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群
嗟乎!烏鎮美,車溪貴。春秋流來時久,南北貫穿綿長。河港湖蕩織就水鄉之網,東南西北具足吳越之韻,依水建街,隨水而形,家家是臨河閣樓;傍水設市,汲水而生,戶戶有 汲水曉窗。看烏鎮,林林總總,擠擠密密,驚眼是緊湊;觀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入目是生動。像茂密的藤蔓做自然的舒卷,如漫長的膠卷述歷史的回放。兩岸雞犬之聲相聞,隔河男女之喚回應。河埠系舟,水畔勒馬;到處有碼頭,隨地是水口;出門便上船,起步就進店。搖櫓船里坐,讓綠波拍打你的心波,輕輕蕩;發呆目中凝,使壁上畫連起岸邊圖,靜靜瞧。烏鎮是江南溫潤的玉,水鄉是烏鎮和暖的家。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烏鎮沒有兩座類似的橋梁。或者莊嚴持重,結結實實,披一身斑駁的綠苔,躍然水上;或樸素平坦,簡簡單單,像一條粗糙的汗巾,擱在河腰。
倚橋顧盼,一秒鐘的邂逅;憑欄遠望,一百年的守候。斜風中,桃紅李白青石橋;細雨里,柳綠竹翠青磚房。烏鎮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女子,著襲藍印花布的旗袍,撐一柄青傘;輕風是人間的四月中輕吟的燕子,牽起綠綴江南的衣角,舞一片藍天。
嗚呼!驛動的心靈需要安頓的窩,世襲的建筑期待聚集的地。廟宇廊腰縵回,教堂檐牙高啄。唐宋儒雅,流轉在烏鎮屋宇檐角;明清風韻,發出了歷史滄桑天籟。幢幢不同景,老墻列隊走在街面;款款不重樣,老墻成排展現風采。
烏鎮有古塔,明朝稱白蓮。塔仙風道骨地肅立在瀲滟的水光之中,是烏鎮的魂;塔凄風苦雨地見證過悠久的烏鎮之史,是烏鎮的眼。
古樸是烏鎮的底色,靈動是烏鎮的天性。遍地茶館酒肆,可接南北之客;滿街客棧商鋪,能談東西之事。
民居河中生柱,磚木水上架閣。角角落落有創意,里里外外見匠心。結構密集但有章法,房屋緊湊常有閑筆。高墻深院,園林帶奇石,盆栽花配修竹;潔戶凈牖 ,大窗套小窗,爬山虎攀窗欞。進門有梯,上樓有閣。屋挨屋,墻根墻,門通門,戶連戶。不會壅塞,不會磕絆。千家一條水枕,萬戶萬個溫夢。
于是乎,水村晨醒,漁市船聚。撐一支長篙,送來瓜果蔬菜,琳瑯滿目;搖一柄爛槳,運至雞鴨魚蝦,鮮活搶眼。你讓我讓,討價還價。從容和氣,笑臉相迎。吳儂軟語如歌,水鄉晨曲和諧。
烏鎮小吃客人垂涎, 舌尖輕碰唇齒留香。嘉興粽子蜜糖糕,春卷茶食杭白菊,讓你口口稱甜。梅菜燒餅三珍雞,鮮肉包子姑嫂餅,令你嘖嘖贊美。吳媽混沌湯鮮,沈記花生糕甜。點一道紅燒羊肉,喝幾口米面水酒。醉臥春風深巷里,曉尋香旌小橋東。
人家逐水草而居,住戶依煙雨而夢。青磚青瓦青石橋,木門木船木桌椅。陸離斑駁是李蘇詩人遺落的稿箋,歲月留痕是乾隆皇帝丟失的詩句。修竹叢叢,粽葉蓁蓁,蘆花依依,水草青青。暗雨撲來,白浪掀起。細雨濕衣,閑花落地。水中草舞,浪頭魚跳。秋雨滴蓬牽牽扯,殘風打頭絲絲涼。敗荷葉黃水清冷,霜橋月淡風微寒。斜陽穿柳,青煙飄天。
哪一塊是唐宋的磚,哪一片是明清的瓦。哪一片青葉是南梁太子心碎的詩句在鳴吟,哪一滴清水是吳越子弟心酸的眼淚在流淌。江南是中國的鄉愁,烏鎮是江南的愁鄉。那一縷縷風,一絲絲雨是滿天詩詞賦在飛 ,滿天的淚滴尋找眼窩;那一片片瓦,一灣灣水是遍地明信片在舒展,熱情的信箋寄向遠方。尋親烏鎮,覓友江南。倚橋而立,枕河而眠。立起的是思念,躺下的是愁腸。烏鎮是上天賜予的一幅水墨畫,江南是大地接受的一塊風水鄉。
帶走的是縷縷的思念,冥想的是長長的巷子。斑斕故事藏深巷,錦繡文章轉柔腸。沒有巷子的老街就沒有歷史,沒有巷子的人生就沒有風景。
小巷深深,路燈亮亮。戴著白罩,簡潔端莊,不夸張;掛在街角,秀美樸素,不擋道。曙色初上就退隱,只裝點你的風景;夜幕剛降就上崗,唯給出你的光芒。巷口燈籠明,陳年歲月長。
歷史是最好的美容師,時間是最好的泥瓦匠。建筑垃圾、文化敗筆撕碎了鄉愁;江南水鄉、烏鎮樣本留住了鄉愁。
昨日的烏鎮,這里是江南的根。
明日的烏鎮,這里是中國的夢。
注釋: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是江南著名水鄉,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里召開,稱“世界互聯網小鎮”。
車溪:指車溪河,今天的名字叫市河。市河分東市河、西市河,西市河寬不過20米。
橋:烏鎮的橋始建于宋朝,今有70多座。著名的有,通安橋、萬興橋,如意橋,遷善橋、 咸寧橋、平安橋、延嗣橋……
古塔: 度建于宋朝, 毀于元朝, 重修于明朝。稱白蓮塔。烏鎮歷史上有“九寺十三庵, 東西兩寶塔”,曾有廟、觀、塔,寺、庵、堂、殿、祠達50多處。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