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
從前有一個張家,時運不濟,父親早故,又遭火燒與水淹,家里窮得叮當響。這一家有三個兒子,都長得虎頭虎腦,眨巴著可愛的大眼睛。但母親掐指一算,全家收入只夠一個人上學,于是狠狠心,將機會給了老大。
“你記住,”母親在村口送別老大時說:“全家勒緊肚皮供了你一個。你在城里好好讀書,若有出頭之日,不要忘了兩個兄弟。”
老大咬住嘴唇,點了點頭。留下來的老二、老三沒有多言。他們知道,只有多掙錢,讓大哥學業(yè)有成,才能帶回全家的希望。
如果這個村子里人都窮,大家會覺得這事順理成章。不巧的是,這村居然還有個李家,牛肥馬壯,地廣田多,還開了榨房和染房,高門大宅里經(jīng)常飄出肉香。
他家三個兒子都在城里上學,遇到學校放假,便穿著皮鞋、戴著墨鏡、哼著小曲回了村。這就有了點麻煩。比方,他們會對張家的老二、老三說:“人生而平等。為什么只有你家老大讀書,而你們在這里做牛做馬?多不公平呵。”
張家老二說:“我們家沒那么多錢……”
“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是把你家老大讀書的錢拿來平分,你們至少都可以穿上皮鞋。”
張家老三說:“我家與你家不同……”
啟蒙者恨鐵不成鋼,搖頭嘆氣地走了。
張家老二倒沒什么,只當一陣風過耳。倒是老三對新名詞有點動心。他不好好砍柴燒炭了,不但鬧著要支錢,要查賬,要分家散伙,還有寧做李家犬不做張家人一類惡語,氣得母親火冒三丈扇了他一耳光。
啟蒙者看看他臉上的紅腫,都十分同情和憤慨:“太專制了吧?太暴力了吧?什么人家呢!”
一晃好些年過去了。張家老大學業(yè)有成,果然有出息,在江湖上打下一片天地,連李家人也刮目相看。
老大沒忘記已故母親的囑托,把兩個兄弟接到城里,陸續(xù)為他們找到生計,還分別蓋上了房子。老二很感激,只有老三嘟嘟噥噥,對房子并不滿意。他相信,如果當年母親是送他讀書,眼下他肯定比老大更威猛,別說幾座房子,就是整個老皇宮或整個金融區(qū),他肯定也可以買下來的。
“好日子你一直過著,大好人這下你也做了。”老三對老大冷笑一聲,“你又有錢財又有善名,左右逢源,好處占盡呵。”
老大聽出話中有音,說不出什么,悶悶地走了。
老大在街上遇到李家三兄弟,三位老校友都同情他:“憑什么說你欠他們的?當初你媽讓你讀書,肯定是你讀得好。退一萬步——他們?yōu)槭裁床荒茏詫W成才?”
老大支吾:“話不能這樣說……”
“誰落后,誰活該。誰受窮,誰狗熊。”
“老三今天只是對房子不太滿意……”
“那是仇富。”
“……”
李家三兄弟還說了一大堆,這些話聽上去不無道理,讓老大思前想后,幾天來無心茶飯。
張家老大的兒子早就不喜歡兩個叔叔,覺得這兩個臭鄉(xiāng)巴佬,特土氣,特不要臉,簡直是血吸蟲。
如果不是給他們找生計蓋房子,父親對兒子何至于出手這樣小氣?別說名牌的球鞋和手表,恐怕早給他一臺紅色法拉利了吧?
他把李家的說辭照搬一大堆,見父親仍默然無語不為所動,便跺著腳威脅:“那好,你把銀行存折交出來,我同你分家,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你反了你?”
“你心里沒我這個兒子,我心里就沒你這個爹。我明天就到李家做兒子去!”
父親臉色大變,一時間胸堵氣結(jié),扇了兒子一耳光。
兒子捂著臉去李家訴苦時,李家三兄弟看看他臉上的紅腫,再次表示同情和憤慨。“太專制了吧?太暴力了吧?什么人家呢!”
就這樣,張家多年來不平靜,即使后來都富裕了,體面了,出人頭地了,但好吃好喝有說有笑也無法使這一家洗脫歷史污名。
至于李家以后的情況,我不知道。
我當然希望李家不要出現(xiàn)夭折,不要出現(xiàn)火災和水災,不要遭遇癌癥和癱瘓……
(摘自“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