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中+武丹丹
【摘 要】文章從成功者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和詞匯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兩個方面對國內外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的發展進行述評,證實前人觀點并結合水平、性別這兩個因素對非英語專業碩士的詞匯學習策略進行詞匯測試、問卷調查和訪談。
【關鍵詞】成功者 英語詞匯學習策略 性別差異研究
一、引言
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尤其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影響深遠。在大多數關于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中,學者主要關注識別好的語言學習者通過做什么來學習二語或外語,或者在某些情況下觀察他們在學習二語或外語過程中的行為。1966年,亞倫發表了題為“在外語研究中推理的方法”的文章,首次對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在亞倫之后,魯賓于1971年開始關注成功者學習策略的研究,一旦經過實證研究,這些策略就可為不成功者提供便利。魯賓(1975年)提出成功者的學習策略,之后學者都開始研究成功者的學習策略。此外,近年來關于詞匯學習策略在性別上的差異研究也不勝枚舉。本文研究男、女成功者在詞匯學習策略運用上的差異,證實了前人發現的結果并探究性別差異的原因。研究結果能夠為教師和學生在外語教學和學習中提供一些借鑒和建議。此外,這項研究為不成功者在詞匯學習策略運用方面也提供了指導性的建議。
二、成功者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
從成功者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特點研究角度,魯賓(1975年)通過觀察教室中學習者的表現發現并提出7條成功者的學習策略。在此基礎上,斯特恩于1987年提出10條成功者的學習策略,包括主動策略、計劃策略、操練策略、交際策略等。與魯賓和斯特恩相同的是,GU(2005年)提出成功的學習者為了實現目標有意圖地選擇,有意識地監控,認真地評估他們的策略運用,而不成功的學習者在使用策略時沒有意識,也沒有任何目的。而不同的是,林紅(2004年)通過觀察還發現,成功者傾向于有重點地學習及結合不同的策略與任務來學習。另外,豐玉芳(2003年)對英語專業高低年級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比較研究中也發現,高低年級學生在詞匯學習策略運用上存在較大差別。較低年級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善于運用各種策略學習詞匯,在學習方法和技巧上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大部分學生已不再局限于用機械的死記硬背方法來學習外語單詞,更多地朝著形象記憶、聯想記憶等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來習得詞匯。文秋芳在1995年的定性研究中發現,成功者學習方法最重要的差別體現在元認知策略中的管理策略上。成功者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了學習主動權,對自己有分析有評價,對語言學習策略有選擇有評估,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此外,班曉琪(2014年)在對兩位國外留學博士的問卷調查和開放式訪談中也發現,高級英語學習者通常通過大量的閱讀、聽說,用自然的學習方式獲得新的詞匯并通過寫作和社交來鞏固新學的詞匯。分析結果也顯示,高水平的學習者的選擇性注意水平較高。他們專注于最有用的詞匯,知道何時略過一個詞,特別是低頻詞。另外,高水平學習者也習慣綜合使用多種詞匯學習策略。
從善學者與不善學者的對比研究角度,丁怡(2006年)通過“有聲思維”實驗發現,善學者使用的策略少于不善學者,但因為他們使用適應學習過程的有效策略,學習更有系統和規劃,從而幫助學習的成功;而不善學者雖然積極使用策略,但缺乏使用有效策略的意識,最終導致學習的失敗。因此,決定詞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使用詞匯學習策略是否得當,而不在于使用策略的頻率。而冉琴(2015年)在對法學碩士的詞匯學習策略問卷調查中發現,善學者和不善學者在詞匯學習策略使用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他們都傾向于使用認知策略中的查字典策略,此結果與張燁等人(2003年)的研究結論不相符。他們發現,善學者和不善學者在詞匯學習策略使用上存在差異,但不夠顯著。善學者更多使用對詞匯進行深層信息處理的策略,而查字典策略在不善學者中的使用頻率較低,不善學者缺乏對詞義權威確認的環節。
綜上所述,成功者的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成功者的學習策略使用的特點以及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的詞匯學習策略的對比研究。成功者在學習新詞匯時主動學習,有意識地學習,有重點地學習,有計劃地學習。在詞匯學習策略的數量和范圍方面,因研究區域和研究對象不一,大多數學者沒有得出統一的結果。
三、詞匯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
語言學家Nyikos(1990)說過:“性別在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把它排除在語言學習研究對象范圍之外實在是不可思議。”奧馬利根據信息加工的認知理論把學習策略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主要用于評價、管理和監控認知策略的使用;認知策略則側重于學習語言的各種活動,主要是對學習材料作直接的處理;而社交/情感策略則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和他人的機會。
在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的性別差異方面,楊榮麗和楊躍(2009年)以施密特(1997年)的調查資料為藍本對男女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的研究發現,女生使用的學習策略總數遠遠大于男生;男女學生在使用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時不存在顯著差異。相反,張幗(2013年)在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男女在認知和元認知方面有顯著差異,這與季建芬(2004年)通過問卷調查和詞匯水平測試卷對非英語專業碩士的研究結果一致,她發現女性在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使用上比男性使用得更頻繁。同時,帕夫拉克在2013年對英語專業三個年級的學生問卷調查也發現,男女在語言學習策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更確切來說,女性更依賴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另外,女性使用策略的頻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記憶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帕夫拉克還發現高水平的女性學習者更可能通過計劃、監控和評估她們的學習和采取一系列具體的步驟來增強對詞匯的長期記憶。盧鑫(2013年)對100名高三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在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上女生明顯高于男生。
而在社交/情感策略的性別差異方面,張幗發現,男女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同樣的,盧鑫發現在社交/情感策略上,男生略高于女生,但在相關測試中卻不存在顯著差異。與上述結論相反的是,高燕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使用頻率高于女生,男生傾向于運用這些策略來調整、控制自己的情感來保證交際的暢通與信息的傳遞。同樣的,在許雅娟的研究發現,男生傾向于使用社交/情感策略。楊榮麗和楊躍(2009)以及王柳梅(2008)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女學生在使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常用社交策略,男生常用情感策略,而男女學生對元認知和認知策略的使用狀況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在詞匯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方面,大多數學者選擇奧馬利等人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研究三大類策略——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而其他學者的分類沒有得到重視,如魯賓的學習策略、交際策略和社交策略,科恩的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使用策略等。
四、結束語
本研究是對成功者的詞匯學習策略和詞匯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兩個方面的研究進行述評,重點是詞匯學習策略的性別差異研究。然而,學者很少關注結合水平、性別兩個因素對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并且對更高水平的學習者——研究生的研究幾乎沒有涉足。因此,針對這些不足,本研究從水平、性別結合的視角探討研究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差異。
【參考文獻】
[1]Rubin.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 1975.
[2]班曉琪.對中國高級外語學習者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探究[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4,11(01):77-81.
[3]丁怡.外語善學者和不善學者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對比研究[J].外語研究,2006(06):47-50.
[4]豐玉芳.英語專業高低年級學生詞匯學習策略比較研究[J].外語界,2003(02):66-72.
[5]文秋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1995(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