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的開發關系密切,而又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如果在區域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問題,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為此,本文將從旅游資源開發同生態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入手,對旅游資源合理開發中對于環境保護的設想展開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旅游資源;環境保護;科學規劃
一、旅游資源開發同生態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
從旅游業來看,該行業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具體而言:旅游區之所以能夠吸引中外游客前來,關鍵取決于其是否具備優美的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唯有具備前述要件的旅游區或者旅游景點,方才能夠吸引游客前來,并使游客逗留與此,流連忘返。然而遺憾的是,現今一些地方政府將旅游業的開發視為本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力求通過大力開發旅游資源實現財政創收,而在開發過程中,未能形成對旅游景點開發的合理規劃,也未能因地制宜地實現對本地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因而在投入了較大地開發成本后,造成了對本地資源的無端浪費,進而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污染與環境破壞問題,這是現階段國內多個地區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
旅游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以環境的保護為前提,只有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形成良性循環狀態,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資源合理開發中對于環境保護的設想
區域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科學發展觀的踐行與落實,強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保意識;注重對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合理開發并重;依法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活動。
1.注重對科學發展觀的踐行與落實,強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保意識
如前文所述,任何旅游區的規劃以及旅游景點的建設,離不開自然環境,如若自然環境受到破壞,則無法發展旅游經濟,亦無法依托旅游資源實現財政創收。考慮到這一問題,地方政府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過程中,應當具備全局性思維,規避短視現象,將科學發展觀應用于旅游資源開發、建設之中。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文中指出的:“要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會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的良好風氣,增強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
2.注重對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合理開發并重
各地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到,旅游資源開發同環境保護具有目標趨同性,因此,各地在旅游資源開發、建設過程中,應當對開發項目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同時要確保旅游資源開發活動能夠真正造福于當地人民。規劃的指定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環保與開發相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現有序開發。同時,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政府部門作為旅游資源保護的主要責任者,要把旅游資源的有序開發、合理利用、有效保護落實在當地旅游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實踐中。
3.依法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活動
各地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必須樹立法制意識,即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其它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單行法律,從而避免不當開發。
4.注重提升旅游景區管理者與游客的環保職責與環保意識
各地旅游景區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游客的環保意識,使到此參觀、游覽的游客能夠自覺愛護景區環境。同時,管理者自身亦應當強化環保職責,如應當在景區內設置環保宣傳標語,安置垃圾箱,布置流動巡視員,通過這些舉措確保景區內的環境得到保護。
5.各級政府應當出臺政策引導機制
在區域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出臺政策引導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1)政府應當出臺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于重大基礎項目審批,應當使用環保一票否決制。
(2)經營權和管理權分離。各地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應當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即各地政府應當將景區運營權授權給具備豐富運營經驗、具備資質的運營主體,以便使旅游景區得以實現良性運營。同時,各地政府應當強化對旅游景區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并建立長效的環保監督機制,以便發現問題做到及時糾正。
(3)允許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監督工作之中。通過社會公眾對環境監督工作的參與,能夠實現對旅游景區環保問題的有效監督。從外國的成熟經驗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廣泛地采取了公眾環境保護監督機制,并且取得了顯著的環保收效。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正處于發展時期,完全依靠政府難以確保環境保護的效度,因此有必要允許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監督工作之中,以便提升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效性。
三、結語
盡管人類開始懂得理解自然,親近自然,明白自然與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但更加應該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現在,我們在發展生態旅游中應該回報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諧共存。
參考文獻:
[1]鞏劼,陸林.旅游環境影響研究進展與啟示[J].自然資源學報,2007(04).
[2]李燕琴.基于游客建議的自然保護區游客有效管理對策——以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護區為例[J].科技導報,2006(08).
[3]陳飆,楊桂華.旅游者踐踏對生態旅游景區土壤影響定量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態旅游景區為例[J].地理科學,2004(03).
[4]藍楠.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業的發展[J].中國環保產業,2002(04).
作者簡介:
盧劍波(1994.9—),男,土家族, 湖南省湘西人,本科,單位:邵陽學院,研究方向:地理。
(422000 邵陽學院 湖南 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