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強
摘要: 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在激發產業活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分析天津市科技孵化平臺發展現狀及不足,為天津市制定進一步推進科技孵化平臺建設政策提供有效的建議。
Abstract: The incubator platform of technology 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industrial vitality, and developing innovative econom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incubator platform of Tianjin can put forward positive guid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ubators platform of Tianjin technology enterprises.
關鍵詞: 科技企業;孵化平臺;發展策略
Key words: technology enterprise;incubator platform;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0-0252-02
0 引言
科技企業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扶持具有自主創新、國內外技術領先的創新創業企業,提高其進入市場后的成活率和競爭力,從而有效帶動科技進步、發展未來科技創新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孵化平臺扮演了重要角色。
傳統的孵化平臺通常包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可為新創辦或創辦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基礎設施、管理和資金等一系列服務支持,以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
近兩年,隨著政府對“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日益重視,眾多“眾創空間”也被納入科技企業孵化平臺范疇。
孵化平臺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傳入我國。
通過前期的探索和政府強力的主導,近10年孵化平臺建設進入深化發展階段,投資由政府單一主體擴展為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個主體;孵化平臺類型由綜合型變為綜合型和專業型的組合;服務內容從簡單的場地設施服務變為投資、管理及導師培訓等綜合服務,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組成的各類孵化平臺。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數量達到4875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平臺達1258家。
1 天津市科技孵化平臺發展現狀
1989年天津市成立了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業服務中心。2005年,天津市《關于促進我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意見》和《天津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相繼出臺,為天津市加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構筑和完善科技孵育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指導方針和政策支持。截止2007年底,天津市共有孵化器29家。2010年9月,天津又出臺《關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并開始實施《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2012年之后,又相繼制定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天津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落實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試行)》,以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提升服務能力,營造優質創業環境,促進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2015年5月,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天津市政府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政策措施的通知》,并制定了《天津市眾創空間引導基金管理辦法》、《關于面向眾創空間延伸服務的實施辦法》等文件,支持眾創空間健康發展,打造天津經濟發展新引擎。
截止2015年底,天津市共有146家孵化器通過市科委認定,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6家,市級孵化器35家,孵化器內在孵企業數達5106家,孵化器場地面積達323萬平方米。在71家國家級和市級孵化器中,從孵化器的單位性質來看,企業性質的占絕大多數,共有64家,其中國有34家,占47.9%,民營30家,占42.2%,事業性質的7家,占9.9%;從孵化器的類型來看,綜合型50家,占70.4%,專業型21家,占29.6%。
另外,為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自2015年8月以來,共有136家眾創空間通過天津市科委認定,其中73家被科技部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
2 存在問題
二十多年來,天津市孵化平臺不僅培養了一批具有引領性的新興產業種子,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且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還培養和造就了眾多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盡管天津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種子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眾多成就,但仍存在如下問題有待解決。
2.1 運行機制不合理
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初始的投資主體為政府,往往設置在事業單位。盡管后來投資主體轉向多元化,但多數孵化平臺在運行機制上仍未從得到徹底扭轉,管理方式較為傳統,且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現代科技孵化機構的市場運行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在實際運行中,政府有關部門往往會將“引導”變為“主導”,甚至是“領導”,致使孵化平臺的行政服務職能占據主導地位,偏離孵化平臺建設的初衷,間接影響到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2 項目篩選機制不完善
孵化平臺缺乏長期合作的科研機構,孵化種子來源得不到保障。缺乏對項目的全面透徹的認識,入孵項目存在不具有高成長性、潛在經濟價值低于預期等問題。許多科技孵化平臺只制定入孵企業的篩選機制,缺少整個孵化過程中階段性的篩選與淘汰機制,致使很多發展前景不樂觀,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的企業不能及時清理資源,使得很多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得不到有效的培育機會。
2.3 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服務以物理空間、物業管理及公共設施為主,軟性服務較為薄弱,缺少項目評估、市場推廣、人才培訓等配套服務,即孵化器與資本、人才、市場等創業要素結合不夠密切,整合社會資源能力欠缺。
2.4 缺乏社會投資渠道
盡管科技孵化平臺的運營主體逐漸向多元化轉變,但孵化平臺對入孵企業資金的支持,大多源于政府的科技創新基金、專項孵化基金以及火炬計劃基金等,缺乏豐富的社會資本支持。通常,入孵企業缺乏發展資金,而自身實物資產又較少,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同時,由于孵化期項目收益不確定型較大,風險較高,獲得風險投資的難度較大。
3 天津市科技孵化平臺發展建議
當前,天津市通過市科委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已達285家(其中孵化器146家,眾創空間139家),從量上來看,規模以足夠龐大,下一步孵化平臺發展在重點要向“質”轉變。借鑒美國、以色列等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天津市孵化平臺建設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3.1 采用企業化運營模式
在市場經濟中,孵化平臺作為一個經濟個體,需按照市場規則,即以企業模式進行運營和管理。孵化平臺若以事業單位體制,而不是按照企業進行運營,則會逐漸喪失創造力。天津市科技孵化平臺應當以企業進行運營,享有經營自主權,與入駐企業的關系嚴格遵循市場經濟的規范,按照市場原則規范化運作。
3.2 建立嚴格的項目篩選機制
孵化平臺建設初期,由于盈利多源于場地出租,使得入選項目篩選門檻較低,許多入駐企業或項目的潛在價值較低。嚴格入駐項目篩選機制,能夠將資源用于更優秀的項目,提高項目的成活性。天津市可分別從項目本身和其主要負責人兩個方面對項目進行評估、篩選。
3.3 完善服務體系,打造孵化生態體系
依據初創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推進“種子篩選——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體系建設,完善孵化平臺服務體系,形成從種子篩選到產業化的創業孵化服務鏈條,提高項目成活率。孵化平臺不僅要提供物理空間、基礎設施等基本服務,更重要的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對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技術成果、資本市場、中介服務等資源要素進行聚焦、整合和利用,為入駐企業或項目提供創業輔導、管理培訓、資源對接等服務。
3.4 強化專業性孵化平臺建設
科技型企業分布在不同的細分行業領域中,其創業和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也各有不同。當前天津市仍以綜合孵化平臺為主,在提供專業性的服務和進行專業性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利于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因此,要積極開展專業化孵化平臺建設,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依托天津市各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建設孵化平臺,依靠企業的專業技能、管理經驗、資金及專業人才和設備幫助入駐項目發展。
3.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孵化平臺發展的基本動力。當前,天津市孵化平臺管理人才相對短缺。天津市可通過崗位培訓、人才引進、國際交流等方式進行孵化平臺人才培育,并結合市場狀況,不斷進行繼續教育。
參考文獻:
[1]趙黎明,吳文清.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創投合作治理及政策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2]魏璐,王鳳霞.國外企業孵化器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2:10-12.
[3]孫東,周怡君.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18):120-123.
[4]王蕾,張宏,潘浩.天津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分析[J]. 信息系統工程,2015,8:77-79.
[5]馬潔.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研究[D].天津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