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
摘 要:近年來,因城鎮化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如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重要課題,同時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重要任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實現包容性就業增長協調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涪陵新區緊緊圍繞就業工作重點,以“服務民生、促進發展”為目的,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為手段,廣泛深入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
1 基本情況
涪陵新區位于涪陵西部,距涪陵老城約8公里,轄20個社區居委,幅員8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5萬人,常住人口11萬人。有規模企業86個,涉及就業人口3.2萬人左右,新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以淶灘河為天然分界線,河西為工業園區(市級工業園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食品),如涪陵榨菜加工企業,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河東為新城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
2 現狀
2012年以來,涪陵新區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近5000人左右,每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主要通過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強化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和就業能力;舉辦系列就業服務活動,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搭建良好平臺,同時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園區企業工作,確保了農民工就業局勢穩定。
3 主要做法
(一)建立就業目標責任體系。
把就業工作納入新區重要任務,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新城區各社區考核指標。定期檢查監督就業工作,做好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有效銜接,形成了各方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
通過新城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依托定點培訓機構、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對新成長為勞動力、就業轉失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照“實用、管用、夠用”的原則,規范課程設置,選擇市場需求量大、就業前景好的培訓專業,做到培訓內容適用、好學、易懂、便操作。
(三)搭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平臺。
努力實現招聘活動多樣化。新城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所開展對轄區內規模企業勞動力資源需求情況走訪調查,建立完善企業用工和求職信息庫;舉辦“春風行動”全區聯動大型就業招聘會、涪陵新城區人力資源招聘市場(每周星期二、星期四開招聘會)、新區裝配制造業公益性專場招聘會、長江師范學院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涉及電子、汽車制造、藥品(主要是太極制藥廠)、食品加工(涪陵榨菜廠)、服務等行業,累計提供各類服務萬余次。同時,開展就業服務下基層、進社區等活動,定期通過電子屏幕、網站、發放招聘信息宣傳材料等形式,為求職人員和用工單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切實為企業和求職者牽線搭橋,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四)加大就業政策落實力度。通過“就業惠民”等系列活動,推動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開展技能培訓、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微企貼息貸款、就業服務六項幫扶工作,同時涪陵新城區有微企業園,加大自主創業的扶持,宣傳落實就業政策;圍繞農民工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整改措施和解決辦法,為促進農村剩余勞動轉移就業營造輿論氛圍和良好社會環境。
4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農村剩余勞動力在企業上班不固定,心不穩。相對于勞動力而言,企業在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工資發放不按時、福利待遇、安全保護、生產及生活環境等方面未考慮全面是誘因,導致了員工流失和流動性大,不穩定。
2.工資與利潤增幅不同步,企業職工不斷流失。經過廣泛的普法宣傳,仍有一部分企業受“人口紅利”觀念影響,沒有形成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得員工工資增長速度非常緩慢,企業經濟效益很難在一般職工工資上有所體現。
3.企業利潤降低,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新區制造業訂單下滑,導致招工數量減少。
4.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因城鎮化,大量失地農民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普遍偏低。特別是4050人員,他們征地買養老保險又不能一次性交足政府規定年限,也沒有一技之長,與企業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在企業技能崗位需求與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培訓中達不到很好的銜接,存在空對空,兩張皮現象,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質量出現了打折扣現象,從而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5 政策建議
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提高就業質量,穩定農民工就業。指導企業與員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工資,使農民工的實際收入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而相應提高,通過勞動收益效用穩定農民工就業;不斷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通過勞動收益效用提高農民工工作積極性;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改進農民工福利狀況,豐富農民工文化娛樂活動,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
(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技能素質。根據農村勞動力就業愿望和市場用工需求,大力開展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強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度技能素質和就業能力;突出創業培訓特色,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落實優惠政策,為農村勞動力創業提供政策環境;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進社區送培訓送技能活動,切實解決農民工缺技能、就業不穩定問題,提高農民工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促進他們實現技能就業。
(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對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帶動就業成功者,優先納入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扶持范圍,涪陵新城區專門建立了微企園,有政策扶持。通過政策扶持,提高農村勞動力創業積極性,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拓展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加強與輸入地信息溝通、政策協調和工作配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制度化的雙向對接機制,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擴大勞務輸出,積極引導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發揮重大投資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濟園區建設項目吸納就業的作用,拓展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渠道,發展農村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特色經濟,形成公共投資、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良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