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立恒
摘 要:在我國現今電力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做好配網線路規劃方案的編制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將直接關系到供電的可靠性以及地區用電負荷發展。在本文中,將就區域10kV配網線路規劃方案編制思路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區域10kV;配網線路;規劃方案;編制思路
中圖分類號:TM6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配電網絡中,10kV配網線路可以說是其關鍵的電能輸送通道,不僅具有電力輸送的任務,同時也是實現區域配電網絡構成的基本元素,其具體分布以及結構情況都將對線路的網架優化、負荷接入以及轉供電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能夠對現今我國電力負荷新需求進行滿足,就需要在實際電力工作當中做好規劃方案的編制,以此較好的達成工作目標。
1.編制思路
在實際對線路規劃方案進行編制時,需要能夠對新增負荷接入點、線路聯絡點以及變電站分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在以10kV線路規劃設計原則為基礎的情況下通過電站供電區域實現線路網架結構的優化,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實現線路聯絡點以及負荷情況的配置,以此對供電可靠性以及新增負荷接入方面的需求進行滿足。具體來說,其主要工作開展思路有:
1.1 相關資料收集
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則能夠作為后續方案編制的重點依據,需要重點做好收集的資料有:第一,區域內對應線路的新結線圖紙;第二,在正常運行模式下線路該年度的最高負荷,以及共用配變本年度最高負荷;第三,下年度配網新增報裝負荷資料,包括有本地政府城市規劃報告當中確定的未來重點發展區域、快速發展城鄉結合區、規劃方案調整后需新增的用電負荷以及政府企業引進情況等。這部分資料為后續10kV間隔預留以及供電區域劃分等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1.2 整體供電區域劃分
該方面的內容有:第一,根據本年度電站10kV降低最高負荷以及下年度負荷預測值,在同下年度新增負荷相關資料進行結合的基礎上實現電站供電區域的科學劃分;第二,對于供電負荷相對穩定、建筑飽和且處于城區范圍內的區域,可以繼續對原有供電區域進行保留,如新建城區具有較大的裝見負荷,且受到城市經濟情況等原因影響到實際使用負荷時,在實際劃分當中則需要對未來負荷的增長預留適當裕度;第三,如在城市規劃當中涉及對城市部分區域實現城中村或者舊城改造,則需要在聯系規劃用電負荷數據的基礎上做好政府新建變電站申請的提交,之后再對周邊供電區域劃分的現狀進行考慮,以此為后續新增負荷做好供電區域的科學分布。
1.3 區域網格化分配
在做好本地區供電區域的劃分之后,對于需要對規劃方案進行編制的區域則需要在地理信息圖上做好相應的網格化處理,在對轄區內湖泊、河流以及山地等以往的有效用電區域做好細化,做好格子狀小區域大致劃分,保證在每一個小區域當中做好1回10kV線路供電的安排,并保證每回線路裝見容量保持在12000kV安以內。如果變電站當中布點數量不足且報裝負荷增長較為迅速,則可以將用電性質不同的負荷在同一回10kV線路當中相結合,如高層住宅以及商業寫字樓等,此時,該線路則可以對裝見容量進行適當放寬。對于該種線路,其在運行中雖然出現裝見容量超出規劃原則的情況,但新城區用電負荷實際上較少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設計要求,且住宅同普通寫字樓在實際運行當中也將出現用電高峰期相互錯開的情況,在線路所承受最高安全運行電流值方面不會存在非常大的影響,且能夠解決在短期內對報裝負荷較大且不同線路間資源存在缺乏的問題,日后當新建電站完成投產之后,再對線路負荷進行重新的調整。
同時,為了能夠進一步實現區域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對線路設備發生故障以及處于檢修情況下客戶的停電時間進行減少,則需要在不同區域間做好聯絡線路的設置,保證該聯絡線路能夠由同一電站的不同10kV母線或者以不同電站供電。在同一個電站分區當中,則需要做好適當間隔的預留,以此對該負荷的未來發展需求進行滿足。在實際操作中,實現電站供電區域的網格化處理具有以下優點:第一,能夠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對目標區域10kV線路的分布情況進行直觀的觀察;第二,能夠對各區當中的聯絡點以及聯絡線路進行靈活的配置,以此避免線路由電站同一回母線供電情況的發生;第三,在以手拉手方式實現線路結構調整后,則非常容易形成3-1以及2-1的結線模式,以此能夠有效實現供電可靠性的提升;第四,對于目前暫時還沒有用電的空白地塊,則可以對今后發展所需的容量以及饋線間隔進行科學的規劃預留,以此避免今后出現用戶提出報裝、但卻不能夠獲得負荷審批的情況發生。
2.線路結構優化
在實際對規劃方案進行編制時,優化原有線路結構可以說是非常重點的一項工作,其主要優化內容有交叉供電、輻射型線路以及多分支線等,其具體方式有:第一,對于單輻射線路,需要在線路的尾部做好聯絡點的增加;第二,對于具有較多支路以及輻射型線路,需要將其實現向較為典型“手拉手”環網結構的改造;第三,如果架空線路具有較多的分支線以及較長的長度,則需要在實際優化當中同其周邊線路進行統一考慮,在做好綜合全面考量之后進行優化,做好線路的新建或者斬接。同時,需要做好主干線路徑的優化,盡可能將分支線以及相關負荷串入到主回路當中,或在主要分支線末端做好同相鄰線路構筑聯絡的設置;第四,根據3-1或者2-1這兩種較為典型的方式接線,并做好相鄰線路以及新增負荷的調整;第五,對線路上原有的聯絡點進行優化調整,以此為后續線路配網自動化邏輯判斷的具體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第六,以配變以及10kV配電房的地理位置為基礎,在同高低壓用電街區劃分進行結合的基礎上做好線路故障查找以及日常巡查因素的考慮。以此做好線路實際路徑走向的優化,避免在同一街區出現交叉供電情況。
3.方案調整與評價
在按照上述方式做好10kV線路方案的編制后,由于電站在實際建設當中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則可能使電站不能夠按期投產,不僅會對年度負荷情況產生影響,且將影響到線路實際負荷規劃方案的具體實施,即只能在新建電站完成投產之后做好該方案可行性的重新核實,并盡快做好實施。對于部分規劃方案,由于在批準流程以及審批方面需要一定的時間,或物資因招標方面原因需要延期,則需要最好相關因素的綜合考慮,在對規劃方案做好合理調整之后再實施。項目所在政府在發布調整報告后,則需要聯系報告當中提到的負荷分布以及需求等及時做好供電區域的重新劃分以及新增負荷接入點調整等,以此保證能夠滿足當地發展需求。當線路規劃方案完成制定以及落實后,其編制的是否成功,則需要在實際配電當中進行評價,其具體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有小區域負荷分配、線路結構優化、新增負荷適量接入點提供以及線路重過載情況解決等。
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對區域10kV配網線路規劃方案編制思路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對該方案進行編制時,需要同供電可靠性需求經濟發展規劃進行充分地結合,以科學編制方式的應用改善10kV配網架構,以合理、優質的電能供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賽.配網線路運行中的問題探討[J].門窗,2014(11):409-409.
[2]鄭劍武.配網線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及管理措施[J].山東工業技術,2016(24):102-102.
[3]張華東.城市配網線路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7(1):142-142.
[4]楊峪峰.10kV配網線路常見的施工故障及運維故障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4(3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