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英


[摘要] 目的 探討開展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住院患兒的治療護理效果。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80例,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常規護理組(n=40)和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組(健康教育組,n=40)兩組,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遵醫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健康教育組患兒治療護理的總有效率95.0%(38/4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85.0%(34/40)(P<0.05),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相關知識知曉率、遵醫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5%(39/40)、87.5%(35/40)、95.0%(38/40)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72.5%(29/40)、65.0%(26/40)、72.5%(29/40)(P<0.05),并發癥發生率2.5%(1/40)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2.5%(5/40)(P<0.05)。 結論 開展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住院患兒的治療護理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健康教育模式;手足口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b)-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in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tay , hospitalization cost,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complian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95.0%(38/40) vs 85.0%(34/40)], and the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P<0.05),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P<0.05), and the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compliance rate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97.5%(39/40),87.5%(35/40),95.0%(38/40) vs 72.5%(29/40),65.0%(26/40),72.5%(29/40)](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2.5%(1/40) vs 12.5%(5/40)](P<0.05).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ursing effect,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Nursing
小兒手足口病屬于一種多腸道病毒傳染病,傳播載體為攜帶者污染過的食物等生活器物、患兒分泌物,手、足、口腔黏膜有皰疹出現是其主要臨床表現,通常情況下有約5 d的潛伏期,2~10歲小兒是高發人群[1]。該病極易傳播,在醫院中也極易促進交叉感染的再次發生,大部分患兒為輕癥,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控制其病情,那么就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并發癥[2],嚴重威脅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引起患兒家屬產生緊張、恐慌情緒,近幾年來該院住院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大多數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有效防控和護理手足口病患兒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該研究對該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8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觀察了開展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治療護理效果,發現其具有積極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80例,所有患兒均有發燒、食欲不振、咳嗽等臨床癥狀,手足口出現皰疹,伴有炎性紅暈出現在皰疹周圍,均給予利巴韋林抗病毒、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炎琥寧清熱解毒、米力農促進皰疹恢復和對癥支持治療等措施。患兒及家長均知情同意。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常規護理組(n=40)和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組(健康教育組,n=40)兩組。健康教育組患兒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10歲,平均(4.3±0.7)歲;體溫38.5~40℃,平均(39.1±1.2)℃。常規護理組患兒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10歲,平均(4.9±0.5)歲;體溫38.8~40℃,平均(39.4±1.6)℃。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包括:①病情觀察;②監測生命體征;③高熱的護理 高熱患兒降溫以物理降溫結合藥物降溫,同時要觀察高熱患兒四肢末梢循環(皮膚有無花紋、四肢發涼)情況;④神經系統并發癥的護理;⑤皮膚護理 患兒要保持皮膚清潔,穿寬松、柔軟的衣服,少走動,修剪指甲,囑患兒不要抓撓皮膚和水皰,防止抓破皰疹。已結痂的皰疹要讓其自然脫落,不可強行脫撕;⑥口腔護理 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預防細菌繼發感染;⑦飲食護理 。
1.2.2 健康教育組 健康教育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常規護理方法同上,同時應用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對患兒及家屬進行有計劃、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首先健康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貫穿于患兒住院的始終。根據患兒住院的不同時期、不同病情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做到循序漸進, 適時宣教,按需宣教, 反復宣教;其次可通過不同形式進行健康教育。①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利用晨晚間護理巡視病房的時間與患兒及其家屬溝通,講解疾病的預防治療知識 ,了解患兒存在的健康問題。根據患兒及家屬的具體情況進行宣教,尤其適用于不識字的患兒和文化層次較低的家屬。注意語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重點突出 ,形象生動。通過交談, 不僅可以傳授健康教育知識 ,還可以傳遞愛心, 增進護患關系;②文字教育 把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項和消毒隔離預防等知識打印成冊, 以健康教育處方的形式發給患兒及家屬, 廣泛宣傳學習。同時可在病區走廊和病房內設置宣傳欄、黑板報、健康教育掛圖等來宣傳手足口病有關知識, 圖文并茂, 通俗易懂 ,重點突出,便于記憶,并定期更換最新的健康信息;③示范教育 糞 -口途徑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因此,患兒分泌物、排泄物的處理及手的清潔消毒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親自示范六步洗手法 ,并示范各種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處理方法 ,使患兒及家屬能較快掌握要領;最后是出院健康宣教 ,囑咐患兒及家屬出院后要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家庭隔離一個星期左右,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為患兒家屬提供科室、客服咨詢電話及Q群平臺,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
1.3 療效評定標準
如果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連續3 d以上具有正常的體溫,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連續3 d具有基本正常的體溫,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連續3 d體溫仍然較高,則評定為無效[3]。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進行觀察和記錄。同時,采用問卷形式對兩組患兒的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并統計其遵醫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兩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用t檢驗,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遵醫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健康教育組患兒治療護理的總有效率95.0%(38/4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85.0%(34/40)(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健康教育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的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遵醫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比較
健康教育組患兒的相關知識知曉率、遵醫率、護理滿意度97.5%(39/40)、87.5%(35/40)、95.0%(38/40)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72.5%(29/40)、65.0%(26/40)、72.5%(29/40)(P<0.05),并發癥發生率2.5%(1/40)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2.5%(5/40)(P<0.05),見表3。
3 討論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4-6],很多患兒家長不了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及病原體等知識。通過開展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計劃的、針對性的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實際性的宣傳指導,對于只流于形式,患兒及家屬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傳統健康教育,更加促進患兒及其家長對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對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較快的傳播速度、會反復感染、不具有終身免疫等特點明確下來。因此,醫院應該加大宣傳教育環境及個人衛生的力度,家長應該對患兒進行積極的教育和鼓勵,使其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起來,從而為患兒早日康復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7]。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8-10],在手足口病的治療護理中,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兒及其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極大減輕患兒病痛。該研究結果表明,健康教育組患兒治療護理的總有效率95.0%(38/4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85.0%(34/40)(P<0.05),說明開展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手足口病住院患兒的臨床癥狀,提升其治療護理效果。該研究結果還表明,健康教育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說明開展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縮短手足口病住院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降低患兒的住院費用,從而有效減輕患兒病痛,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減輕患兒家庭負擔,社會及經濟效益良好。該研究結果還表明,健康教育組患兒的相關知識知曉率、遵醫率、護理滿意度97.5%(39/40)、87.5%(35/40)、95.0%(38/40)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72.5%(29/40)、65.0%(26/40)、72.5%(29/40)(P<0.05),并發癥發生率2.5%(1/40)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12.5%(5/40)(P<0.05),和上述相關醫學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開展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手足口病患兒的相關知識知曉率、遵醫率及護理滿意度,為患兒早日康復奠定堅實基礎,具有多方面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開展健康教育模式對手足口病治療護理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靜楓,賀玲,黨愛玲,等.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1,17(19):127-128.
[2] 黃洪霞,勞麗芳,蘇環英,等.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觀察與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12(5):1824-1825.
[3] 溫小蘭,邱躍華,李英姿,等.兒童手足口病的處理與預防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7):171,173.
[4] 張燕.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 9(12):41.
[5] 陳清.手足口病臨時病區醫院感染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0):146-147.
[6] 曹秋花,王淑霞.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32.
[7] 王紅,孫麗華.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9):1789-1790.
[8] Eleanor Gaunt, Heli Harvala, Riikka sterback,et al.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oxsackievirus A6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atypica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potential role of recombination in emergence and pathogenicity[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15, 96 (Pt 5):1067-1079.
[9] Gauri Mahabal,Leni George,Mandeep Bindra,et al.Late-onset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mimick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Indian Dermatology Online Journal, 2016, 7 (6):509-511.
[10] Michel Klein, Pele Chong.Is a multivalent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accine feasible[J].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2015,11(11):2688-2704.
(收稿日期: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