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
摘要: 云南旅游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階段,急需開發并推出更多的休閑旅游精品來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深度化的旅行要求。現有的云南傳統的旅游模式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障礙,而豐富的溫泉旅游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融合極大可能成為助推云南旅游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對云南溫泉旅游資源的優勢和云南溫泉旅游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
Abstrac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Yunnan is in the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introduce more leisure tourism products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in-depth travel requirements.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tourism model in Yunnan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but the rich hot spr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are likely to become a new impetu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 Yunnan.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hot spr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t spring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unnan.
關鍵詞: 溫泉;溫泉旅游;云南
Key words: hot spring;hot spring tourism;Yunnan
中圖分類號:F59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0-0210-02
0 引言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但卻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和“地熱之國”的美譽。另外省內26個少數民族也為云南增添旅游魅力。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對于旅游的深度和新意有了更多的要求。而云南傳統粗放的旅游模式亟待轉型和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將對云南溫泉旅游優勢和溫泉旅游的現狀進行分析, 進而提出云南溫泉旅游發展的些許建議。
1 云南溫泉旅游資源豐富
1.1 云南溫泉數量眾多
據全國SPA協會經過初步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顯示:云南省內查明的溫泉源共達1266多處,約占全國已知溫泉總數的三分之一;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品質之優,堪稱全國之冠。此外,云南地熱活動在全國最為著名,不僅溫泉流量大,而且地熱資源豐富,有資料顯示,云南每年流出的熱水居全國第二位,有3.6億立方米之多,相當于118.7噸標準煤釋放的熱量。
1.2 溫泉種類繁多但分布不均
溫泉出露幾乎遍布全省各州縣市。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對溫泉進行不同的分類,依據溫泉產出方式不同,可將溫泉分為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兩類,其中人工溫泉包括采礦坑道溫泉和鉆井溫泉兩種類型。依照溫泉水溫不同,可將溫泉分為四種類型,具體如下:水溫在25℃~40℃之間的是低溫泉;水溫在40℃~60℃之間的是中溫泉;水溫在60℃~80℃之間的是高溫泉;水溫在96℃以上的是過熱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中、高度溫泉。依據溫泉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可將溫泉分為三類,即硫磺泉、碳酸泉、重碳酸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重碳酸泉,碳酸泉和硫磺泉次之。
從數量分布上看,云南溫泉的狀態是西密東疏,溫泉數量總量的三分之二都在西部溫泉,云南省東部只有剩余的三分之一的溫泉。高溫泉主要分布在滇西地區,最為著名的是騰沖,其具有強烈的水熱活動,其地熱溫度之高、壓力之大、蒸汽之盛在全國都久負盛名。中低溫泉主要集中在滇中、滇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昆明市,“溫泉城”便于是用于稱贊昆明的,在城區和祿勸、宜良、安寧等地有溫泉60余處,如著名的華僑城溫泉水公園、柏聯SPA、安寧溫泉等。
1.3 多數溫泉具有醫療效用
溫泉一直以來備受推崇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具有醫療效用,具有療養、護膚、美容、保健等療效,通過浴用、飲用、吸入等多種途徑,可以養生健體,祛病美顏。云南的溫泉以重碳酸泉為主,其次是碳酸泉及硫磺泉。
2 云南溫泉旅游的發展現狀
2.1 云南溫泉旅游發展狀況層次不齊
早在2008年的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上,云南省旅游行業協會就提出了建設云南溫泉大省的愿景。據云南旅游協會SPA統計云南省的16個州市均對現有的溫泉資源進行開發。部分地州已具有一定的發展規模。如騰沖就已形成了“火山熱海”及“悅椿”兩大知名溫泉區。但還有較大比例的溫泉處于初步開發階段。總體來說,云南健康療養溫泉產品比例太小;溫泉旅游普遍采取“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粗放型開發模式,沒有充分利用溫泉較好的醫療效用發揮其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據云南省旅游協會SPA與溫泉分會統計,云南去年2016年溫泉企業及個體經營戶1085家,溫泉產業產值243.8億元,溫泉游客及消費者672.4萬人次,其中省內游客占51.8%、省外占45.7%、境外游客占2.5%。據統計,全省的溫泉企業中,鄉村溫泉有469家,溫泉客棧有278家,共約占總數的68.8%。而規模相對較大的溫泉酒店、溫泉療養院、溫泉景區共計僅有89家,占比8.2%。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比起其他溫泉大省來說,云南溫泉企業的集群規模還不夠,產業化程度有待提高,同時也缺少頂層設計、多規合一、各部門融合的政策和規劃。
2.2 近年來溫泉行業領軍集聚云南
2013年12月22日,首屆中國溫泉金湯獎共頒發了 78個獎項,鼓勵和嘉獎在溫泉業界有杰出表現和貢獻的企業和個人。本次獲獎企業代表了中國溫泉的最高水平,并推動和引領整個中國溫泉旅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78個獎項(20個類別)中,云南省包括8個獎項,共8家溫泉企業和目的地獲獎,這些優秀的金湯溫泉品牌,代表了云南省溫泉的特點,引領著云南著溫泉的發展。將云南精品溫泉品牌柏聯、心景等推向全國。例如柏聯集團于2014年進軍重慶,在重慶北培開設柏聯北培溫泉酒店。
2.3 云南溫泉開發類型單一
一類是觀光娛樂、休療保健與溫泉資源相結合類型。這類溫泉的代表是柏聯spa溫泉、安寧溫泉。這類溫泉的受眾多為中產階級,針對其受眾的需求特點,其產品多突出美容美體、商務、會議、休閑、娛樂、觀光功能。因此通常此類溫泉在設施配置方面都擁有高爾夫球場、溫泉度假酒店、大型商務會議廳、美容美體設備、多功能健身房等。在氛圍的營造方面,通常結合周邊良好的自然環境,營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露天風情浴池。
另一種為民族文化與溫泉資源結合類型。此類型溫泉旅游地集中分布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區。這類型溫泉資源開發有一定的局限性,民族特色要求突出鮮明,以良好的溫泉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洗浴文化為基礎,夾雜各種民族飲食、民族服飾的展示會,各種民族節慶以及獨特的民族洗浴習俗表演吸引游客參觀游覽,使得溫泉區成為民族旅游景區。如寧蒗的永寧溫泉,自然環境優美,距瀘沽湖僅十幾公里,因瀘沽湖特有的摩梭族民族風情,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光觀及洗浴。
3 云南溫泉旅游發展的相關建議
3.1 對溫泉旅游行業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布局,盡量改變現有兩極分化的現象
對占比最大的鄉村溫泉和客棧溫泉的服務進行量化要求,改善其經營環境,進而提高旅行者的體驗感。讓體驗者的到休閑旅游的輕松,并得到溫泉較高的醫療效用。總體上提升云南溫泉旅游的服務層次。
3.2 增加溫泉旅游開發的模式
云南溫泉品種繁多而多具有醫療效用。可針對不同的溫泉醫療效用對溫泉進行深度開發,建立醫療溫泉區。如保山的百花嶺的溫泉對風濕和皮膚病均有較好的療效,在當地富有盛名。
云南除了少數民族這一特色,還有地質特色,如喀斯特地貌。可以在這一地區打造喀斯特山水溫泉區。
4 結論
在面對云南傳統的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問題,僅依靠粗放的“泡”溫泉是無法達到轉型要求。云南溫泉旅游要從產品的多樣性和針對性上著手,擴大受眾群體,增強吸引力。同時對溫泉旅游資源進行宏觀規劃,實現溫泉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參考文獻:
[1]于干千,胡宏斌.云南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生態經濟,2000(9):47-49.
[2]陳曦,黃遠水,程婷,陳怡.溫泉地旅游資源評價研究——以廈門翠豐溫泉與騰沖熱海溫泉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06).
[3]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規劃研究中心編制.騰沖縣旅游發展規劃[R].2003.
[4]郭曙萍,曹冀豫,石惠娟,王正慧.昆明安寧溫泉老年人療養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健康教育體會[J].西南軍醫,2008(05).
[5]梁乃英.云南溫泉大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趙敏.水富——滇東北旅游明珠[J].生態經濟,2005(5):108 -110.
[7]吳茜.西部開發中云南的角色定位[J].生態經濟,2000(12):41-44.
[8]廖新陽.地熱王國[J].云南日報,2013(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