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悅欣
【摘 要】結合寶漢高速公路竹園2號大橋30m及25m箱梁的預制施工,詳細闡述了箱梁預制的關鍵施工技術,并提出了模板設計和混凝土澆筑方法。
【關鍵詞】混凝土;箱梁;預制
1 工程概況
竹園2號大橋位于陜西省寶漢高速公路坪坎至漢中段路基橋隧工程(PH-7標段),中心樁號為ZK152+420,橋梁全長640m,全橋共分8聯;上部結構采用4×25m+18×3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斜腹板小箱梁,其中25m箱梁為20片、30m箱梁90片。
2 施工準備
2.1 制梁臺座
根據該橋橋位處特殊的工程環境,結合工期情況,預制場設置在橋頭ZK152+100右側處,共設置25m及30m通用制梁臺座(通過設置凹槽實現)12個,不設置存梁臺座。
臺座基底采用30cm厚三七灰土夯實處理,其上澆筑20cm厚C15鋼筋混凝土基礎(內置7根Φ8鋼筋),基礎寬度為1.3m;臺座采用C20混凝土澆注,高度為35cm。臺座制作時應預留模板拉桿位置及冬季施工時蒸汽進出孔道。
2.2 模板
箱梁模板由底模、整體式外側模、組合式內模及端模等。
2.2.1 底模
底模采用鋼板鋪設,鋼板與臺座周邊預先設置的L40×40×4角鋼焊接,焊縫不得在梁體混凝土一側,以免造成焊弧坑;底板與側模之間采用彈性橡膠帶(厚8mm寬20mm)連接,以防止連接處漏漿,同時對側模上附著式高頻振搗器起到緩沖作用。
2.2.2 外側模
箱梁的外模由大塊定型鋼模組成,每塊5m長;外模架由桁架式模架、縱橫模聯桿等組成。用對拉螺桿把兩側外模與底模緊靠在一起,兩側模上方用角鋼連接,用以控制梁體的寬度并增強兩側模的牢固;在外模支撐桿底設置調節螺栓,用來控制外模的高度。
2.2.3 內模
內模為組合式鋼模板;考慮到25m梁與30m梁內模存在區別,施工時設置異型模板進行調節。
2.2.4 端模
端模加工的關鍵是預應力管道的位置要準確,與預應力錨墊的連接要牢固,并且須脫模方便。箱梁模板見圖1。
2.3 鋼筋加工
鋼筋在加工棚內下料、調直、焊接、彎制,直接在制梁臺座上綁扎成型,定位網嚴格按圖紙要求放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鋼筋籠局部變形,橫隔板部分的鋼筋骨架采取點焊以保其位置的正確性。
在綁扎梁體鋼筋的同時安裝預應力筋孔道,孔道安裝要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設置,并采取孔道定位措施,保證孔道位置準確、線型平順,同時注意綁扎或焊接好其它預埋件。
3 施工關鍵技術
3.1 梁體混凝土施工
箱梁混凝土采用連續澆筑的方法,按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頂板的澆筑順序進行,每片梁混凝土控制在2h內澆注完成。
3.1.1 底板混凝土澆筑
底板從中間向兩端進行澆筑,插入式振搗為主,振搗符合要求后安裝好封閉模板。
3.1.2 腹板混凝土澆注
腹板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每層厚度為25~30cm,兩側同時進行,直至腹板與頂板交界變坡處。在澆筑過程中應打開高頻振動器進行振搗,振搗時間是每次30s,直到混凝土密實為止。
由于腹板鋼筋及波紋管密集,混凝土的振搗主要依靠高頻振動器為主、ZN35插入式振動棒為輔,故高頻振動器的數量配置應由計算確定:
P=4.9(Q1+0.2Q2+Q3)
P—每m2模板的震動力
Q1—每m側模和振動器重量之和(kg)
Q2—每m梁段混凝土重量(kg)
Q3—每m梁段鋼筋與波紋管重量之和(kg)
通過計算,選用32個ZW-7型高頻振動器,其參數為:激振力570kg、功率1.5kW、振動頻率2850轉/min。
3.1.3 頂板混凝土
先澆箱梁翼緣板混凝土,由腹板向外進行,最后澆筑內頂板混凝土。澆筑方向從兩端向中間靠攏,再后在中部會合。
頂板澆筑時應交錯預埋PVC管,方便拆模后向箱梁內室灑水降溫。
3.2 混凝土養護
3.2.1 普通養護
由于新澆的混凝土不斷產生熱量,導致箱內溫度高而梁體表面低,故前期應通過預埋的PVC管向箱內灑水、降溫,以消除內外溫差引起的溫度裂縫,但應防止梁體溫度驟變。同時梁體上部覆蓋麻袋,灑水養生,灑水次數以保證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來確定,養護時間1周以上。
3.2.2 冬季養護
冬季采用蒸汽養護。混凝土澆注完畢后立即搭蓋棚罩放汽養護,加熱的升溫速度不超過10℃/h,恒溫控制在50℃左右;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后,可逐漸降溫,降溫速度不超過5℃/h,并保持90%的相對濕度,應注意棚罩內溫度的均勻。測溫及同條件養生試件按有關規范規定執行。
3.3 預應力施工
3.3.1 施工準備
先行校準千斤頂、油表的工作狀態及配套使用情況,計算每束鋼絞線的張拉值及伸長值。
3.3.2 鋼絞線線束制作與穿放
鋼絞線按計算下料長度用切割機下料,然后將鋼絞線梳整分根,編束,每隔1~1.5m捆綁成束,采用卷揚機穿束。
3.3.3 鋼絞線張拉
采用雙控法張拉,以張拉為主,伸長量為輔,實際伸長量與計算伸長量誤差應小于6%。
1)初始張拉
主要是使鋼絞線略為拉緊,并隨時調整錨圈及千斤頂的位置,確保孔道、錨具和千斤頂三者的軸線相吻合;進而兩端同時張拉達到鋼絞線束初應力(10%бcon),打緊夾絲楔塊,并在分絲盤溝槽處的鋼絲上標出測量伸長量的起點記號,在夾絲盤前端的鋼絲上也標出用以辨認是否滑絲的記號。
2)正式張拉
兩端同時張拉,每級加載值為油壓表讀數5000KPa的倍數。對于低松弛預應力筋且采用夾片式錨具時其張拉程序為:
0→初應力(10%бcon)→бcon(持荷2min錨固)
3.3.4 壓漿
為了保護預應力筋不銹蝕,并使力筋與混凝土梁體粘結成整體,以減輕錨具的受力并提高梁的承載能力、抗裂性和耐久性,預應力筋張拉后應盡早壓漿。經試驗后水泥漿中可加入適量膨脹劑,如鋁粉,但其自由膨脹率應小于10%。
壓漿應使用活塞式壓漿泵,壓漿時最大壓力宜為0.5~0.7MPa;當孔道較長或采用一次壓漿時,最大壓力宜為1.0MPa。壓漿應達到孔道另一端飽滿和出漿,并應達到排氣孔排水與規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漿為止。為保證管道中充滿灰漿,關閉出漿口后,應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個穩壓期,且不宜少于2min。壓漿順序為先壓注下層后壓注上層孔道,以防串漿。
3.3.5 封錨
壓漿后應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并對梁端混凝土鑿毛,然后設置鋼筋網澆筑封錨混凝土;長期外露的錨具,應采取防銹措施。
3.4 移梁
預制場設兩臺龍門吊,其天車梁采用鐵路戰備搶險用六四式軍用梁組裝,該梁主要結構由三角構架、弦桿、鋼枕等配件拼組而成;三角構架長4m,寬0.4m,高1.5m;按4片單層設置,每片梁使用9個三角構架,全長36m;天車梁上鋪設鋼軌,安裝成品天車用于垂直提升。
4 結語
通過25m及30m箱梁的預制表明,梁體各部尺寸符合圖紙要求,其誤差控制在施工規范允許范圍內。混凝土振搗密實,箱梁內外線條清晰,棱角分明,表面平整有光澤,變截面部位尺寸準確,張拉后梁體線型滿足設計要求。同時總結出了箱梁預制比較理想的施工工藝,并實現了25m及30m箱梁模板及臺座的通用,對于今后類似工程具有較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