方案就是分類移交。非公安管轄類警情可以及時移交其他聯動部門,例如司法調解中心等。案件的偵查問題移交派出所和刑偵隊,傷害類的警情可以設立一個大的處理中心統籌處理。但有一點要明確的是,專業巡處隊必須按規范做好現場取證等工作之后才可以移交,避免出現“搬運工”的情況,把問題又搬到各個派出所。
二是專業巡處隊和其他部門的對接問題。上面已經講到,接處警當中的遺留問題,可能不能盡由專業巡處隊解決,更多的可能尚須移交相關職能部門。因為專業巡處隊主要還是講究快速反應,迅速處理現場問題。那么,后續相關問題的移交就需要一個可操作性的規范,既要講求實效,又要公平合理,兼顧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享受統籌安排帶來的好處,而不能給某些部門帶來負擔。關于案件的偵查在做好現場工作之后移交派出所和刑偵隊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要嚴格移交清單,例如哪些案件由接處警民警制作現場筆錄,哪些案件由刑偵隊制作筆錄,這些都需要一個可操作性的規范來區分。對于糾紛類警情,與公安有關的,沒有發生肢體接觸或無明顯傷勢的,可以移交社區警務室和派出所解決。非工作時間的可以固定現場情況后次日移交。非公安管轄的、情況緊急的及時移交相關部門,其他情況可以做好解釋告知去相關部門解決。對于傷害類的警情,可以及時移交派出所和片區刑偵隊。那么如何規范這些移交,可能需要一個實戰性的系統平臺,也可以在110接處警系統的基礎上改進或者完善。通過平臺上的流程,使每個警情的后續處理情況、相關職能部門的流轉一清二楚。
總之,專業巡處隊的運作情況究竟如何?答案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前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其運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其在實際的運作中肯定還會碰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和專業巡處隊所能產生哪些良性的效應,尚須廣泛的調研和論證,但筆者以為還是值得一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