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選擇近兩年我院收治的7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急診護理和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的評估時間、心電圖時間、采血時間、用藥時間等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方式,其優勢明顯,能有效提升搶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急診全程優化護理 心肌梗死 實施價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emergency whole optimization value of nursing car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to choose our hospital in the last two years, 71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and emergency the whole optimization,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Results: the teams assessment of the time, electrocardiogram, blood collection time and duration of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of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emergency optimal nursing way all the way, its obvious advantag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cue effect, save the patients life,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optimal ca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lue
急性心肌梗死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由于各種重癥疾病引起的不良癥狀,由于冠狀動脈血液供應的比較少,進而出現心肌壞死或者心肌缺血等癥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發展速度快,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死亡。心肌梗死治療過程中,搶救時間長短和患者生命存在聯系,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要采用有效護理形式。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應用優勢比較明顯,為了分析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在本次研究中選擇近兩年我院收治的7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急診護理和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應用價值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7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詳細資料如下:
兩組患者年齡在年齡和性別等常規性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應用常規性急診護理流程,按照護理程序進行。研究組則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形式,如下:
1.2.1 急診接診流程
在實踐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負責人,接診護士作為第一負責人,對疑似為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在就診10min內安置搶救室臥床休息,建立靜脈通道,及時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查,包括:凝血酶、血常規和血標本等,確定病情后進行預后治療[1]。
1.2.2 急診搶救流程
在個案護理過程中采用定時、定人護理形式,患者入室2min內給予吸氧,3min內檢查血壓和血氧,5min建立靜脈通道。采集血液標本后做好心電圖檢查工作。護士長和首診護士要做好基礎檢查工作,檢查和識別心電圖情況,對病情進行分析后,將其及時報告給醫生。
1.2.3 急診術前準備
多數急診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患者病情確定后,在左下肢建立靜脈通道,進行碘實驗檢查,密切觀察患者反映,記錄下時間。采用阿司匹林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叮囑患者術前排尿,安撫患者情緒,消除不良情緒[2]。
1.2.3 急診護理流程
在臨床研究中需要患者病情的評估工作,護理流程的優化至關重要。病情評估后1-2分鐘內進行供氧,5分鐘內采集血液標本,3分鐘內檢查血壓和氧氣值變化。護理人員和相關責任護士要協助醫生做好搶救工作。如果患者被診斷為心肌梗死后,及時給予合理的藥物進行鎮痛治療。必要時建立靜脈通道,對患者給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于疼痛嚴重患者,可給予鎮痛藥物;針對心力衰竭、體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需采取對癥處理;對于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需及時給予電除顫操作,護士長要及時調整呼吸機,做好氣管插管處理工作,按照醫囑合理用藥。必要時對血壓進行檢查,救護期間對患者采取適當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1.2.4 急診轉運流程
多數急診患者需要進行轉運,因此明確患者病情后可以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家屬簽字后,填寫對應的轉運交接單,準備好急救藥物和器械,檢查管道是否通暢。安全轉運到介入室后,途中需要做好心電監護工作,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和呼吸等情況,避免出現意外。
1.3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當 P<0.05 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研究組的急救各項時間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的評估時間、心電圖時間、采血時間、用藥時間等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二: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護理滿意人數分別為24例和31例,護理滿意率分別為68.6%和88.6%,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三:
3 討論
心肌梗死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閉塞引起的不良癥狀,臨床研究中開通閉塞的血管,恢復心肌再灌注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當前在臨床研究中多是應用介入法進行治療,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心肌梗死發作1h內需要及時給予治療,能有效減少病死率[3]。
急診全程護理能有效縮短急救干預時間,根據急診全過程護理的具體要求,在急診階段需要開辟綠色通道,省去掛號時間,直接等待接受治療。搶救過程中采用急診全程護理措施,保證各個急救措施落實到實處,各個環節銜接得當,能讓患者盡快接受治療。醫護人員要提升自身應急能力,及時對患者心電圖做出判斷,在轉運交接過程中做好搶救準備工作,準確及時的將患者病情告知救治人員[4]。
心肌梗死發病比較急促,治療不及時導致緩和死亡,因此在全程護理階段要密切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和觀察,保證準運安全,讓患者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避免出現治療不及時的現象,衍生其他不良癥狀[5]。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存在突發性的現象,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導致病情惡化,后續治療難度隨之增加。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掌握護理具體要求,轉運階段做好搶救工作。護理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應急能力,對患者病情及時評估,準確及時的將救治工作交代給治療科室的工作人員。臨床實踐證明對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措施,整體作用突出,因此要做好工作人員的指導和教育工作,部分工作人員的自身責任意識比較差,應急能力低,因此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教育,最大程度提升醫護人員的綜合能力。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相關搶救流程,確定各自工作內容,確保搶救工作順利進行,合理安排救護操作,盡可能縮短急救時間。
研究組的評估時間、心電圖時間、采血時間、用藥時間等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護理滿意人數分別為24例和31例,護理滿意率分別為68.6%和88.6%,研究組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其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全程優化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縮短搶救時間,應用價值突出,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曲凌云.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6(01):126+128.
[2]車淑紅.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07(01):180-182.
[3]李鳳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全程優化護理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8(13):152-153.
[4]楊君健.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9(14):232-233.
[5]孫秀芳,陳小燕.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8(0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