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

2017-04-19 14:03:07初景利
圖書與情報 2017年1期

摘 要:數字化網絡化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圖書館從認知到功能的根本性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需要重新認識圖書館,反思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誤區,確立圖書館服務戰略轉型的核心,即:真正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切實構建圖書館的互聯網思維與模式,積極推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優化圖書館用戶服務體系,提升圖書館員的新型服務能力,重新審視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標準。

關鍵詞:數字化網絡化;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戰略;新型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14

Abstract The wide and deep influence of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ing make the library have new requirements in fundamental transition in recognition and functions. Thus, the library needs rethinking, the misconceptions needs reflected, and set up the core of library service strategy, that is: actually have the user-centered library conception, develop the Internet thinking and model of the library, actively promote the embedded subject knowledge service, improved layout the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ontinuously develop the new capabilities of the librarians, and reconsider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library services.

Key words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ing; library service; library strategy; new library service capability

當前,世界已進入到了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數字化網絡化也都對社會各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技術的影響從來都是雙刃劍。圖書館以及圖書館服務必須順應這樣一種變化,加快自己的戰略轉型,從被動到主動,從適應到駕馭。圖書館為此需要實現從認知到功能的根本性轉變。

1 重新認識圖書館

圖書館是什么?多年來人們給圖書館下了無數個定義,但這些定義幾乎無一例外是針對傳統圖書館而言的,離不開圖書館的幾大要素:館舍、空間、藏書、設備、人員、讀者等。從新型圖書館的角度看,這幾大要素仍然存在,但這些要素的涵義及其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圖書館的真正意義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如果圖書館還堅守這些要素的傳統屬性,而不能從服務上體現其發生的變化和應有的新功能,圖書館必然會被逐漸邊緣化,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圖書館是什么,圖書館員是什么,都需要重新審視[1]。

1.1 圖書館不只是一座擁有館藏的建筑

將圖書館作為一個建筑是一種基本的認識?!缎虏涣蓄嵃倏迫珪返亩x是:用于閱讀或學習的圖書館藏,或保存這種館藏的大樓或房間[2]。人們一提到圖書館就想到這個大樓,所以,圖書館也往往修建得無比宏偉壯觀,通常是一個城市或一所大學的地標性建筑。在傳統的認知中,圖書館規模越大,館藏越多,圖書館的能力就越強,就是一個好的圖書館。

誠然,圖書館的物理建筑仍是不可缺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圖書館除了作為場所和空間為用戶提供閱覽和陣地服務還能做什么。在數字化網絡化時代,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的信息需求和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網絡、搜索引擎已經替代圖書館作為人們信息獲取的首選工具和開展研究的主要場所。越來越多的用戶將網絡作為信息獲取途徑的首選。他們的觀點是:網上找不到,等于不存在。對此,我們必須客觀地面對、正視這一現象,從自身的改變來尋求積極的對策。

圖書館總是依附于用戶而存在。沒有了用戶,圖書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今天的用戶在哪里?顯然,主要不是在圖書館,而是在用戶的辦公室、教研室、實驗室、教室、會議室和野外臺站。如果用戶不來圖書館,圖書館員也不到用戶那里去,那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死結,而最后死掉的只能是圖書館。因此,盡管物理圖書館對到館的用戶仍有意義,我們仍需為到館的讀者提供一切最好的服務,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到館的讀者相對于不到館的讀者還只是少數,印本館藏和物理館舍對不到館的用戶而言則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更喜歡在桌面、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要的資源和服務,而這不應成為一種奢望,今天已經可以實現。只是圖書館員還習慣于印本的館藏和物理的圖書館。所以,從圖書館的完整意義上講,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座擁有館藏的物理建筑。

1.2 圖書館不再只是一個中介機構

經典的圖書館學教科書認為:中介性是圖書館的本質屬性[3]。從傳統圖書館功能看,圖書館是介于用戶與館藏資源之間的中介機構,圖書館員就是中介。圖書館就是通過這樣一種中介功能,實現為書找人、為人找書?!爸薪椤崩碚撻L期存在,也被廣泛地接受和認知。對印本資源而言,用戶必須借助于圖書館,到物理圖書館,在圖書館員的幫助下,才能獲取所需的文獻。老一輩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就是遵循著這樣一種科研習慣和信息行為而成為圖書館的???,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懷有很深的感情和敬意。即使在今天,從某種意義上講,圖書館和圖書館員這種中介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承擔著用戶與館藏資源之間橋梁的作用。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介理論是針對物理圖書館、針對印本館藏而言的,是傳統圖書館時代的產物,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和知識服務要求。隨著資源越來越數字化,甚至是完全電子化(Digital Only、e-Only),隨著電子資源服務平臺功能越來越強大(并且自助的功能完備),隨著電子資源越來越走向開放獲?。∣pen Access),人們就越來越會繞開圖書館和圖書館員這一中介,自己完成從網絡的檢索到全文的獲取這一信息利用全過程,使得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并不是不可或缺。很多人都會提出這樣的質疑:當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網上得到,我們還需要圖書館嗎?[4]

圖書館是信息稀缺時代的產物,而今天是一個信息富有而知識貧窮的時代。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如果還死守自己的中介角色,只能被時代所拋棄。因此,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突破中介的角色限制,延伸自己的觸角,超越物理的空間,主動并能動地融入到用戶的信息需求環境之中,為用戶提供嵌入式的知識服務,與用戶建立融入信息獲取全過程的合作伙伴關系,發揮信息專業人員、咨詢決策支持專家、智庫專家、知識服務專家的作用,是一個具有重大挑戰性的問題。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只有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重新塑造自己的核心能力,重新構建與用戶的合作關系,才有光明的前景和遠大的前途。

1.3 圖書館不再只是一個輔助支撐機構

社會和圖書館界自身常常將圖書館定位于依附性和輔助性[5],表現為作為科研教學的輔助機構和支撐機構。也許這種定位反映了圖書館工作的當前實際情況。因為圖書館所起的作用還不能與科研人員相提并論,圖書館員還不是科研人員。圖書館的能力體現為教學和科研的支撐上。圖書館員往往是幕后無名英雄,為他人做嫁衣,甘當綠葉,甘為人梯。這種奉獻精神的確為人稱道,也因此確立了傳統圖書館員的典型形象。

總體上圖書館作為一種輔助和支撐機構客觀地表征了圖書館所實際發揮的作用。圖書館員的這種作用今后仍然需要,這種職業精神仍然不可缺少。但我們應當看到這種情形也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輔助支撐是圖書館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圖書館需要確立新的角色定位和發揮新的功能。

時至今日,用戶仍然需要圖書館,但可能需要的是與傳統的圖書館不一樣的圖書館,那就是從原來處于信息交流鏈條中間環節的中介,向上延伸到數字出版領域,通過機構知識庫、開放獲取、自出版、預印本等出版活動,深度介入出版領域,發揮圖書館在出版中的作用,即國外稱謂的“圖書館出版”[6](Library Publishing),為用戶提供全譜段的信息交流和學術研究環境;向下則從文獻獲取、信息服務,延伸到情報研究、科技咨詢、個性化服務、精準服務、科技智庫、知識服務等。圖書館員需要走出圖書館,走到用戶身邊,嵌入科研過程,融入科研活動,越來越多地參與科研、教學、管理的活動中,提供情報分析、信息咨詢、決策支持、技術預見、前沿判斷、智庫服務等知識服務,與用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直接參與科技創新和知識創造過程,實現從data和information到intelligence和solution的轉變,突破輔助和支撐的限制,成為科技創新和知識創造的主體的一部分。

1.4 圖書館員不只是在圖書館里工作的人

圖書館員的傳統形象是與圖書(文獻)打交道的,是在圖書館內從事資源的采訪、分類編目、流通閱覽和參考咨詢等工作。維基百科對圖書館員的定義是:在圖書館里從事專業性工作的人[7]。很多人一想到圖書館員就想到在圖書館里借書還書。因此,圖書館員的職業形象就是安全、穩定、清閑、低知識附加值,似乎什么人都能做,無須職業資質要求和專業能力標準。

數字化網絡化時代,圖書館員真正的價值并不是文獻工作者,也不僅僅是信息工作者,而是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如醫生、律師、教師等)的價值體現在其知識、智能和智慧上,體現的是一種增值服務,可以不以場所和空間而存在。離開了固定的物理場所(如醫院、法庭、教室等),他們仍然可以為人看病,幫人打官司,給人講課。如醫生的核心能力及其發揮不是在大醫院里,而是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與經驗,針對具體病人來判斷病情和治愈疾病,而且這種能力在醫學知識檢索系統非常發達的今天仍不可或缺[8]。而傳統的圖書館員離開了圖書館,似乎束手無策,一事無成。因為傳統圖書館對館員的要求只是在物理圖書館里給用戶提供文獻服務。

從圖書館服務的本質屬性和新型圖書館的要求來看,圖書館員是與人(用戶)打交道的。要求圖書館從以機構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從以資源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從簡單粗放型的服務轉變為深入精細型服務,從用戶走進圖書館轉變為圖書館員走近用戶。這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要求圖書館員走出物理的圖書館,融入到用戶的環境和場景,嵌入用戶的科研與教學過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圖書館圖書館員的定位就是嵌入式信息專員,其定義是:在用戶的空間里利用我們專長為用戶提供服務[9]。由此可見,必須改變圖書館員的傳統職業形象,塑造出信息專家和學科情報專家等新的角色形象,體現圖書館員知識服務能力,不依館舍而存在,融入到用戶之中,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為用戶提供嵌入過程的、深度的、高附加值的知識服務,重新證明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和生存價值。

2 反思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誤區

傳統圖書館服務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在特定的時代和特定的環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需求,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今天的數字化網絡化和開放獲取的環境下,圖書館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服務定位與服務能力,反思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誤區,重新規劃和部署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傳統圖書館服務的誤區主要體現在:圖書館服務就是由圖書館員為到館用戶提供的基于文獻服務的簡單勞動,就是適應用戶的現實需求。

2.1 圖書館服務就是到館服務

到館服務是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典型特征。只要有物理圖書館存在,就始終有到館服務的存在。到館服務滿足了到館讀者利用圖書館服務的需求。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到館服務只是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今天的信息環境和用戶行為模式下,圖書館服務必須突破到館服務的限制,遵循“以用戶為中心”“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的服務理念,通過網絡、技術和平臺以及館員到用戶身邊,創造泛在的服務環境與服務能力,延伸用戶服務的時間和空間,實現隨時隨地服務和即時有效服務。傳統圖書館服務所追求的“千方百計吸引讀者到圖書館中來”[10],也只是服務的一個目標,通過創新空間布局(如信息共享空間、創客空間等)、提供有吸引力服務項目(如閱讀推廣活動、真人圖書館項目等)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服務活動,在圖書館中聚集人氣,給用戶服務創造“圖書館的氛圍”。但更為重要的是,新型圖書館就是要給所有的讀者創造平等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機會和權利。無論用戶(指合法用戶)在哪里,只要有信息需求,圖書館都要想方設法加以滿足,消除用戶利用圖書館服務上的物理障礙、技術障礙和法律障礙,拓展用戶的范圍,將潛在用戶轉變為現實用戶。這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標,這正是新型圖書館正在追尋的方向。

2.2 圖書館服務就是文獻服務

文獻是構成圖書館的基礎性要素,是圖書館的核心要素。今天的文獻涵義不僅包括印本,還包括大量的數字資源和網絡資源。無論哪種載體形式,以提供文獻作為服務內容的文獻服務(借閱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文獻傳遞服務、館際互借服務、檢索查新服務等等)都只是文獻層面(單元)的服務。

文獻服務是提供一本書、一種期刊、一篇文章層面基于文獻單元的服務,但對用戶的需求而言,雖有文獻層面的需求,但更多的是針對文獻內容的知識單元及其組合的服務,如知識單元層面的概念、人物、事件,以及知識單元組合層面的特點、規律、趨勢、演進、關系、網絡等等。而針對知識層面所提供的服務(知識服務)已經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正在變成一種現實。一方面,數字資源越來越豐富,而且成為館藏資源的主體,還有大量的網絡資源和開放獲取資源;另一方面,已經有大量的分析工具和可視化工具可以支撐對數字內容的抽取、挖掘、分析、展現、關聯、融匯和發現。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圖書館的服務就不能僅限于文獻層面,而是需要更多地深入到知識層面,以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分析工具,加強對數字知識內容的挖掘和揭示,將“知識寶庫”轉變為“知識噴泉”。國內外所謂好的圖書館一定是善于挖掘和利用館藏資源的圖書館,將圖書館潛在的資源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服務能力。資源再豐富,不能轉化為強大的服務能力,也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好圖書館。服務能力是新型圖書館的最重要能力,而知識服務能力是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最重要標志。

2.3 圖書館服務就是簡單勞動

傳統圖書館服務是簡單勞動,而新型圖書館服務是復雜勞動。簡單的借借還還是傳統圖書館的典型特征,而不是新型圖書館的主體服務。今天的新型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員、技術、工具、信息環境等與用戶直接或間接互動的結果。僅僅靠圖書館員自身或圖書館員人工無法完成需求日益復雜的圖書館服務。沒有技術的支持,沒有工具的運用,沒有信息環境的保障,圖書館的服務往往無法完成。圖書館服務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圖書館服務的水平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新型圖書館服務是知識性活動。圖書館服務的過程是圖書館員與用戶溝通互動的過程,是滿足用戶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需求的過程,體現了服務過程的知識性。圖書館員沒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如溝通能力等),就不可能完成這一服務的過程。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體現在服務的知識水平高低上。英美發達國家實行圖書館員職業資格制度[11],也充分說明了圖書館服務對知識性的要求。

圖書館服務是創新性活動。由于年代的變遷、用戶類型的不同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圖書館的服務也總是發生著變化。即使同一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背景下也是不同的。因此,圖書館服務是一種創新性的活動,需要面向不同的用戶及需求提供個性化和精準性服務,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創新性始終伴隨著圖書館服務的全過程,創新能力也是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圖書館服務發展變化的過程也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圖書館服務要將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驅動要素,不斷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工具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推動圖書館服務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2.4 圖書館服務就是適應用戶的現實需求

“用戶需要什么,圖書館就提供什么”看似合情合理,但這種用戶的需求往往是表達出來的需求,而表達出來的需求往往是顯性需求和現實需求。其實,用戶的真正需求往往是表達不出來的,是需要觀察、挖掘、分析和感悟的,將用戶的隱形的、潛在的需求轉化為圖書館的實際服務目標。圖書館能不能做好服務,首先在于對用戶需求的認知深度和把握能力。如果僅僅滿足于適應而不能預期和超越用戶的顯性和現實需求,圖書館服務往往也是表面的和淺層次,缺乏服務的深度和知識含量。

對用戶需求的認知和把握,需要加強與用戶的密切聯系、溝通和互動,創造與用戶接洽的機會、環境和氛圍,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保持與用戶之間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暢通。另一方面,也需要圖書館員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從用戶的視角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增強對用戶需求的感悟,提高對用戶需求的敏感性和判斷力,善于從用戶語言與行為中捕捉到用戶需求的實質。喬布斯堅信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12],他更強調用戶體驗。所以,對需求的認知、分析和把控能力,也是圖書館員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做好服務的重要前提。

所以,對圖書館服務而言,所謂滿足用戶需求不能停留于用戶的表面和現實需求滿足上,不能將用戶的需求簡單化,而是建立在對用戶內在和隱性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上,特別是要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用戶需求模型,對用戶需求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如果能夠對用戶的需求摸得清、看得透、找得準,服務就不是大的問題,協調資源、組織人力、控制流程為滿足需求提供服務也將變得順理成章。

3 圖書館服務戰略轉型的核心

當前,圖書館正處于從傳統圖書館到新型圖書館的轉變過渡期,圖書館服務戰略的轉型是其中的關鍵和核心。面向當前和未來的用戶需求,圖書館服務必須有新的變化和新的突破,構建在新的信息與技術環境下與用戶需求相一致的新的圖書館服務理念、服務模式與服務能力。

3.1 真正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理念

以用戶為中心就是要取代以圖書館為中心。在印本和物理圖書館時代,用戶只有到圖書館才能獲取所需要的文獻,所以在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上,必然是用戶圍繞著圖書館轉。讀者只有到圖書館,才能接受圖書館的服務,因而物理圖書館具有中心的地位,但今天圖書館的這種中心地位已經不復存在。為此,要從以圖書館為中心的“地心說”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的日心說”[13]。相應地,需要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新的理念、模式和機制,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用戶來開展,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確立用戶在圖書館中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到館用戶、網絡用戶,還是一線用戶。

以用戶為中心就是適應和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需求是圖書館服務的前提。圖書館服務的根本就是旨在適應和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是文獻和信息需求,而且是知識需求;不僅是顯性和現實的需求,而且是隱形和潛在的需求;不僅是場所和空間的需求,而且是遠程的到桌面的隨時隨地的需求;不僅是適應用戶的需求,而且是超越用戶的需求。今天的用戶不是不需要物理圖書館與圖書館員,而是更需要能嵌入用戶過程、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新型圖書館和新一代圖書館員。

以用戶為中心就是以服務為導向。服務是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怎么強調圖書館的服務都不過分。以服務為導向就是要確立用戶意識、需求意識和服務意識,將圖書館工作的重心放到服務上,圍繞服務重新布局圖書館的業務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明確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能力,增強服務效果。以服務為導向就是要檢驗圖書館為用戶提供的是什么服務,怎樣提供的服務,服務的時效性如何,服務的水平如何,用戶的滿意度如何。圖書館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務,圖書館就將從根本上失去存在的根基。

3.2 切實構建圖書館的互聯網思維與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對社會各領域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也要求圖書館對互聯網作出積極的響應,適應互聯網模式與發展需要,借助于互聯網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和服務能力,延伸圖書館服務的時空,拓展圖書館的服務領域,構建“互聯網+圖書館”的業務模式與服務體系,提升為用戶服務的能力,增強用戶的體驗和效果,將圖書館的服務做到極致。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服務思維、免費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15]。總體而言,圖書館還缺乏足夠的互聯網思維,缺乏運用互聯網增強服務能力的意識和技術,還習慣于圖書館思維,還習慣于被動服務,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力,甚至懼怕互聯網,擔心互聯網對圖書館替代的可能。也許我們提出更多個互聯網不能取代圖書館的理由[14],但如果圖書館不能將互聯網為我所用,延伸圖書館服務的時間與空間,增強圖書館服務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力,那么圖書館被互聯網取代也不是沒有可能。

3.3 積極推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

學科服務是以學科館員為主體面向學科領域提供的專業化、個性化服務[16]。學科服務不是任何用戶都適用的宣傳推廣、教育培訓、參考咨詢,而是強調融入用戶一線、嵌入科研過程來提供知識服務,為用戶提供情報跟蹤、學科態勢分析、競爭力分析、前沿熱點分析、學科趨勢分析、人才優勢分析等等,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或為解決方案提供支撐。這種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是圖書館服務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心,代表了圖書館服務的形象和地位。

圖書館開展嵌入式學科知識服務,需要突破制約學科服務工作開展的難點,解決觀念和認識上的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與能力培訓,掌握情報分析與研究方法,開發或引進支撐學科服務的各種工具和平臺,從力所能及做起,循序漸進,通過服務成效贏得用戶的信賴和認可,切實為用戶的科研過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撐和知識解決方案,成為用戶科研過程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重塑圖書館員的職業形象。

3.4 優化布局圖書館用戶服務體系

面向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需要,重新設計以用戶服務體系為核心的業務體系, 設立具有不同功能的業務部門,整合圖書館的業務流程,將服務作為業務重點加以布局,將服務的觸角從館內的陣地服務,延伸到網絡、用戶虛擬社區和用戶一線,覆蓋從文獻服務、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出版服務、智庫服務的用戶服務全流程,提供個性化、精準的新型圖書館服務。

調整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為服務部門和服務崗位配備精干力量,保障必要的物力和財力支持,建立和完善具有激勵作用的績效考核辦法,鼓勵圖書館員在一線服務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智慧與創造力,將服務效果(特別是用戶滿意度)作為考核的最重要標準,發揮團隊的協同支持作用,發揮技術工具在服務中的支撐作用,推動圖書館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3.5 持續打造圖書館員的新型服務能力

圖書館員的傳統能力是采訪、分類、編目、流通、參考咨詢、館際互借、檢索查新等。在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圖書館需要加快推動從資源能力到服務能力,特別是新型服務能力的轉型變革。所謂資源能力就是著眼于印本文獻、數字資源的購買和獲取,圖書館的一切能力都圍繞著文獻的加工與處理過程。盡管這些能力仍然需要,而且涵義有所不同,但隨著資源的數字化和開放獲取的不斷推進,對圖書館和用戶雙方而言,只要有經費,資源保障能力不是問題。圖書館所需要解決的核心能力是服務能力,即利用資源、技術、平臺和圖書館員的知識和智慧,能為用戶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圖書館員需要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三大新型能力:出版服務能力、情報分析能力與智庫服務能力。圖書館提供出版服務是圖書館服務新的業務增長點,適應的是數字出版、開放獲取和新型學術交流體系的需要。圖書館出版也已經成為國際圖書館界關注和參與的一個新趨勢;情報分析是情報機構的核心能力,但也正在成為圖書館的重要能力。如果圖書館員不能掌握和具備基于文獻、數據、專利的情報分析能力,則學科服務、知識服務、深度服務等都無從談起,圖書館服務也很難體現應有的質量和效果;國家的新型智庫建設正在成為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智庫服務也應成為圖書情報界(包括圖書館)新的服務內容和新的服務戰略。圖書館在智庫建設中有自己的優勢,也有劣勢,需要找到智庫服務的切入點,成為具有智庫功能的機構,在智庫建設中發揮能動和重要的作用。

3.6 重新審視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標準

傳統圖書館服務評價的標準是經費數量、館舍面積、到館讀者量、參考咨詢量、用戶培訓數量、文獻借閱量等。這些標準主要是基于投入而產生的,是針對傳統圖書館的主要特征而確定的評價標準。隨著圖書館戰略轉型和業務重心的轉變,圖書館服務的評價標準也需要相應地轉變。國外圖書館界新的評價趨勢是從輸入和規模轉變為輸出與成效,輸出和成效主要體現為:對入學率、保持率、畢業率的影響,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對教師科研生產率的貢獻,對教師立項和資助的影響,對教師教學的支撐[17]。

傳統圖書館服務看重的是輸入和規模,而新型圖書館則強調為用戶做了什么,做得效果如何。輸入和規模不體現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能力,而將有限的輸入轉化為巨大的輸入(服務及服務的效果)才是圖書館和圖書館員能力、價值和貢獻的體現。上海圖書館吳建中館長認為:圖書館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其規模,而在于其智慧[18]。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訓是:智慧與服務。所謂的智慧就是能動地發揮圖書館員的作用,為用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識性服務。這應該成為圖書館新的評價標準。

4 結語

縱觀圖書館的發展史,變化最為深刻的是因特網產生以后。數字化網絡化對圖書館的影響是根本性的,但不是顛覆性的。某種意義上,這種影響沖擊甚至改變了對圖書館的傳統認知,帶來了圖書館的全新變革,推動了圖書館從傳統圖書館向新型圖書館的轉變。在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搜索引擎時代、社交網絡時代,從傳統圖書館走向新型圖書館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新型圖書館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圖書館的涵義需要重新定義,業務體系、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需要重新確立,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能力需要重新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重新認知,“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的服務精神需要重新構建。

參考文獻:

[1] 張露萌.初景利:重新定義圖書館[J].魅力中國,2015(43):34-35.

[2]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Library[A].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15th edition,Vol 7)[M].Encyclopaedia Britannica,1992:333.

[3] 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0.

[4] MAIJA BERNDTSON.What and why libraries?[EB/OL].[2016-10-12].http://conference.ifla.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papers/ifla77/123-berndtson-en.pdf.

[5] 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修訂本)[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74.

[6] 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EB/OL].[2016-10-12].http://www.librarypublishing.org/.

[7] Librarian[EB/OL].[2016-10-1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brarian.

[8] 張曉林.研究圖書館2020:嵌入式協作化知識實驗室?[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8(1):11-20.

[9] 初景利,閻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1):53-60.

[10] 方紅.論圖書館應如何吸引讀者[J].圖書館界,2007(3):31-34.

[11] 初景利,李麟.美國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體系[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5(3):29-35.

[12] 王啟云.科學網博客:喬布斯的用戶需求觀[EB/OL].[2016-10-2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31339.html.

[13] 張曉林.顛覆數字圖書館的大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7(5):4-12.

[14] 初景利編譯.因特網不能替代圖書館的十個理由[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1):70-71.

[15] 什么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EB/OL].[2016-10-12].http://www.tmtpost.com/85533.html.

[16] 孫坦,初景利.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17] Board E A.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J].PowerPoint presentation,Advisory Board Company,Washington,DC,2011.

[18] 吳建中.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初景利(1962-),男,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圖書情報發展戰略、網絡信息服務、編輯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正在播放| lhav亚洲精品| 538国产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伊人久综合|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色图另类|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3p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va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久久综合婷婷|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精品福利视频网|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天天色综网| 免费在线a视频|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99视频在线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V|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69av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视频国产精品|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精品va|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69视频国产| 青青国产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jizz国产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干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