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在國家勁吹“傳統文化振興”和“中國文化走出去”號角之際,讓我們回顧一下新編京劇《王子復仇記》的海外演出歷程,探尋一下它征服海外觀眾的秘籍。
由上海京劇院創作的新編京劇《王子復仇記》走過了海外演出的12年。這部以中國國粹京劇演繹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哈姆雷特》的戲劇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面貌贏得了海外觀眾的廣泛贊譽,不但成為了中國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也為京劇走入國際演出市場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緣起:與“童話王國”的藝術外交
在“童話王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東北部的愛森諾市,坐落著一座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古堡——克倫堡。它是丹麥人心中的民族象征之一,丹麥俗語中“駛向克倫堡”即是“返回丹麥祖國”的意思。這座有著“皇冠之宮”美稱的古堡,曾作為軍事城堡,在丹麥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而克倫堡之所以聞名世界,更因為它是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故事的發生地,故而又被人們稱為“哈姆雷特城堡”。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取材于丹麥民間傳說,以克倫堡為背景,創作了其極負盛名的戲劇作品《哈姆雷特》。莎士比亞以深刻的人文思想,高超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劇形象,演繹了一幕幕觸動人心的人間悲劇?!耙磺€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復仇王子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戲劇形象,早已隨著莎翁名作的不斷傳播、搬演而家喻戶曉。克倫堡作為《哈姆雷特》故事的原生地,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蜚聲世界的名勝之地。
每年夏天,克倫堡所在的愛森諾市都會舉辦名為“哈姆雷特之夏”的藝術節,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團體,在故事原型——憂郁悲情的丹麥王子生活過的克倫堡之中,以豐富多樣的戲劇形式演繹《哈姆雷特》這一經典之作??藗惐さ摹肮防滋刂摹彼囆g節,以其獨特的藝術氛圍和優良的藝術品質,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人和戲劇愛好者慕名而來。
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丹麥是繼瑞典之后第二個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1950年1月9日,丹麥承認新中國。同年5月11日,兩國正式建交。2004年,丹麥首相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訪華,時任中國駐丹麥大使甄建國先生以此為契機,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和丹麥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民間友好往來,而萌生了以中國傳統戲劇——國粹京劇演繹《哈姆雷特》,參加克倫堡的“哈姆雷特之夏”藝術節的想法。
甄建國大使說:“‘哈姆雷特之夏,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團體登臺演出,而從來沒有中國的藝術團體參與,這實在是個缺憾。”作為一位新中國培養的資深外交官,熱愛文藝的甄建國大使十分注重文化交流的作用,擅長將文藝與外交結合。甄建國大使同時也是一位京劇戲迷。看遍了老戲、對京劇行當、流派如數家珍的他,決定以西方經典戲劇《哈姆雷特》為載體,向丹麥主流社會展示中國最純粹的京劇藝術。他的設想很快得到了上海京劇院的支持和配合,名為《王子復仇記》的“京劇版《哈姆雷特》”于同年投入創作。京劇《王子復仇記》此后十余年間作為中國文化名片的世界藝術之行亦由此緣起。
創作:西方經典與中國藝術的結合
中國的京劇秉承了自唐以來的戲劇文化脈絡,于清中晚期融合了徽調、漢調、秦腔,吸收借鑒了昆曲、京腔等戲曲劇種而成形的戲劇表演藝術。京劇在交融、革新、傳承、錘煉中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于晚清、民國時期達到鼎盛。一時流派紛呈、名角輩出,逐漸形成了經典的表演程式,呈現出高超的藝術水平,被譽為“國粹”。
自民國時代起,京劇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中華文化的名片。其中影響較大、廣為人知的是梅蘭芳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出訪演出。梅蘭芳于1919、1924年赴日本演出,于1930年赴美國巡演,又于1935年到訪蘇聯演出,在當時引起了相當的轟動。梅蘭芳出訪演出的劇目既有《打漁殺家》、《虹霓關》等京劇老戲、《思凡》《刺虎》等昆曲折子戲,也有《貴妃醉酒》、《宇宙鋒》等經改編加工的傳統戲,以及《天女散花》《霸王別姬》等古裝歌舞戲新作。因為,對不熟悉中國文化和京劇表演的海外觀眾而言,歌舞戲的形式更易于接受。這樣的劇目安排在當時亦展現了京劇創新的成果。
可見,由于觀眾群體和演出環境的變化,京劇的海外演出自一開始便與調適、創新相伴。然而這些劇目無一例外是在表演中國故事,海外觀眾大多對它的故事內容并不熟悉。
“京劇《王子復仇記》是源于一次文化外交活動的‘命題創作”,甄建國大使說,“以中國京劇的藝術形式演繹西方經典戲劇的內容是其天然要求,也是擺在創作團隊面前的挑戰?!?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24/jblz201704jblz20170406-2-l.jpg" style="">
2004年,時任上海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導演孫重亮當機立斷地接受了建議,并派出了由時任副院長、現任院長單躍進帶隊,編劇、舞美、翻譯組成的精干考察團赴丹麥愛森諾市克倫堡進行實地考察?;貒?,歷經一年時間的緊張創作,2005年應丹麥愛森諾市政府和第24屆“哈姆雷特之夏藝術節”組委會邀請,上海京劇院創作的“京劇版《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正式赴丹麥演出,一時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京劇《王子復仇記》由上海京劇院組織創作。院長單躍進介紹道:“最初的創作宗旨是要以經典的京劇藝術手法,以莎士比亞悲劇名作《哈姆雷特》為內容載體,向西方觀眾展現中國京劇藝術。創作團隊是本著回歸京劇藝術本質,堅持踏實作戲、不炫技、不獵奇,以嚴肅對話的態度進行藝術創作的?!?/p>
全劇音樂以京劇的西皮、二黃為主,輔以四平調、吹腔、高撥子、曲牌等元素,演唱方式以獨唱、對唱、重唱相結合。樂器配器采用京劇傳統的文武場,不使用任何西方交響樂等非京劇元素,保證了京劇音樂的原汁原味。
劇本以王子復仇為線索,集中展現在現實罪惡面前,理想幻滅的人文悲?。徽宫F人性罪惡暴露之下親情、愛情的撕裂與破碎。在角色行當的設計上,創作團隊根據莎翁原著的人物身份、戲劇色彩,結合京劇行當的特有屬性以及演員所宗流派的唱腔特點,將《哈姆雷特》中的人物角色匹配以不同的京劇行當、流派。
在改編后的京劇劇本中,故事發生在“赤城國”,復仇王子哈姆雷特化身太子“雍子丹”,由不帶髯口的文武老生扮演,同時結合武小生的表演;被謀害而死的老國王“雍伯”由正凈扮演;弒兄篡位的克勞迪斯化身“雍叔”,由副凈扮演;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化身“姜戎”,由梅派青衣扮演;哈姆雷特的情人奧菲莉亞化身“殷縭”,由程派青衣扮演,并部分融入花旦的表演;奧菲莉亞之父、大臣波洛涅斯化身“殷甫”,由文丑扮演;波洛涅斯之子雷歐提斯化身“殷澤”,由武凈扮演。
劇中人物的名字與中國古代典籍《春秋左傳》中的人名面貌相似,同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關系。劇中行當頗為齊全,在角色的行當、流派的安排上頗見匠心。復仇王子雍子丹的行當設計既符合人物的年齡特征,又便于豐富身段表演。同時,將復仇王子雍子丹設計為老生角色,也是考慮到京劇老生的嗓音較之小生,更易于為不熟悉京劇的海外觀眾接受。又如以梅派青衣表現皇后喬特魯德的雍容華貴,以程派青衣表現奧菲莉亞的悲劇色彩;以走矮子功、畫三花臉的文丑演繹虛偽的權臣波洛涅斯等,無不體現了京劇行當角色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力。
全劇所有角色的扮相均以京劇容妝、衣箱進行設計。在舞臺布置上,則采用簡單的一桌二椅式布景,既符合京劇舞臺抽象、寫意的特點,也便于適應遠途旅行和海外演出多變的舞臺條件。以形式美豐富的京劇藝術表現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劇,可以以形式化的表演,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充實舞臺表演內容。
單躍進院長特別提到了“哈姆雷特裝瘋”和“戲中戲”兩個情節。在哈姆雷特裝瘋的情節中,雍子丹以韻白表達其內心真實的理性思維,而以京白演繹佯裝作態的瘋言瘋語。這便是利用京劇念白不同的表演形式,深化表達了哈姆雷特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裝瘋這一戲劇沖突。又如在“戲中戲”情節中,借助雍子丹請來的戲班,向海外觀眾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京劇行當和經典扮相,這樣的形式表演舒緩了悲劇主基調帶來的壓抑情緒,對整部戲的節奏起到了調節作用。
京劇《王子復仇記》的創作充分運用了京劇的藝術手法,對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進行了別具韻味的演繹,體現出京劇戲劇語言的強大表現力和承載力。同時,在重要情節和戲劇沖突上忠實于莎翁原著,吸引并打動了外國觀眾的心靈,在來自世界各國演繹《哈姆雷特》的各類演出中,展現了獨特的中國魅力。
反響:海外觀眾的京劇啟蒙課
2005年,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的積極協助下,京劇《王子復仇記》在丹麥克倫堡第24屆“哈姆雷特之夏藝術節”上的海外首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四場演出戲票全部售罄,連觀看彩排也一票難求。觀眾熱情高漲、反響熱烈,演出結束后的掌聲經久不息。時任丹麥大使甄建國回憶到:“京劇《王子復仇記》首演登上了當地主流媒體的頭條,兩周內100余條相關報道,在丹麥主流社會引起了廣泛反響。中國京劇演繹的《王子復仇記》,征服了熟悉、熱愛《哈姆雷特》故事的丹麥觀眾,似一股文化旋風,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十余年間,京劇《王子復仇記》的演出足跡遍及丹麥、荷蘭、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墨西哥、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加拿大、美國,曾載譽極富盛名的愛丁堡戲劇節,獲得“天使先驅獎”,也曾走入美國大學的課堂。
單躍進院長介紹道:“每次海外演出前都會安排細致的‘演出導讀,與舞臺演出相結合,京劇《王子復仇記》成為了許多海外觀眾欣賞中國戲劇、了解中國文化的直觀途徑?!?/p>
京劇《王子復仇記》以海外觀眾熟悉的《哈姆雷特》故事為內容,將不熟悉京劇的觀眾吸引到舞臺前,以獨特的藝術形式打動觀眾,使他們對京劇和中國文化發生興趣,實現了有效的文化交流。這樣一部小成本制作、演職人員精簡的創作,符合國際演出的市場規律,是京劇走出國門,參與海外演出市場的一次有益嘗試。
隨著國內文藝演出市場的日益繁榮,豐富多樣的世界藝術濟濟一堂,為觀眾提供了高品質的藝術享受和更多元化的選擇。作為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京劇藝術在國內也需要不斷吸引新的戲迷。在海外演出大獲成功之后,京劇《王子復仇記》如何得到國內新老戲迷的肯定,成為擺在創作團隊面前的新挑戰。觀眾群體的擴大為京劇《王子復仇記》提出了更高的藝術要求,如何使演繹異域內容的新編戲,京劇味道更醇厚、地道,還需要在演出過程中不斷錘煉、打磨。
人類的感情是共通的,高水平的藝術不分國界。京劇《王子復仇記》是中西經典文化藝術交流的一個美好側影。愿經典的文學作品和精致的藝術創作,打動更多海內外觀眾的心。
資料塊
新編京劇《王子復仇記》
——根據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朱生豪漢譯本改編
莎士比亞經典的純京劇化演繹
十余年游歷全球多個國家及城市
2011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頒發“先驅天使獎”
文化部優秀出口文化產品項目
最年輕一代京劇人傾心打造
劇情簡介
赤城國國王雍伯猝死,他的兄弟雍叔迎娶了王后姜戎,登上王位。王子子丹從自己父親鬼魂那里得知了叔父殺兄奪位、騙取母后的真相,他的理想破滅,人間的罪惡和對生命的思考將他推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藝術特色
將莎士比亞的名作改編為京劇,是一次東西方戲劇的交匯,也是一次文化的對話?!锻踝訌统鹩洝肥且淮渭兙﹦』膰L試,在舞臺呈現上嚴格遵守京劇寫意和虛擬的美學原則,致力于對京劇表現法則的深入開掘,以強有力的程式化的表演塑造人物,追求簡約、空靈、寫意的藝術風格。
出訪國家 演出時間
丹麥(克隆堡) 2005.7.30 - 8.2
荷蘭(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5.9.29 - 10.5
德國(科?。?/p>
Kolner Philharmonie(Cologne,Germany) 2007.5.13
荷蘭(海牙)
Lucent Dance Theatre(Hague,the Netherlands) 2007.5.16
西班牙(阿瑪格羅)
Theatro Municipal (Almagro,Spain) 2007.7.20 - 7.21
西班牙(奧爾梅多) 2007.7.24
西班牙(桑塔蘇珊娜) 2007.7.28
法國(巴黎)
Mogador Theater/ UNEFCO Hall (Paris, France) 2008.2.11 - 2.14
德國(漢堡)
Kampnagel Theatre(Hamburg ,Germany) 2008.2.16
英國(愛丁堡)
Edinburgh Festival Theatre(Edinburgh,United Kingdom) 2011.8.19 - 8.21
墨西哥(墨西哥城 國家大劇院)
墨西哥(瓜納華托市 華雷斯劇院)
墨西哥(萊昂 Fox中心劇場) 2012.10.9 - 10.30
厄瓜多爾 (基多市 蘇克雷劇院)
哥倫比亞 (首都波哥大 圣多明戈大劇院)
智利 (圣地亞哥)
Teatro Nescafé de las Artes ( Santiago,Chile)
智利 (安托法加斯塔)
Ruinas de Huanchaca( Antofagasta,Chile)
智利 (伊基克)
Plaza 21 de mayo (Iquique ,Chile) 2014.1.6-1.22
加拿大 (魁北克省蒙特利爾 梅松納夫大劇院)
加拿大 (多倫多 何伯釗劇院) 2014.2.26-3.7
美國(芝加哥哈里斯劇院)
美國(普渡藝術學院) 2016.9.21-9.30
加拿大(多倫多 埃爾金及冬季花園劇院)
加拿大(多倫多 伊莎貝爾巴德劇院)
2016.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