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院


摘要 為進一步選擇和優化民權縣小麥生產中的施肥最佳配方,實現小麥氮、磷、鉀動態平衡施肥,根據河南省小麥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方案及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2016年在民權縣安排小麥優化配方施肥田間示范試驗。結果表明:3個配方施肥區小麥的綜合性狀表現均優于習慣施肥區,較習慣施肥區增產6.87%~11.92%。在實際生產中小麥的施肥配方要依據土壤的供肥性能和不同產量的小麥需肥特性,合理調配氮、磷、鉀肥的用量,采用適當的施肥方法,以提高小麥產量水平。
關鍵詞 小麥;優化配方施肥;田間示范;產量;河南民權;2016年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34-01
民權縣位于商丘市西部,總耕地面積80 533.33 hm2,常年小麥種植面積6.8萬hm2。自2008年小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開始實施至2016年,全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已達6萬hm2以上,平均產量突破7 500 kg/hm2。為進一步選擇和優化民權縣小麥生產中的施肥最佳配方,實現小麥的氮、磷、鉀動態平衡施肥,根據河南省小麥肥料效應田間試驗方案及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1-2],2016年在民權縣安排小麥優化配方施肥田間示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林七鄉付莊村某農戶責任田中,土質中壤,土壤含有機質18.4 g/kg、全氮1.29 g/kg、速效磷15.5 mg/kg、速效鉀190 mg/kg、緩效鉀553 mg/kg。土壤無障礙層。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試驗地遠離村莊,周圍無樹木遮蔭。
1.2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周麥27。配方區氮肥選擇尿素(含純N 46%),磷肥選用過磷酸鈣(含P2O5 12%),鉀肥選用氯化鉀(含K2O 60%)。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空白區:不施肥作對照(CK);常規施肥區:底肥施用復合肥(28-6-6)750 kg/hm2,即底肥施用純N、P2O5、K2O量分別為210、45、45 kg/hm2,追肥施入尿素375 kg/hm2;配方施肥區一:施用純N、P2O5、K2O的量分別為300、180、150 kg/hm2;配方施肥區二:施用純N、P2O5、K2O的量分別為270、150、90 kg/hm2;配方施肥區三:施用純N、P2O5、K2O的量分別為240、120、90 kg/hm2。除常規施肥區返青期追施尿素375 kg/hm2外,試驗各配方處理小區磷、鉀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返青期追施。小區面積100 m2,據此計算各處理小區氮、磷、鉀肥施用量(表1)。
該試驗不底施有機肥,小區在區組內隨機排列[3-4]。各小區間設埂防竄水竄肥,試驗地設有排水溝,試驗地四周設1 m保護行。
1.4 試驗實施
2015年10月10日旋耕整地。2015年10月15日播種,品種為周麥27,播種量為187.5 kg/hm2,播種方法為機播。2015年10月10日施肥,施肥方法為底施。2016年3月26日施追肥。2015年11月5日、2016年2月28日2次灌水。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土壤樣品采集以整個試驗田為采樣單元,采用對角線法均勻布點,取0~20 cm耕層土壤,按四分法取1 kg帶回室內風干、磨細、過篩、裝瓶、標簽,送往省站指定的化驗室分析化驗土壤的常規6項等。收獲時每小區均布5點,每點取20株量取株高、穗長、穗粒數并計測密度。試驗各小區取3 m2植株帶回室內風干,脫粒后計重[5-6]。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處理區小麥的株高、穗長以空白區(CK)最低,配方區一最佳。常規區與其他3個配方處理區小麥的株高、穗長相比較,3個配方處理區更為優異。3個配方處理區之間小麥的株高、穗長沒有太大差異。據此可知,氮、磷、鉀均衡施肥對小麥的株高、穗長產生重要影響。由于常規區重氮肥施用而輕磷鉀肥,因此,配方處理區調減氮肥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從而取得良好的施肥效果。
2.2 不同施肥處理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配方區一產量較空白區(CK)增加1 790 kg/hm2,增幅28.92%;較常規施肥區增加850 kg/hm2,增幅11.92%。配方二較空白區(CK)增產1 590 kg/hm2,增幅25.69%;較常規施肥區增加650 kg/hm2,增幅9.12%。配方三產量較空白區(CK)增加1 430 kg/hm2,增幅23.10%;較常規施肥區增加490 kg/hm2,增幅6.87%。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3個配方施肥區小麥的農藝性狀、產量結構性狀及產量均優于習慣施肥區。由于此次試驗的習慣區偏重于氮肥而輕磷、鉀肥的施用,存在盲目施肥的現象,而配方區氮、磷、鉀肥兼顧,采用了平衡施肥的方法。配方一(純N、P2O5、K2O用量分別為300、180、150 kg/hm2)施肥量略大,投資略高,建議中、下等肥力即常年小麥產量水平4 500 kg/hm2以下地塊考慮采用;配方二(純N、P2O5、K2O用量分別為270、150、90 kg/hm2)、配方三(純N、P2O5、K2O用量分別為240、120、90 kg/hm2)建議中、上等肥力即常年小麥產量水平在6 000 kg/hm2以上地塊考慮采用。當然在實際生產中小麥的施肥配方不能局限于此,只有依據土壤的供肥性能和不同產量的小麥需肥特性,合理調配氮、磷、鉀肥的用量。采用適當的施肥方法是提高小麥產量水平的重要途徑。
4 參考文獻
[1] 孫義安.測土配方施肥與“一炮轟”施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5(10):60-61.
[2] 張曉建.利用“3414”試驗設計進行小麥測土配方施肥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13(1):104-105.
[3] 郭榮海,齊建俊,許增海,等.小麥測土配方施肥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10(8):67-68.
[4] 葉國平,翁雪芳,張海林,等.小麥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29.
[5] 王小軍.不同土壤肥力配方施肥對淮南小麥產量、品質及肥料吸收利用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08.
[6] 李永林,秦海興,鄭衛星,等.中等肥力土壤小麥配方施肥試驗[J].河南農業科學,1987(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