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升+陶漢卿
【摘 要】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給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帶來了龐大的市場機會,也為鐵道類專業的教學與發展提供了歷史良機。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我國西南五省(市)區唯一一所具有鐵路背景的高等職業院校,應該立足現狀,搶抓機遇,加快國際化戰略發展進程;而國際化課程建設是一項基礎的、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 鐵道類專業 國際化課程建設
一、引言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是我國職能部門就“一帶一路”議題發布的首個官方文件,引起國際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帶一路”是我國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觀和長遠的戰略構想,沿線涉及的國家有幾十個,人口達到40多億,包括了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和其他各種文明在內的多種文明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是新形勢下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愿望。“一帶一路”是和平與合作發展的新理念、新倡議、新創舉。在現今的區域合作平臺的基礎上,實現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平等對話,加強合作,相互增進友誼,了解彼此的價值觀、社會結構、指導思想和風土人情,主動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和貿易關系,旨在謀求經濟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平等互惠。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列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高速鐵路是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的高速鐵路發展迎來了重要戰略機遇期,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國際化課程建設的依據
在我國高速鐵路“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背景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我國西南五省(市)區唯一一所具有鐵路背景的高等職業院校,同時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性高職學院、廣西特色高校建設項目單位、首批廣西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改革試點單位,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失時機地加快軌道交通類專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2015年9月,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加入了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聯盟,廣泛參與軌道交通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俄羅斯烏拉爾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簽署了兩校合作辦學協議,聯合舉辦“中俄絲路學院”,與泰國大城府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泰國班普工業社區教育學院、那空是坦瑪叻府技術學院、彭世洛府技術學院、華富里府技術學院、春武里府技術學院、博仁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其中,泰國大城府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已于2016年3月、8月派出了兩批教師到我校進修,5月我校組織領導和老師到該校互訪和交流展開良好合作,且該學院并將于2017年派留學生到我校學習高速鐵路信號控制、鐵道車輛等專業。我校與上述國外學校將會互派留學生和教師進修,廣泛開展軌道交通領域專業的交流與合作,其中,高速鐵路信號控制、鐵道車輛是重點專業。因此,可以優先考慮對高速鐵路信號控制、鐵道車輛專業的國際化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培養各國來華留學人才,推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最大限度地促進高速鐵路相關專業發展。
三、國際化課程建設的意義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面對國際高速鐵路建設和企業急需用人,而鐵道類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的情況,為有效服務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快速培養高速鐵路相關專業具有較強職業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是我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專業特色與課程體系的開發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我校要提升高速鐵路相關專業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能力,就要全面深入研究來華留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利用在鐵道類專業的資源和優勢,順勢而為,調整已有的專業課程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開發國際化課程體系和配套的教材、實驗實訓指導書、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等,從而滿足國外高速鐵路相關專業相關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已有60年的鐵道類相關專業的辦學經驗,具有較好的教育教學實力和學科研究基礎。但是高速鐵路作為國際化辦學的專業學科,所面對的人才培養對象不同,所應用的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和方式也應隨之改變。國際化辦學培養的學生除了需要具備高速鐵路相關專業的知識外,還需要加強人文教育,拓展課外及社會實踐,培養綜合能力。這些需要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高職院校,在服務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要在遵循職業技術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研究出一套科學有效的高速鐵路不同專業課程體系,且對與之相配套的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與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研究。這將對規范軌道交通類學校的高速鐵路相關專業國際化教學、專業未來發展前景以及為國際高速鐵路相關企業培養出高技能的專業應用型人才,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國內國際化課程體系研究現狀
進入21世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世界的聯系愈加緊密,在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之中,“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已與國家教育影響力、國家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等因素構建了更為直接的聯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將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大批國際化人才。
為實現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落實課程國際化的相關政策要求,不少中國高校開展了課程國際化的探索和實踐。這些實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調整課程設置,增設具有國際性傾向課程;二是重視和加強外語教學;三是重視國際區域研究學科的建設;四是加快引進國外先進的原版教材。簡單來講,調整課程設置,增設具有國際特性的課程,使整個課程體系呈現明顯的國際性傾向。
在重視和加強外語教學方面,具體的行動主要是“雙語課程”的開發和設置。“雙語課程”一般涉及兩個國際化教育的目標:一是讓來華留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二是提高國內教師應用外語教學的能力。為此,許多高等院校建立了雙語教學課程平臺。
在建設國際區域研究學科方面,一些重點大學通過創立國際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加入國家國別區域研究和國際教育研究基地建設工程,以更高的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科、課程的國際化建設與發展。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大學正在努力加快課程國際化實踐的建設步伐,許多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都在課程內容國際化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但還是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程國際化更多表現為接受和吸納世界先進國家的成果,而對于我國優秀的課程內容并沒有充分輸出;二是我國高校課程國際化程度和水平比較高的學科主要集中在經濟、貿易等方面,具有中國優勢的學科,例如高速鐵路技術的人才培養還未能“走出去”。
五、國外國際化課程體系研究現狀
在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德國一直比較重視課程的國際化,從課程的觀念、課程的設置、課程的實施以及課程的管理等多方面來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國際化,旨在吸引更多的國外留學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在課程觀念上,德國更新陳舊的、傳統的思想觀念,致力于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在知識經濟為特征的全新時代,現代大學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德國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時代發展變化,一方面重視國際性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重視提升德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開始,聯邦總理和各州州長就發表了《加強德國課程國際競爭力之聯合宣言》,旨在增強德國高等教育體制的適應性和吸引力。
在課程設置上,從1997年起,德國聯邦教育與科研部開始資助德國高校實施“面向國際的課程”。這些課程分為學士、碩士兩階段,主要包括經濟學、科學、工程、文化和社會科學領域。
在課程實施上,德國的課程實施與國際接軌。為了適應全新的課程體系結構,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德國各高校參與了歐洲大學聯盟的一個教育研究項目調整項目,把各自的課程朝著新型課程結構調整。該項目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能力,使得學習項目以及其學習課程單元或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或是以輸出為導向,這意味著課程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在課程管理上,德國建立了國際通用的課程管理制度。如采取了與國際兼容的學士碩士學位體系,學分互換與積累制度、學位相互承認制度等。根據德國憲法的規定,傳統上高等教育的課程管理由各州負責。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將課程國際化作為拓展跨國知識的主要載體,以培養全球化時代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人才。美國高校的課程國際化活動有了明顯的進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從總體上來看,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圍繞國際性主題,開發新的國際化通識教育課程或國際傾向跨學科新課程。其二,加強外語課程的開發和設置。其三,依據國際教育課程及體系目標安排國際教育交流。其四,設置海外學位課程和國際聯合課程。美國圍繞國際性主題,開發新的國際化通識教育課程或國際傾向跨學科新課程,是美國大學課程國際化最為普遍的做法。以圣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在1988年建立的埃莉諾·羅斯福學院(Eleanor Roosevelt College,亦即圣地亞哥第五學院)為例,該學院的特色是強調全球化,其通識教育課程計劃結合文化和跨學科,突出了國際化的重點:其一,學生必須學習一整年的外國語言課程;其二,學生必須選擇由3門課程組成的關于國際區域問題的專題課程;其三,必修的2門藝術課中,其中1門必須是非西方文化藝術課。在國際性課程開發和外語課程設置的基礎上,許多美國大學圍繞國際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安排國際教育交流。這些交流不僅包括教師的國際化培訓,也包括學生的國際化體驗。課程國際化作為美國大學國際化的目標和策略,實實在在地體現了各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現況。美國的大學開展了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課程國際化改革和實踐,已經取得不少成就。
六、結束語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結合東南亞國家的鐵路設施相對落后的現狀,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鐵路職業教育方面應該大有作為。根據對國內外的國際化課程體系發展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在這方面落后很多。因此,加快鐵道類相關專業的國際化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葛道凱.職業教育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8).
[2]邱同保.廣西職業教育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機遇和作為[J].廣西教育,2015(39):7-8.
[3]楊眉,郭芳,姚冬琴.一帶一路戰略交通為基礎:沿線國家渴望互聯互通[N].中國經濟周刊, 2014-07-07.
[4]秦斌.加強職業教育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釋放人才紅利[EB/OL].新華網,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