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全國人民的不懈奮斗,更需要各級黨組織的有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以“服務型”要求“指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使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更加符合服務群眾的需要”。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對于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和服務群眾能力,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
一、基層黨組織在實現中國夢中承擔重要使命
習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擔負著凝聚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的這種功能,是其他層級黨組織所無法代替的。基于黨的人民性和基層組織的特殊功能,我們黨創造了獨特的組織設置方式:把“支部建在連上”,以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革命戰爭年代,為有效滲透社會和凝聚力量,獲得自身發育的棲身之地,我們以“支部建在連上”為標志,把基層黨組織嵌入軍事、政治和社會組織的基層單位,為黨組織發揮政治領導作用提供了組織前提。新中國成立后,適應尋找堅實組織基礎和豐厚建設資源的需要,我們在大力推進“支部下鄉”的同時,也把這種模式復制到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委。這樣,基層黨組織就獲得了對社會最有效的政治和行政領導能力,其凝聚力量和整合功能得到有效發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內容,把基層黨組織建在合作社、產業鏈和樓道里,從體制機制上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服務發展創造了條件,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黨也由此得到人民群眾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
二、為實現中國夢建設好宏大骨干隊伍
1.提升廣大黨員服務素養。實現中國夢,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應該用現代科技和經濟知識充實全黨,使黨員干部跟上知識經濟發展步伐,善于搶占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引導黨員熟悉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和國際規則,利用現代信息工具掌握市場信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發展自己。加大在優秀青年和生產一線發展黨員工作力度,把現代化進程中涌現的先進力量及時吸納到黨內,把優秀新社會階層人員培養成黨員,大幅度提升黨員隊伍的現代素質。應該深化新形勢下的黨員隊伍建設,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教育,認真處置不合格黨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戰斗力。
2.增強基層干部服務能力。基層干部工作在一線,直接與群眾打交道,他們的作風和能力直接關系“中國夢”的成敗。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基層干部綜合素養和服務能力,帶領人民群眾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應當重點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引導廣大干部深諳人民的主體地位,敬畏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力。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切實解決好基層干部的群眾觀點、立場和感情問題,堅決剎住各種形式的“四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堅持干啥學啥、缺啥補啥的原則,根據干部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能力提升計劃,采取集中培訓、專題研究、經驗交流、案例分析等措施,幫助他們提高服務群眾的工作能力。
3.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適應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需要,黨中央把基層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在“服務”上,目的是實現黨組織與社會的深度融合,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加大在“產業鏈”、“樓宇上”、“結合部”建立黨組織的力度,探索建立網絡化、區域化黨組織的路徑,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獨立性和影響力,便于為群眾提供多形式、個性化的服務。可以總結推廣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天津感光材料廠等“融入型”基層黨建經驗,完善黨的要素融入服務對象的途徑和機制,形成能有效融入對象的治理結構、業務過程或關鍵環節,成為它們發展壯大的重要內生變量的融入型黨組織模式,推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向縱深發展。
三、為實現中國夢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1.用治理模式融入客體。我們應該用現代治理理念指導黨的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依法融入其他組織的治理結構或治理過程,在與融入客體的良性互動中達成治理目標。黨組織應該采取促膝談心、釋疑解惑、典型示范等措施,引導客體法人依據黨和國家政策法令,把黨組織意圖轉化為自身內在需求,誠心接受黨的要素的合理融入。在客體法人同意前提下,探索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應聘入職”等結構性途徑,在“產業鏈”、“居民組”、“項目部”設置黨組織等過程性途徑,組織“重點攻關”、“難險突擊”、“季節幫扶”、“志愿服務”等節點性途徑,使黨的要素融入到客體的治理結構、中心工作和運行過程,成為生產經營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2.使服務成為鮮明主題。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其功能定位也是服務,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都聚焦在服務上。黨中央提出基層黨組織要“堅持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并明確了這“五個服務”的主要內容。圍繞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創建各具特色的治理平臺和服務載體,創建有利用價值的服務載體,比如“黨員服務區”、“黨員先鋒崗”、“致富領頭雁”、“走進群眾”、“黨員承諾制”。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黨組織和融入客體的雙重適應性,創建一些與融入客體利益聯結緊密、切入業務的新服務載體,比如黨員主導的“生產合作社”、“特色黨支部”、“專業服務隊”、“攻關突擊隊”、“志愿者協會”等,便于黨組織在治理中有效發揮作用。
3.靠協同整合服務資源。一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積累一塊資源。社區、企業等基層黨組織,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條件發展集體經濟,靠自己的勞動和經營積累服務資源。也可以擴大服務領域,通過服務性收費等方式積累服務資源。二要積極融入服務客體利用一塊資源。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并發揮作用,實質上也就是利用那里的資源的過程。用有效服務換取利用客體資源的機會,是基層黨組織整合社會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應該成為統籌服務資源的重要選項。三要利用現代機制治理統籌一塊資源。應該以現代治理理念統領基層黨建工作,采取區域內共建、跨行業聯建、協作性合建等形式設置合作性黨組織,吸引更多民間、社會和企業資源參與黨組織主導的服務活動。通過增強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治理和服務水平,提高對群眾和社會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動員力。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