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豐
摘 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標志著我國文化建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圖書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完善與加強社會服務功能在文化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實現自身發展、體現自身價值是圖書館其面臨的關鍵問題。
關鍵字:圖書館;文化構建;作用
我國目前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階段,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特別是文化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圖書館作為一個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正演變成為大眾日常休閑娛樂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它收藏的文獻資料學科齊全、品種豐富、類型多樣,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各種興趣的人群的需求,使他們能夠公平公正的獲取所需的知識信息資源、提高綜合素質。
1 文化構建的含義和作用
構建一詞的含義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立。當今社會,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生活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標志,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立文化體系,是符合社會發展。
2 圖書館的作用和社會價值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代圖書館起著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作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參與社會教育、傳遞科學知識、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等職能。
一直以來,圖書館的存在,對人類文化傳承、精神文明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現在,圖書館正作為類似于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等機構存在于社會文化體系當中,推進著社會主義文化構建、文化發展和繁榮。
3 圖書館在文化構建中的重要作用
3.1 圖書館是文獻資料和信息中心
圖書館可以說是一個城市最大的知識中心,它擁有的文獻資料多種多樣、內容齊全,以紙質、電子文檔等多種方式保存。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夠通過圖書館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圖書館,歷史將顯的不再神秘,先進科學技術將不再顯得遙不可及。圖書館發揮著文獻資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
3.2 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文化知識越來越渴求,接受再次教育的期盼日益強烈。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具有很強的社會宣傳教育功能,通過豐富的館藏和各種媒介,傳播先進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在幫助群眾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全民學習等方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人們在這里學習不受時間、空間、年齡、文化層次的限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4 加強建設,發揮圖書館在文化構建中作用最大化
文化構建意味著要不斷加強文化建設,促使文化建設成果得以體現,使得文化育人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4.1 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鼓勵人民群眾閱讀
在文化事業建設的進程中我們應該設有相應的目標和計劃。我們需要擴大圖書館覆蓋范圍讓更多的人和圖書館有更方便的接觸;增加圖書館文獻資料儲存,吸引更多的人們走進圖書館。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應該拿出更多的資金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圖書館的建設提高到和大眾離不開的衣食住行一樣的高度來認知,鼓勵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在實際的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要積極認識當地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現狀,根據當地實情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措施,制定符合情況并且能滿足要求的目標。使圖書館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跨越式發展,使更多民眾能夠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和閱讀權益。
4.2 積極創新服務方式,調整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
在當前社會文化事業大跨越大發展的關鍵時期,迎接挑戰的關鍵在于調整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延伸服務范圍,拓展服務功能。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擴大服務范圍、拓寬服務領域,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來為讀者開展優質的服務工作,使圖書館資源得到最大效益地利用。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到傳統的簡單借讀工作方式的不足,進一步改進工作模式和服務方式,實際方便群眾的各項閱讀活動。在做好基本的閱讀服務工作的同事,要廣泛開展先進的惠民服務活動,構建資源豐富、技術先進、傳播高效、服務便捷、管理規范的公共數字文化傳播服務體系;建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平臺。同時,積極營造閱讀文化,開展各項閱讀活動。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質的修養,加強圖書館建設事業中的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強隊伍的培養與管理,為服務工作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4.3 加強文化共享建設,加大區域間圖書館合作交流
加快圖書館建設步伐、創新服務理念是我們服務好廣大群眾的基礎,但是針對當前我國文化事業的實際情況和科技發展的水平,僅僅依靠個別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正是在此基礎上,國家制定實行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這項工程在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聯網上中華文化信息資源的整體優勢,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相關報道我們了解到,該工程自啟動以來已惠及億萬群眾。“十二五”期間,文化共享工程已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創新工程和惠民工程。作為圖書館從業者,應該堅持文化共享工程建設擴大文化共享成果。以服務基層群眾為宗旨,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全力推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繼續發揮共享工程建設的創新性、導向性、帶動性、科學性,以資源建設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基礎,以建設科學的工作機制為保障,不斷開拓思路、創新工作,開創共享工程建設的新局面,不僅僅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知識需求,同時使讀者接收到了新知識、新文化、新科學,對提高群眾素質,服務家鄉建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4.4 加快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步伐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進步,數字化、網絡化正走進千家萬戶融入人們的生活,對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也正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徹底摧毀了人們傳統的閱讀方式,走進圖書館翻閱紙質資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圖書館正面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嚴峻挑戰。但這種挑戰同樣也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圖書館的發展應積極向數字化、網絡化靠攏。如何建設面向用戶的、全方位發展的、以實用為目的的數字化圖書館工程已成為世界各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將極大的增加先進文化的推廣力度,更多的文化內容,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閱讀者,使他們更快更方便的接收到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識。同時作為文化共享工程的載體,數字化圖書館平臺的建設情況將決定文化共享建設的成果。提高數字資源的質量、構建精品數字資源體系、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基礎庫群等一系列措施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何小萍.淺論高校圖書館對先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9);
2.林斌.關于在中小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考.教學研究及新課程改革,2008,(4);
3.蔣永福.文化權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公共圖書館事業[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4);
4.李婷.延伸圖書館公益服務,構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圖書館,2007(5);
5.楊玉鱗.也談文化構建與公共圖書館的作用[J].當代圖書館,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