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劍鋒
列寧曾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一戰前,俄國雖然號稱世界第五大工業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全國人口的80%是農民,出口額的74%是農產品和木材。同英、法、美、德等西方列強相比,俄國工業不僅技術上非常落后,而且對外國的依賴性很大。戰前,俄國從外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設備和車床的自給率不到33%。全國40%的冶金工業、50%的化學工業、90%的采礦工業和幾乎100%的石油工業都是外資。就規模來說,俄國工業只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2.7%,僅有美國的7%,德國的17%,英國的22%,法國的40%。

東線俄軍陣地前線
在政治上,沙皇俄國更是黑暗和反動。沙皇尼古拉二世治國無方,鎮壓革命卻非常兇殘,得了一個“血腥沙皇”的綽號。他曾殘酷地鎮壓了1905年的革命,把成千上萬人送往刑場和流放地。但國內反抗沙皇的斗爭仍風起云涌,工人的罷工運動更是聲勢浩大。根據官方大大縮水了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5萬人,而在1913年有88.7萬人。尼古拉二世把俄國拖入一戰,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國內的階級矛盾。
最后一次野蠻的火花
正如十年前的日俄戰爭一樣,一戰喚起了俄國人的愛國熱情。全國各城市都停止了罷工。工人扔掉了象征革命的紅旗,而捧起了尼古拉二世的肖像。全國城鄉響徹著同一個聲音:“一切為了保衛神圣的俄羅斯,一切為了我們的國家、信仰和沙皇。”首都居民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支持沙皇政府對德奧的作戰。“打倒德國”的口號響徹首都天空。1914年7月26日,尼古拉二世來到俄國杜馬議會。議員們一起向沙皇狂熱地致敬,擁護政府進行這場帝國主義戰爭。在議會一片歇斯底里的“愛國”聲浪中,也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曲調:社會民主工黨的議員按照領袖列寧的指示,當場退場以表示對進行帝國主義戰爭的抗議。他們發表的宣言給沙皇潑了一瓢冷水:“這場戰爭將徹底擦亮歐洲民眾的眼睛,他們將看清使他們遭受苦難的暴力和壓迫的真正根源,這是最后一次野蠻的火花。”
一戰爆發后,由于俄國工業在規模和技術上的落后,根本無法為前線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當時,前線每月需要2.5億發子彈,但俄國每月只能制造4000萬發;前線每月需要150萬發炮彈,但俄國每月只能制造5萬發。1915年8月,前線俄軍約有1/3的士兵沒有槍支,只能等待從陣亡或受傷的同伴手中接過武器。在德軍壓倒優勢的大炮和機槍面前,無數俄國士兵化為戰場上的冤魂。僅在戰爭的第一年,俄國軍隊戰死疆場的就達140萬人,另有97.5萬人進了德奧的戰俘營。前線的屢戰屢敗和巨大傷亡,很快使民眾的“愛國激情”冷卻下來,促使人民思考這場戰爭的本質。反戰運動開始在前線和國內不斷出現。
戰爭使俄國國內的經濟嚴重惡化。為了支付龐大的戰爭費用,沙皇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和濫發紙幣,導致外債猛增和通貨膨漲,給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由于能源和原材料被優先用于軍工,大量的工業企業在戰爭中破產倒閉。戰爭期間,近半數的勞動力被征召入伍,約200萬馬匹和其他牲畜被調為軍用,導致了國內糧食產量的大幅度下降。這直接造成食物的短缺和價格飛漲,城市面包店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全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如布爾什維克所預言的,這場戰爭成了沙皇制度垮臺的催化劑。

191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家人合影
“打倒沙皇君主制”
1915年9月,為了挽救前線的接連失敗,沙皇親自擔任了俄軍最高統帥。這樣一來,他就必須自己承擔打敗仗的責任,而不能像以前那樣尋找替罪羊了,結果是他在國人面前更加威信掃地。沙皇御駕親征的另一個后果是,由于他長年待在前線的大本營里,使首都的宮廷完全被皇后把持。這位皇后寵信一位妖僧拉斯普京,任由他穢亂宮廷、干預朝政,致使原本就腐朽不堪的沙皇政權雪上加霜。俄國著名作家果戈里曾在他的作品中,把俄羅斯描寫成到處是貪官和污吏。
拉斯普京的胡作非為,使俄國的貴族們終于忍無可忍。尤蘇波夫親王、德米特里大公等人密謀除掉他。1916年12月29日,尤蘇波夫以他美麗的妻子為誘餌,將拉斯普京誘到他的宮殿里殺死。事發后,整個俄國首都人人稱快,而沙皇夫婦卻如喪考妣,下令逮捕了幾位謀殺者。德米特里大公的父親來到沙皇面前,向這位侄兒請求赦免自己的兒子。尼古拉二世問答他說:“任何人都無權殺人。”這位皇叔怒不可遏地斥責他說:“任何人都無權殺人,只有你這個行過登基涂油儀式的君主除外,你在縱酒與打臺球之余,大筆一揮,就判處成千上萬人死刑!”最后,尤蘇波夫親王和德米特里大公被流放外地。
拉斯普京事件,充分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透頂,使搖搖欲墜的沙皇政權更雪上加霜。當時,有識見的人都看出沙皇垮臺已迫在眉睫。12月末,尼古拉二世的堂叔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在首都的一家貴族俱樂部里宣稱:“元月1日,皇族的所有人按制度都要在冬宮團聚,親吻皇后的玉手。但1917年的元月我不會去那兒!讓那些奸臣們去吻這個壞女人的手吧!……她就是那條人們經常談論的,但誰也沒見過的多頭毒蛇。”第二天,宮庭的事務大臣向這位親王宣布,沙皇命令將他流放到外地2個月。這位親王嘲笑說:“我將會提前返回首都,因為過不了兩個月皇位就要被推翻。”親王在流放途中遇到了一位杜馬議員,這位議員也預言說:“(沙皇)很快就要徹底垮臺了!”
1916~1917年的冬季是嚴寒而漫長的。1200英里長的俄軍戰線上,幾百萬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熬著這酷寒的冬季。前方的士兵忍饑挨餓,后方的人民食不裹腹。俄國革命的風暴終于開始了。1917年年初,俄國的罷工達到了戰時的最大規模。1917年1月9日,即著名的“流血星期日”紀念日,僅彼得格勒城就有15萬人罷工。罷工的巨浪席卷俄國的各大城市。在這些示威游行中,“反對戰爭!”“打倒沙皇君主制!”的口號響徹天空。就連駐軍也對罷工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