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李娟
南昌市現有8個工業園區,其中3個國家級工業園區。隨著南昌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新建企業不斷增多,現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園區企業用工問題將逐漸成為影響園區企業發展的重要困難。
1 總體情況
當前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雖然存在著短期內較多的缺工現象,但總體上用工情況還是比較平穩的。根據南昌市人社局發布全市工業園區用工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缺工約4.2萬人,其中普工3.4萬人,高級技工5000余人。從缺工人員技術需求來看,按學歷分:初中及以下學歷的6421人、高中(中專、技校)的26685人、大專及以上的8778人;按工作經驗分:要工作經驗的10359人(占總需求的24.7%),不要工作經驗的31525人;按技能需求分:要技術職稱的4424人,不要技術職稱的37460人。從行業需求情況來看,主要是以制造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需求較大,以電子裝配工、檢驗檢測工、模具工、噴漆工、電焊工、機修工、電工、混磨工、包裝工等職業的技術型工種缺口最大。總體來說,園區企業用工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企業人工成本持續上漲。自2012年以來,人工成本上升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困難。根據100余位企業負責人或人力部門負責人問卷,約85.30%認為人工成本增長過快,社會保險等繳納負擔較重。
(2)熟練的技術工人難找。由于南昌市各工業園區仍主要是傳統加工制造業,普工成為缺工的重要人群。如江西聯創電子有限公司、歐菲光電子有限公司等電子信息類勞動密集型企業,每個企業需求為3000人以上。尤其是企業急需的有一技之長的技術人才更是高度短缺,技術工人、技術骨干(班組長)經常招不到人。
(3)中小型企業缺工較多。受企業規模大小、企業生產環境的制約,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招工、用工存在困難。另外,個別新開辦企業及企業新上線流水線用工缺口量大。如鴻利光電有限公司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剛投產,人員需求在千人以上,企業長年招人還難以滿足企業生產需要。
(4)企業用工流失率較高。經調查,企業普遍反映一方面是招工難,另一方面是穩工難。在員工流動量較大的主要集中在服裝、電子、餐飲零售業等行業中,很多制造業企業人員流失率在15%以上,少數企業達到30—40%的流失率,企業只有不斷地新招員工來彌補流失的員工。
2 影響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原因分析
分析各園區企業用工的情況,造成目前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現狀的主要原因有:
(1)園區用工需求擴張。近幾年,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南昌各大園區,列入省戰略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的格特克DCT等11個項目集中開工。如江銅10萬噸鋼板帶(一期)等項目全面投產,使得園區企業凈增用工人數在萬人以上。
(2)員工工資待遇偏低。盡管近幾年,園區工人的平均薪酬在不斷上升。但多數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實際上很多企業基本工資都定在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即1530元/月。以需求量較大的制造、紡織、服裝、醫療等企業為例,月工資平均在1800-2000元左右,再加上實行兩班倒,延長員工上班時間,月綜合收入約3500-4000元,削弱了企業用工的吸引力。
(3)企業用工門檻偏高。一方面,本地的年年輕人愿意到工資待遇較好沿海地區去就業;另一方面,園區多數企業用工年齡要求在40歲以下,一些電子企業甚至要求女工28歲、男工35歲以下。一般性文員和工作人員均要求大專以上學歷,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占需求總量的24.7%。過高的用工門檻,導致了園區用工存在“招工難”與“就業難”困境。
(4)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在南昌市各工業園區,除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件稍微較好,其他的的工業園去都相應配套設施沒有跟上園區的發展。甚至千億產業園的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銀行、餐飲、住宿、娛樂等三產配套服務發展略顯滯后,員工業余生活單調,加之一線操作工工作枯燥,經常加班,使外地的務工人員來了也留不住。
(5)勞資雙方認識有差距。員工都希望到有較大規模、用工較規范、勞動條件較好、社會保障健全、月工資發放及時的企業就業。園區企業主要還是加工制造業,導致不少企業勞動主要靠增加強度、延長工作時間、壓低工資待遇來贏利。由于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各種福利保障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就業,勢必會導致員工的大量流失。
3 做好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工作的建議
在我國人口紅利消退、用工供需矛盾顯現背景下,特別是下一步又一批招商企業落地后,預計企業用工緊張問題將日益明顯。為建立健全適合南昌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機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解決:
(1)要提高員工工資待遇水平。據中智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管理咨詢中心抽樣調查數據,在離職的員工中,薪資因素占58.9%的比重。可見,直接或間接提高工人的薪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拴住”員工的心。因此,企業可以從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入手,適當增加工資、減輕勞動強度、縮短工作時間、改善工作生活條件,依法為員工繳納養老、醫療等各種社會保險,逐步提高、改善福利待遇,保障員工能享受帶薪休假,節假日休假以及加班補貼等福利待遇。
(2)要進一步深化開展校企合作。南昌市共有中高等院校86所,在校學生68萬余人,畢業生近17萬人,但留在本地企業就業的人數比例不足三成,大部分畢業生流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為此,南昌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高質量就業的實施意見》,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也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下一步,要根據企業發展用工需求,采取“定向班”、“冠名班”等訂單培養方式,共同確立設置專業、培養計劃和教學課程,共同參與技能人才培養,逐步實現招生與招工、上課與上崗、畢業與就業、工作與培訓工作的“四個同步”。
(3)要放寬用工不必要的限制。在當前用工競爭激烈的態勢下,企業招工中經常出現人為限制,常見的有:年齡限制,性別限制。這種做法,人為地增加招工難度。如大多電子企業招工上寫男女不限,在實際操作中,主要以招女工為主。這就造成要招的人不愿來,愿來的人又不要的現象,造成招聘范圍越來越窄。因此,應該開門納才,招聘愿意來企業工作的人員,并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才能招到員工和留住員工。
(4)要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企業用工揭示出的深層次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各工業園區應加快推動由勞動密集向資本密集、知識密集轉變,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對企業來說,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整合及技術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逐漸淘汰用工多、效率低的產品。
(5)要逐步完善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當前,工業園區應充分借鑒外地經驗,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理念,盡快完善商業服務、公共交通、休閑娛樂等園區配套服務,加快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設施建設。
(6)要搞好就業服務工作。建立招商引資落地企業與政府部門合作機制,通過聯席會議等形式,完善就業服務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暢通機制,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讓勞動力供需雙方充分“對接”,及時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提供咨詢、聯系、協調服務。
作者簡介
張曉波(1978-),男,江西湖口人,工作單位:南昌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