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千++史士偉
摘要 小麥—水稻輪作模式下進行不同秸稈還田并減量施用化學肥料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秸稈全量還田下,降低習慣性用肥量,可以取得高產,并能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
關鍵詞 秸稈還田;減量施肥;水稻;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25-01
小麥收割后,將小麥秸稈切碎還田,利用小麥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氮、磷、鉀等元素,為水稻生長提供養分,從而減少無機肥施用量,提高作物的產量。一是能避免焚燒秸稈導致的環境污染[1];二是通過減少化學肥料的投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淮安區仇橋鎮賀劉村進行,土質為黃泛沖積物砂壤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質:有機質16.8 g/kg,含氮0.104 g/kg,有效磷13.8 mg/kg,速效鉀88 mg/kg,有效鋅1.28 mg/kg,有效硫98 mg/kg,有效銅1.77 mg/kg,pH值7.43。
1.2 試驗設計
設秸稈全量還田(A2)和半量還田(A1)2個主區,主區內均設常規施肥(B1)、80%減量施肥(B2)、50%減量施肥(B3)3個互交處理,共6個處理。常規施肥是按當地習慣施肥。供試水稻品種為淮稻5號。試驗主區為666.6 m2,均采用機插,每軟盤播種量為150 g,6月5日播種,6月24日移栽。機插規格為30 cm×12 cm,秸稈還田深度在15 cm左右,互交處理面積為30 cm2,小區間用筑埂用地膜包裹隔開,單灌單排,不設重復。
1.3 試驗實施
秸稈半量還田用人工收割,脫粒,稱重,減半均勻地撒入試驗區內。全量還田用機械收割,切碎均勻施入。常規施肥:施純N 460.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氮肥運籌比例基蘗肥∶穗肥=6∶4,磷、鉀肥一次性作基肥,80%和50%減量施肥氮肥運籌比例基蘗肥∶穗肥=6∶4,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分蘗肥分別在移栽后7 d(新長出2張葉片)、12 d(新長出3張葉片)各施50%。穗肥在倒4葉和倒2葉時等量施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秸稈還田量及減量施肥對水稻基蘗動態的影響
機插后10 d秧苗莖蘗數增加比較慢,10~30 d莖蘗數上升較快,達到高峰后慢慢退化,60 d基本穩定。秸稈半量還田減量施肥不同時期的莖蘗數表現為處理A1B1>處理A1B2>處理A1B3。全量還田減量施肥的不同時期的莖蘗數表現為處理A2B1>處理A2B2>處理A2B3。就秸稈還田對水稻莖蘗數的影響來說,處理A1>處理A2。
2.2 不同秸稈還量及減量施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秸稈還田量及減量施肥,有效穗數隨著秸稈還田量的增加和肥料的減少而減少。而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結實率都是隨著秸稈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減量施肥的情況下,穗實粒數、千粒重均以處理B2為佳。
3 結論與討論
秸稈還田對水稻產量的作用明顯,主要表現為在水稻生長前期對水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稻的分蘗發蔸較慢;但后期有促進水稻生長的作用[2]。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秸稈還田量的增加,秸稈對水稻前期的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但水稻的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這與張洪熙等[3]研究指出的秸稈還田對水稻穗數均有下降,每穗粒數、千粒重均有增加,產量均顯著提高是一致的。說明秸稈還田有利于爭大穗、取高產,對水稻的增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4]。
秸稈還田前期,由于氣溫偏高,田間保有水層,加速秸稈的腐爛。在秸稈腐爛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的氮素,致使水稻前期生長慢,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水稻的生育前期要加大氮素的投入。抵沖秸稈在腐爛過程中與水稻爭肥的現象,促進水稻的有效分蘗[5-6]。
本試驗結果表明,秸稈全量還田對水稻的增產作用明顯。全量秸稈還田的有效穗數較半量秸稈還田減少了11.12萬穗/hm2、穗實粒數增加了5.00粒、千粒重增加了0.70 g、產量增幅4.35%。如果肥料投入再科學一些,在穗數增加的情況下,秸稈全量還田的產量增幅還會再大一些。
同等的秸稈還田不同的施肥量對機插水稻的產量作用明顯。常規施肥處理施肥量大,田間基本苗群體過大,密度大,無效分蘗、高位分蘗多,病蟲害增加,穗粒數、千粒重、結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利于取得高產。減量80%施肥處理穗粒數、千粒重、結實率均能反映淮稻5號的特征。但單位面積穗數如能再提高一些,產量會更加理想,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減量50%施肥處理施肥量小,單位面積穗數、穗實粒數明顯不夠,水稻在幾個需肥高峰期有明顯的落黃現象,不利于取得高產。
全量麥草還田及減量施肥應掌握好肥水運籌。及時擱田,以氣調肥。充分利用好水、肥、氣,調節好水稻的源、流、庫,完全可以在減肥的情況取得高產,乃至更高產。
4 參考文獻
[1] 張振江.長期麥稈直接還田對作物產量與土壤肥料的影響[J].土壤通報,1998(4):11-12.
[2] 錢洪斌,韓春貴,錢存進,等.麥秸稈還田對水稻生長的影響[J].上海農業學報,2000(17):59-65.
[3] 張洪熙,趙步洪,杜永林,等.小麥秸稈還田條件下輕簡栽培水稻的生長特征[J].中國水稻科學,2008,22(6):603-609.
[4] 裴鵬剛,張均華,朱練峰,等.秸稈還田對水稻固碳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4(10):2885-2891.
[5] 葛立立,王康君,范苗苗,等.秸稈還田對土壤培肥與水稻產量和米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2(12):1-6.
[6] 徐國偉,談桂露,王志琴,等.秸稈還田與實地氮肥管理對直播水稻產量、品質及氮肥利用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9(8):2736-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