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智勇+楊秋生+吳曉峰+李成業+王松柏
摘要 介紹了甘藍型隱性上位核不育系雜交油菜油研2013在永川市的種植表現,闡述了機收點播和免耕直播高產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雜交油菜;油研2013;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湖南永州
中圖分類號 S565.4.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44-01
油研2013是甘藍型隱性上位核不育系雜交油菜新品種,2014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湘審油2014002)。2014—2015年推廣種植7 100 hm2,2015—2016年推廣種植8 500 hm2,2016年累計種植18 000 hm2。經組織測產與調查統計,平均產量為2.4 t/hm2,最高產量達2.56 t/hm2。
1 種植表現
油研2013在湖南省永州市種植,有效株高174.18 cm,一次有效分枝數7.66個,株有效角果數252.93個,角粒數19.5粒,千粒重4.13 g;抗病性好,菌核病發病率5.44%,病毒病發病率0.05%;抗倒性強;油質較好,其芥酸含量為0.7%,硫苷含量為34.68 μmol/g,含油量為42.68%。產量高,全生育期218 d[1]。在2012—2013年湖南省雜交油菜區域試驗中,平均產量2 410.2 kg/hm2,較對照增產5.92%,平均產油量1 103.6 kg/hm2,較對照增產11.02%;在永州市種植產量2 605.3 kg/hm2,產油量1 201.5 kg/hm2。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翻耕點播栽培技術
2.1.1 翻整大田,適時播種。選地勢較平、陽光充足、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塊作大田。將準備種植的大田旋耕平整,除茬,每隔5 m開直溝,溝寬30 cm、深30 cm。每隔3 m垂直于直溝開橫溝1條,溝寬20 cm、深15 cm。田塊四周開邊溝,邊溝距離田埂80 cm。做到三溝相通,便于排灌。在廂面人工打穴,穴距25 cm、深10 cm,一般打3萬~4萬穴/hm2。將有機肥30 t/hm2、尿素50 kg/hm2、過磷酸鈣260 kg/hm2、草木灰1 t/hm2、硼砂16 kg/hm2充分混合后點撒于穴內。9月25日至10月10日進行人工點播,每穴播種6~8粒,然后人工覆土。如遇干旱天氣,在播種1周內無降雨,可進行灌溉保墑促全苗[2],但應采取廂溝灌水浸濕廂面的方式,嚴禁廂面漫灌。
2.1.2 培育壯苗,夠苗定植。根據油研2013的特征特性和幾年的栽培實踐,按照永州市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計算,栽培密度以9萬~12萬株/hm2為宜。出苗后,二葉一心期及時進行間苗,除去穴外雜苗;3~4片真葉時及時進行定苗,保持每穴栽植3株。間苗時,可用15%多效唑粉劑450 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苗床,促進矮壯苗的培育[3]。
2.1.3 科學管肥。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4]。基肥施有機肥37.5~42.0 t/hm2;根據苗勢,追施尿素75~120 kg/hm2提苗。重施蠟肥,施發酵餅肥225~300 kg/hm2或45%復合肥300 kg/hm2防凍。穩施薹肥,薹高17 cm左右時,施尿素75~120 kg/hm2,同時葉面噴施硼肥。巧施花肥,盛花時,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液,以提高千粒重與含油率。
2.1.4 防治病蟲草害。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跳甲和蚜蟲,可用大功臣、蟲殺凈等藥劑防治。春后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蟲,其重點是防治菌核病,在油菜主莖開花95%時,可以用80%多菌靈超微粉1.5 kg/hm2或20%使百克乳油7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霧,7~10 d后用上述藥劑再防治1次。結合農業中耕和化學方法防治雜草,中耕1~2次,消滅雜草,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生長。早施苗肥,促進幼苗生長,以苗壓草。
2.2 免耕直播栽培技術
在屬黏質土壤稻田稻后直播,水稻收獲前10~15 d開溝排水曬田,降低土壤含水量,便于機械操作。水稻收獲后用滅茬機實施秸稈還田。使用小型開溝旋耕機開溝淺旋耕,機械直播。廂寬2 m、開直溝寬30 cm、深30 cm,橫溝寬25 cm、深20 cm,邊溝寬25 cm、深25 cm,邊溝離田埂60 cm。播種量4.5 kg/hm2左右,種植密度45萬株/hm2。
2.2.1 適時播種。10月10日前播種。前茬稻谷收獲后,進行化學除草,2 d后即可播種。采用油菜精量聯合播種機一次性完成開溝、旋耕、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2葉時開始間苗,3葉時用15%多效唑600~750 g/hm2兌水600~750 kg/hm2噴霧,培育壯苗。4葉時開始定苗,5葉時查苗補缺,留苗28~30株/m2。保證有苗27萬~30萬株/hm2。
2.2.2 化學除草。化學除草是油菜免耕直播栽培奪取高產的關鍵。前茬作物收獲后,油菜播種前2~3 d,用乙草胺l 200~1 500 mL/hm2兌水300~450 kg/hm2,或用克無蹤或草甘膦3 750 mL/hm2兌水300~450 kg/hm2噴于廂面與四周田埂雜草上。播種后3 d內,及時采用乙草胺等除草劑進行噴霧防治,實施芽前封閉除草。4~5葉時,用12.5%蓋草能750 mL/hm2,或仙耙750 mL/hm2,或5%精禾草克750~90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5]。
2.2.3 科學施肥。基肥施用參考翻耕點播。追施提苗肥,定苗后結合中耕或雨前施尿素75 kg/hm2提苗;追施蠟肥,雨前追施尿素75~120 kg/hm2;重施薹肥,初薹期追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鉀75~90 kg/hm2。
2.2.4 一促四防。在油菜初花期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5 kg/hm2或咪鮮胺1.5 kg/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750 g/hm2,兌水225 kg/hm2噴施,促進油菜后期生長發育,防花而不實、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濕透熟。
2.3 機械收獲技術
采用分段收獲與機械收獲相結合的收獲技術,當80%的植株已經黃熟,葉片變黃開始干枯,主花序角果呈枇杷黃并富有光澤,且籽粒飽滿時收獲。油菜角果呈半青半黃色,大多數角果內籽粒為黑褐色。在傍晚或者陰天用割曬機割倒,以防主軸和上部分枝角果裂角落粒。此時收獲油菜,產量和品質均可達到較高水平,注意收獲過程要做到輕割、輕放、輕捆、輕運,以減少落粒損失,收獲5~7 d后用油菜撿拾脫粒機脫粒。籽粒水分9%以下時,揚凈后裝袋入庫。
3 參考文獻
[1] 向康福.淺談雜交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14):110.
[2] 陳大倫,張瑞茂,李成業.甘藍型隱性上位核不育系雜交油菜新品種油研2013的選育[J].種子,2014,6(33):102-104.
[3] 文淑中,申勝輝,劉浩.灃油792雜交油菜在桃江縣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57.
[4] 程淑嫻.雜交油菜高產栽培技術[J].農機服務,2015,32(10):76.
[5] 曹滌環.雜交油菜高產配套栽培技術[J].科學種養,2016(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