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從自己身來看,我國民間金融風險存在高利率風險,同時我國民間金融存在信用風險。從外部來看,民間金融地位不合理,法律監管缺位等現象一直存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問題,對我國民間金融風險進行了成因分析,最終提出了繼推動民間金融的發展等對策研究。
【關鍵詞】民間金融;風險成因;監管
民間金融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早期的民間金融是在大家互相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形成的,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雖然形式和方式有了變化,但是信用這個基礎一直沒有變也不能變,否則,在發生那么多的借貸危機和風險的情況下,這種金融模式是不會存活并越來越發展壯大的。和官方金融相比,民間金融的形式和其有很多不同,但是它對于廣大的中小型企業的資運轉,對增強百姓對我國金融的信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 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問題
1.1監管主體不明確
民間金融形成的時間很早,并且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是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它并沒有被國家正式的承認并納入正規的地位,所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著一點也是沒有辦法立法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我國有關金融的法律很多,但是成熟的卻不多,而對民間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就更加少了。所以,這對于民間金融的合理有序發展一直不能有效的開展,對它之中存在的風險和違法犯罪現象也并不能合理的避免和有效精準的打擊,并且民間金融和流程和運作都是有著比較隱蔽的特點,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就很有可能無法避免民間金融在流轉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非常情況從而對地方造成許多不好的影響甚至國家的經濟有序發展甚至國家的穩定都有一定的妨礙和威脅。如果事情出現之后再由相關部門出面解決,就會影響百姓對它的信任,這個時候再解決已經為時已晚了。
1.2國民素質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較低
在信用的基礎之上將資本的使用權利進行讓渡的行為即是借貸的本質。民間金融主要存在于民間,特別是農村欠發達地區,其經濟社會的落后條件決定了其具有互助性和違約風險較低的特點。在目前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普遍追求物質生活忽視了對于精神生活以及道德的關注,社會道德底線不斷被打破,在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之下,“旁氏騙局”現象不斷發生,各種跑路事件時有發生。民間金融交易的機構組織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相當嚴格,例如典當行業,他們的從業人員必須熟悉多種業務,其他知識包括金融、法律、房產、機動車輛、歷史以及高科技等也必須廣泛涉獵。目前典當行業的發展不景氣,逐步被邊緣化,其對于優秀人才的引進遠遠落后于銀行業。并且開設典當這門課程的高校只有湖南經濟學院和天津大學。如果沒有系統學習典當知識直接從業,就會造成典當行業人才供給短缺,嚴重影響典當行業發展。
1.3民間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遇到困境
民間金融領域政府全能行政主義的模式較普遍,這就造成了政府在民間金融監管作用過大,而社會作用較弱。這種監管模式會導致政府監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較大,而且必須承擔社會風險和道德風險的共同打擊,監管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對民間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問題在于政府付出的成本預算以及承擔的社會風險和道德風險常常無法精確預測,所以無法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有效評估。從江浙地區已經開展的制度變革來看,民間金融監管體制可以變革。制度是一種公共產品,它在供給和需求雙方力量共同作用下產生。如果二者力量達到平衡時,制度就可以延續下去。民間金融領域,制度供給的力量或者大于制度需求的力量,或者小于制度需求的力量,正是這種制度需求的不平衡給我國民間金融監管造成了很大麻煩。
2 我國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分析
2.1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內生原因分析
2.1.1民間金融機構的自身脆弱性
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里。基本上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負債運營,該特征迫使金融機構在運營中充滿了不確定性,脆弱性是所有金融機構的特征。相比于我們的國有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負債率更高,所以脆弱性的特征給民間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更為嚴重。從分析來看,由于地理位置和親緣關系發展而來傳統經營方式和現在民間借貸機構的運營方式遠遠不同,資金借出者們通常不了解資本的最終去向,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某批資金償還不了,那么這個地區里的民間借貸會產生盲目的從眾心理,負債率高的民間金融機構旺旺無法再很短的時間里償還所有借貸人的資金,導致民間金融機構資金流出現斷裂,導致崩塌。所以民間金融機構本身的脆弱性給他們帶來的風險基本上無法規避。
2.1.2民間金融內部組織的不健全
民間金融組織的發展一般依靠親緣關系,這種關系雖緊密但是不牢靠,一旦出現問題,沒有標準的流程去解決,這說明民間金融內部組織根本是無序的,跟正規的金融機構相比,一方面沒有規范的評價制度,另一方面沒有專業的評估人才。而且民間金融組織放款過程比較粗放,過程一般都是口條協議或者借條。而且這種借貸款一般都集中在某個地區,跟正規的機構不同,出現風險時,無法轉移分散,導致一旦發生風險,就很有可能引發當地社會危機甚至動蕩。
2.2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外生原因分析
2.2.1民間金融法律政策缺失
民間金融從誕生開始,就沒有得到政府的絕對支持,具有先天的弱勢。而且雖然沒有絕對的禁止民間金融,但是我國法律就沒有正規的認可和承認民間金融。民間金融一直沒有走進法律中,一直處于灰色地帶,政府也知道民間金融處于地下黑色地帶,但是我國從建國以來,就沒有真正出臺正規的金融政策對民間金融的支持,也沒有出臺過正規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民間金融。所以,民間組織和個人通常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空間,經常鉆法律的漏洞,故意宣傳有巨大的高額利息,忽悠民眾去購買。一般采用這種模式去籌集資金使機構正常運轉。如果有惡意的民間借貸組織以看起來正常的方式進行非法集資,騙取民眾投資,就很有可能導致詐騙案件的發生。
2.2.2監管制度不完善
跟正規金融機構交易不同,民間機構交易通常都是非正式場合開展的,這種交易方式一般沒有統一的標準流程,依靠的是雙方的信任程度,如果沒有問題,一切都正常,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分歧,在沒有憑證的情況下,雙方無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權限,不管是對借方還是貸款都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政府對金融進行監管,首先建立在監管主體明確,監管機構獨立性,監管機構權威性,然后落實到監管是否能很好的執行,最后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能保證將損失降低到最小范圍內。中國的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規定民間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流程,這就導致非法集資在出現問題時,無法找到監管主體,讓民眾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
3 我國民間金融風險對策研究
3.1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防范理論
如何保障金融能夠健康運行,盡力完善當前的相關法律條文,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已成為我國加入WTO之后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使民間金融的地位得到合法性,由市場提供更多的基礎性的有關配置功能,逐步放寬對金融市場過多的限制,包括投資領域、市場準入和業務范圍。其次,民間金融以什么方式存在、向什么方向演進可根據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環境進行調整和適應。最后,要加強對民間金融債權人的相關法律保護措施。同時我們重視民間金融,消除民間金融在借貸過程中的弊端,首先針對民間金融存在的風險進行管控,然后指定一些政策,這些政策能夠為政府制定法律法規提供依據。
3.2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民間金融不易管控,數額雖然總體大,但是主要的群體比較散亂,造成監管的難度大大提成,為了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所以一直沒有明確的監管體系。由于不受管控,民間借貸組織經常受到利益的驅使,做出瘋狂的舉動,而且一旦做大,也極易操控借款人,進一步擴大自身的收益。但是一味的打擊,嚴厲監管并不能引導其向良性的發展,也不能有效的降低其風險、因此,只有從手段上完善民間監管體系才能有效規避民間金融風險。我們一定要正式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組織,它們有各自的市場定位,應當具體細化其在不同領域的作用,針對不同的服務群體,開展不同的金融業務,將民間金融納入到監管之下。
3.3建立風險規避體系
民間金融中借貸方一般是個人或者中小企業,這一部分本來就難以形成有效的資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重要,這樣一方面能大大提高他們獲取信息判斷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保證承受最低的風險,大大降低民間借貸的風險。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體系,那些資金充裕的個人或者中小企業才放心的將錢借出去。因此,應當建立民間的征信體系和信用體系,不僅能夠促進民間金融的良性發展,而且能為中國建立征信體系做出貢獻。我們應當看到,如果建立了信用體系,不僅能為個人和企業服務,還能為整個金融市場服務。
參考文獻:
[1]鐘士取,儲敏偉.民間金融風險的測度與預警研究——以溫州為例[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5(1)
[2]方先明,孫利.民間金融風險:形成、傳染與演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7)
[3]陳昭來.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旬刊,2015(32)
[4]陳禮.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32)
[5]蘇蕾.我國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討[J].現代營銷旬刊,2015(9)
[6]楚郢.我國民間金融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J].品牌月刊,2015(8)
[7]郭興方.民間金融發展的風險與防范對策—以河南省開封市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3)
[8]孫海英.民間金融的界定、風險類型與防范措施[J].商業時代,2016(1)
作者簡介:
高鵬(1995-),男,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3級金融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