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平+祝瑞
摘要;豬水腫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疾病,致死率高。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發現采用母仔免疫法,應用豬水腫病多價油佐劑滅活疫苗進行免疫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母仔雙免法;仔豬水腫病;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1-0024-01
豬水腫病是一種由大腸桿菌的毒素所引起的、針對斷奶仔豬的急性致死性疾病。近些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在中國雖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時有發生,發病率在0~40%,且致死率高達90%以上。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采用“母仔免疫”法,應用豬水腫病多價油佐劑滅活疫苗進行預防免疫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1 仔豬水腫病病因分析
近些年來,春秋季節前后,我國斷奶前后的仔豬水腫病發病率會有所升高,這些發病的仔豬一般食量較大,體格健壯。究其原因發現,是因為斷奶后,飼養方式突然改變,喂給大量的豬飼料且品類單一,另外還有氣候的變化和應激反應,這些都是仔豬發生水腫病的誘因。水腫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染病的母豬和仔豬所排出的糞便帶有病菌,其污染了水源、飼料和環境等。
2 仔豬水腫病的臨床癥狀
仔豬突然發病、下痢、體溫偏低、四肢運動困難、后軀無力、搖擺、共濟失調、叫聲嘶啞、腹圍增大、有些發病豬仔會出現嘔吐黃綠色胃內容物現象。此病發病的主要特征是體表某些部位出現水腫現象,一般發生于眼瞼、結膜、頸部、腹部、皮下等位置,而且體表一般會出現發白的癥狀,病程不一,短的在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病程長的3~5 d,死亡率高達80%~90%。
3 剖檢癥狀
對胃大彎和賁門部胃部水腫剖檢,切開水腫部位,可以發現黏膜和肌層之間有一層膠胨樣水腫,胃底部發現彌漫性出血;對結腸腸系膜、大腸腸系膜發生水腫剖檢發現,水腫部位呈涼粉樣,切開略帶黃色的水腫液;對腸系膜淋巴結、下頜淋巴發生水腫剖檢發現,心包、胸腔、腹腔有較多的澄清無色或黃色的積液,解剖后形成膠胨狀。
4 實驗室檢查
收集發病仔豬糞便、死亡病豬的腸內容物和腸黏膜刮取物,對其進行劃線瓊脂培養基培養,在37 ℃下經過18~24 h培養,單菌落 M、N多價混合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凝集的與M因子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分群,結果分離出 M139、M45、M138、M141 等血清型。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臨床癥狀、剖檢分析和實驗室的診斷分析,確診為仔豬水腫病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1]。
5 預防措施
5.1 疫苗及豬群的選擇
豬水腫病多價油佐劑滅活疫苗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 M139、M141等幾個血清型的菌株,經培養滅活濃縮后與油佐劑配制而成。可對產前1個月的母豬進行預防注射,還可在仔豬產后21~25 d進行免疫注射。選用此疫苗實施母豬和仔豬的雙免法免疫,預防豬水腫病的發生。
豬群選擇在某一多發區域進行免疫試驗。選區內常發、多發的5個鄉鎮, 每鄉鎮選取了 10戶養母豬戶, 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規定, 在母豬產前1個月, 每頭母豬肌肉注射2 mL疫苗, 在仔豬生后21~25 d內每頭接種疫苗1 mL[2]。
5.2 免疫結果分析
經過每頭母豬產前1個月的免疫注射和本窩仔豬注射疫苗后,觀察發現5個鄉鎮的50個養豬戶的86頭母豬,所生產784頭仔豬,無一頭仔豬患仔豬水腫病。
6 小結
使用豬水腫病多價油佐劑滅活疫苗,實施“母仔雙免法”,可使仔豬生后獲得較高的母源抗體,21~25 d內再進行一次注射,加強了仔豬的抗病能力。經免疫后的784頭仔豬經過75 d的跟蹤觀察,無一頭仔豬發生仔豬水腫病。疫苗接種后的母豬和仔豬,無任何副反應,證明疫苗的安全系數大,無副作用。且依據免疫接種后的仔豬進行75 d的隨機跟蹤觀察發現,784頭仔豬除有3頭因其他病因死亡外,成活了781頭,證明應用豬水腫病多價油佐劑滅活疫苗,實施“母仔雙免法”不但可控制預防仔豬水腫病的發生,而且能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因此認為將此技術納入全國的豬病防治免疫程序,在全國推廣應用,可以有效地預防控制仔豬水腫病的發生、傳播與蔓延[3]。
參考文獻:
[1] 郭利英.斷奶仔豬水腫病的診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 30(6):68.
[2] 陳文利.仔豬水腫病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6):69.
[3] 哈斯巴特爾,宋會良.豬水腫病的診斷與科學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7-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