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君

【摘 要】 目的:探討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合理應用。方法:將我院135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且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統計,分析、觀察不良反應。結果:口服用藥比例為31.85%,靜脈給藥68.15%,在不良反應方面,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8.52%,依諾沙星最低(5.19%);神經系統比例為23.70%,消化系統24.44%,呼吸系統12.59%,變態反應所占比例最高,為39.26%。結論:在喹諾酮類抗菌藥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神經、呼吸、消化系統等不良反應,臨床應規范使用,予以監管措施,降低不良后果發生風險。
【關鍵詞】 臨床合理用藥 不良反應 喹諾酮類抗菌藥
Adverse reactions of quinolone antibiotics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quinolone antibiotic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35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quinolone antibiotics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oral administration was 31.85% and 68.15%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 adverse reaction, levofloxacin was the highest, reaching 38.52%, enoxacin was the lowest (5.19%), the nervous system was 23.70%, digestive system was 24.44% %, Respiratory system 12.59%,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allergy, 39.26%. Conclusio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quinolone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ervous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may occur. The clinical us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nd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Key words]: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dverse reactions;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drugs
喹諾酮類藥物是人工合成抗炎藥,基本結構中含有4-喹諾酮,主要是通過對DNA解旋酶進行抑制[1],在細菌靶點發揮作用后,阻斷遺傳分子復制過程,達到滅菌目的。此藥物具有毒性小、抗菌譜廣、使用方便以及效果確切等優勢,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故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也隨之增高。本文旨在探討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及合理用藥。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135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均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不良反應,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所有患者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75:60,年齡最大77歲,最小16歲,平均(49.19±5.65)歲;45例為呼吸道感染,24例為消化系統感染,21例泌尿道感染,20例為外科術后感染,25例為婦科感染;不良反應中,5例為重度,77例為輕度,53例為中度,經相應處理后,基本恢復正常;其中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有34例,高中有48例,大學及以上有53例。
1.2 方法
對所有應用喹諾酮類抗菌藥患者進行統計,并分析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藥物用量、用法、不良反應種類以及具體病情實施相應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給藥途徑、藥物不同種類的不良反應以及不良反應種類。
1.4 統計學處理
將給藥途徑、藥物不同種類的不良反應以及不良反應類型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均為計數資料,以(%)表示。
2 結果
2.1 藥物不同種類不良反應情況
研究發現,135例中43例為口服用藥(31.85%),92例為靜脈給藥(68.15%)。藥物使用過程中,口服大部分可取得較佳治療效果,但部分藥物存在光敏反應,需予以靜脈用藥或者避光處理。
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方面,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8.52%,其次是加替沙星(23.70%),最低為依諾沙星,僅為5.19%,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應類型及臨床表現
結果可知,135例研究對象中,32例不良反應為神經系統,概率為23.70%,患者主要出現步態不穩、心悸、頭暈等癥狀;33例為消化系統,占24.44%,主要表現為嘔吐、惡心、腹脹、腹瀉及腹痛;17例為呼吸系統,比例為12.59%,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表現;53例變態反應所占比例最高,為39.26%,主要癥狀為蕁麻疹、皮膚瘙癢、紅斑等,顯示神經、呼吸、消化系統均會受累,同時還會導致變態反應,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萘啶酸作為首個喹諾酮類藥物[2~3],早于1962年已被合成制得,之后不斷衍生出各類新品種,在抗感染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此類藥物均能夠有效抑制相關酶類活性,進而阻止與信息遺傳相關的蛋白質、信使RNA產生、釋放[4],此時靶細胞會變為絲狀,進而成為液泡,起到殺滅病原體的作用,另外,還能夠活化外切酶,達到阻斷信息復制、降解遺傳物質的目的。
喹諾酮類抗菌藥抗菌譜較廣,對腸道桿菌、流感桿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革蘭氏陽性菌均可起效,且效果較佳,且尤適用于革蘭氏陰性菌感染[5],其中在傷寒及結核的治療上,較頭孢類及氧氟沙星而言,司氟沙星效果顯著。藥物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注射、口服,吸收度較高,在體液或者血液中均能夠保證一定時間內的藥物殺菌或抑菌濃度,且質粒傳導耐藥性不會對此類藥物產生影響[6],故較其他藥物而言,此類藥物交叉耐藥性風險極低。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喹諾酮類藥物通常應用于泌尿及呼吸系統、關節、皮膚等部位的感染,還經常作為疾病預防用藥。在呼吸道中,主要用于治療急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獲得性肺炎,此類疾病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鏈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等所致;泌尿系統疾病中,主要致病菌為大腸埃希菌,需重點注意的是,此類疾病耐藥性的發生概率大于百分之五十,故臨床應用過程中應在疾病初期進行早期治療,或者應用于無喹諾酮類用藥史患者中;皮膚感染治療中[7~8],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為主要的病原體,一般需要進行全身給藥,此類藥物優勢明顯;感染發生于骨與骨關節,主要是因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相應藥物,保證局部藥物濃度。
在不良反應方面,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反應在藥物使用后的兩至四個小時內發生,中樞、泌尿、免疫、消化等多個系統均可受累,但是一般予以對癥處理或停藥后,即可恢復正常。在多種不良反應中,消化系統出現概率最大,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痛、嘔吐、胃部不適等主要現象;心臟毒性多見于女性或者老年人群,通常有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表現;出現頭疼、頭暈、乏力、失眠、視覺異常等表現時提示神經系統受累,甚至有患者會伴有恐懼、神經錯亂以及譫妄等臨床表現,加之此類藥物還會對γ-氨基丁酸產生一定抑制作用,故可能會導致癲癇、痙攣等疾病,用藥時應嚴格按照藥物禁忌執行;藥物大劑量或者長期使用則極有可能損害肝臟,臨床應用時注意,必要時可檢查肝功能;另外,此類藥物還會導致軟骨磨損、關節變形,還可滲透乳汁;還會出現光敏毒性及皮膚疾病,藥物使用時,可予以避光操作或者靜脈給藥,減少不良后果。同時,長時間用藥、免疫功能較差患者極有可能會引起二重感染,需重點注意。
針對各類不良反應,臨床應注意根據抗菌譜以及藥敏實驗結果選擇藥物,切勿濫用,盡量不要進行預防性用藥;分析藥物動力學后,合理選擇給藥途徑,盡可能減少用藥次數,適當延長間隔時間,保證治療有效性的同時,避免不良反應,感染較輕則應予以口服治療;聯合用藥時,應嚴格掌握藥物適用范圍,注意不同種類的相互作用,預防聯用毒性的發生,盡量提高協同作用。
本文結果中,口服用藥比例為31.85%,靜脈給藥68.15%,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8.52%,依諾沙星最低(5.19%);神經系統比例為23.70%,消化系統24.44%,呼吸系統12.59%,變態反應比例最高,為39.26%。
綜上,在喹諾酮類抗菌藥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神經、呼吸、消化系統等多種不良反應,臨床應規范使用,加強監管,盡量保證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葉美萍,黃建勝,黃金偉等.致尿路感染的大腸埃希菌耐喹諾酮類抗菌藥的相關耐藥基因及耐藥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5):2600-2602.
[2]邱慧勇,王素芬,張揚文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的藥理作用和臨床合理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9-10.
[3]何鳳球,梁若珈.喹諾酮類抗菌藥治療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16,19(6):1116-1117.
[4]王晨耕.喹諾酮類抗菌藥的合理用藥[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2,20(12):128-129.
[5]孫國偉.喹諾酮類抗菌藥的研究進展[J].醫藥前沿,2016,6(26):13-14.
[6]李宵寧,柴蕓.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作用機制及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5,36(3):97-102.
[7]林浩,李述劍.大腸埃希菌耐喹諾酮類抗菌藥的相關耐藥基因檢測及耐藥機制分析[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6,37(6):263-265.
[8]馬勇.兒童避免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的循證依據[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41(24):1272-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