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 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發展也日趨成熟,在科技發展下,農業發展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相比傳統人工栽培,機插技術不僅有效地降低人工投入、還能使該地區水稻達到高產高效的效果。以我國蘇北地區水稻機插技術為例,分析了當前機插技術對水稻的種植優勢,闡述了機插水稻的種植要點,總結了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技術應用步驟及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有利因素;種植要點;應用要點;蘇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56-01
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水稻是我國重要農作物之一,廣泛種植在我國多個省份,我國黃淮海地區、東北地區和南方稻作區是我國三大糧食主產區,也是三大水稻產區,這3個地區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分別占全國糧食作物總面積和糧食總產量的63%和67%,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我國高效現代農業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稻機插技術是集農機、農藝融于一體的水稻生產模式,是我國水稻種植區實現水稻栽插機械化的重要舉措,對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水稻機插技術屬于一項節本、高效率的新型栽培技術,在水稻種植區應用該種技術替代傳統手工種植,能明顯提高水稻單位生產量和效益,并且解決水稻種植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工栽插水稻需要人力[1]。本次研究以我國蘇北地區為例,對水稻機插技術的優勢特點、栽培流程以及栽培要點進行分析,總結水稻機插技術適宜推廣要素,以供全國水稻生產區大面積生產應用。
1 有利于水稻機插技術發展的因素
1.1 先進技術實施
江蘇省2013年水稻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6.67萬hm2,也有很多縣(市)開始引進先進種植技術,主要是塑盤旱育養技術、輕簡育秧技術、插秧機技術等,這些技術在水稻種植區成功引進并不斷完善,讓機插秧與拋秧效率明顯升高,相比傳統人工種植,質量也較好,為江蘇省取得了更多的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1.2 勞動力短缺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也開始大量向城市轉移,在農村農忙時節就會出現農村勞動力稀缺,導致人工栽植工價上升,沒有穩定的勞動力做工,同時,人工栽植速度也比較慢,栽植質量明顯較差,缺乏季節保證。
1.3 專業化服務異軍突起
在栽植管理、育秧、耕整地、運輸、收割作業等水稻生產流程上,商業化服務為機插秧的推廣提供機遇,這也讓水稻種植區的水稻生產流程呈現出商業色彩。
2 機插水稻種植要點分析
2.1 成穗數量多
水稻種植采用機插栽植技術以后,水稻幼苗在3片葉時就會開始分蘗,分蘗的過程也比較快。機插栽植技術相比傳統人工栽植,插秧后分蘗的發生率比較低,甚至不發生分蘗,并且在以后的幾個分蘗發生率繼續偏低,但到第5、6位蘗時發生率會提高,這時水稻的成穗率也就會上漲。水稻的成穗是高產栽植的一個重要階段[2]。相比傳統人工種植,水稻的成苗期和高峰成苗期也會提前1個葉齡。也就說,采用機插栽植技術能讓秧苗分蘗數量增加,從而增加水稻成穗數量,繼而增加產量。
2.2 生育期較短
水稻種植需要通過水分、肥料、土壤、陽光等多種因素的統籌管理。有些水稻品種本身生育期比較長,水稻機插種植方式也會受到這些水稻品種的影響和制約[3]。水稻采用機插種植方式會比水稻采用傳統種植方式晚一些,播種期比較晚,較原來的播種時間上延遲15~20 d,造成水稻全生育期比傳統人工栽培的時間少10~15 d,推遲水稻的成熟期與抽穗期,至少比傳統人工種植推遲15 d。因此,在進行水稻機插栽植技術應用時,就不應該選擇生育期比較長的水稻品種。
2.3 草害會增加
在水稻種植時,由于采用機械種植方式,田間比較適合雜草生長。特別是在水稻秧苗階段,由于機插種植方式后田間空隙比較大,而此時也是雜草生長的最好時期,就會滋生雜草的生長,很容易發生草害[4]。采用機插種植,有2個階段比較容易發生草害,一是機插栽植后曬田灌小水時,此時田間空隙還比較大,適合雜草生長;二是秧苗在生長旺期,要對秧苗進行施肥、灌水等,雜草也會吸收同樣的肥料、水分。因此,水稻種植時在這2個階段要特別注意除草。
3 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技術應用步驟及要點
3.1 培育良種壯苗
在實施商品化標準育秧和機械插秧后,對秧苗的質量要求明顯增高。再加上水稻機插栽植技術對秧苗素質要求比較嚴格,如果在機插栽植時選用的秧苗素質較差,秧齡、高度等達不到機插栽植技術的秧苗素質標準,就難以保證秧苗機插栽植后的成活率。因此,機插栽植的秧苗秧齡、整齊度、密度、高度等方面都需嚴格遵照著特殊要求進行培育[5]。只有按照技術規范才能培育出高質量、高標準的機插栽植秧苗,確保機插栽植技術的有序。
3.2 栽植前準備工作
秧苗選取葉齡3片以上,秧苗健康、特別秧苗根部應該盤結有力,確保秧苗的整齊度。應選擇排灌方便、地塊相對平整、土壤肥沃的田塊作育秧苗床。秧田、大田之比為1∶100,同時保證田間平整。并將選好的秧苗做好分植準備,確保秧苗機插栽植后的成活率,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后進行育秧[6]。
3.3 育秧環節
首先應確定播期,根據茬口的騰茬時間、秧苗的適宜秧齡和品種的栽植適期進行推算。9月、10月上旬是蘇北地區水稻的最佳結實期。其次確定秧齡,選擇的秧苗品種不宜生育期太長,水稻生長季節相對較緊,根據蘇北地區機插秧苗的生長發育規律和麥稻兩熟制的特點,為提高秧苗素質,應適當延長機插秧苗的生長期。最后確定播種量,秧苗的播種量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播量與秧苗素質密切相關。播量過小,秧苗素質較高,但秧苗數量較少,無法滿足高產要求。播量過大,田間苗數過多,相互擁擠,秧苗素質差。因此在確定播種量時必須科學確定播量[7]。
3.4 病蟲害防治
一旦發現病蟲害就要及時采取藥物治療或者生物方式進行防治,也可以在災害發生前進行病蟲害的預防。應針對不同水稻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施藥方法[8],科學防治水稻病蟲,對葉色淺、群體生長量小的可多施,反之則少施,增強功能葉的光合作用,確保水稻成熟期稈青籽黃熟色好,在不影響水稻生長的前提下確保高產、穩產。草害發生階段主要有2個階段,要及時進行防除。
4 參考文獻
[1] 張洪程,龔金龍.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討[J].中國農業科學,2014(7):1273-1289.
[2] 顏鳳亞,陳潔.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探討[J].北方水稻,2014(5):47-48.
[3] 許洪富.水稻缽苗育秧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6(4):20-22.
[4] 鈕紅霞,林付根,趙陽,等.機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的病蟲害防控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191-192.
[5] 董建國.鹽城市亭湖區水稻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4):97.
[6] 岑新杰,符策強,韓義勝,等.弱感光型雜交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農業科技通訊,2015(9):199-200.
[7] 吳俊杰,張德浩,周伶俐,等.麥茬機插水稻淮稻9號高產栽培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9(1):22-23.
[8] 蘭陸壽.機插水稻生育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