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智華
摘要 為了篩選出在北安市表現突出的穩產、高產、優質、抗性強的水稻品種,充分發揮自然生產潛力,避免造成光溫資源的浪費及越區引種造成損失的現象發生,將不同水稻品種在北安市通肯河北岸主星鄉紅星村的通鄉路北三積溫帶下限四積溫帶上限區進行了產量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龍粳24、墾稻12表現出分蘗力強,抗逆性強,產量突出,米質深受百姓歡迎,適宜在北安市積溫帶種植推廣。
關鍵詞 水稻品種;三四積溫帶;產量;黑龍江北安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52-01
為了篩選出適合北安市三積溫帶下限四積溫帶上限的積溫選區產量表現突出、抗逆性強、米質受歡迎的水稻品種,特引進不同水稻品種進行產量性狀等方面的對比試驗[1-2]。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北安市主星鄉紅星村紅星屯屯西通鄉路道北,通肯河北岸,屬三積溫帶下限四積溫帶上限。地勢平坦,靠主干渠,水資源豐富,排灌方便。
1.2 試驗材料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共有16個,分別為12葉片的品種牡丹江26、牡丹江27、牡丹江29、墾稻12,11葉片的品種有龍粳24、龍粳25、龍粳26、龍粳27、龍粳29、龍粳31、龍粳35、龍盾104、龍盾107,10葉片的品種有黑粳7、黑粳8、龍粳37。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3-4],不設重復,每小區面積333.33 m2。試驗田的種子處理、秧田播種量及秧田管理與常規田相同。
1.4 試驗實施
機械插秧深施肥,大田旋耕前撒施水稻專用肥(20-16-12)350 kg/hm2,然后機械旋地,使20 cm耕層內均勻有肥,使稻根長到各土層均可吸收到營養,插秧時間為5月中旬,機械插秧規格為30 cm×13 cm,每穴6~7株,南北走向,以利通風。2個不同品種間隔50 cm,一個品種機插一趟,長度為30 m。試驗田的水肥管理及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與大田相同[5-6]。
2 結果與分析
牡丹江26株高89.8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6個,每穴17穗,穗長18 cm,穗總粒數112粒,穗實粒數78粒,結實率70%,千粒重23.5 g,平均產量6 660 kg/hm2。空癟率高,生育期139 d,在本積溫帶不能安全成熟。
牡丹江27株高91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2個,每穴19.2穗,株高97.8 cm,穗長18.6 cm,穗總粒數112.4粒,穗實粒數72粒,結實率64.1%,千粒重25.6 g,平均產量8 430 kg/hm2。生育期142 d。
牡丹江29株高96.3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5個,每穴17穗,穗長16.8 cm,穗總粒數98粒,穗實粒數76粒,結實率77.5%,千粒重23 g,平均產量7 065 kg/hm2。生育期136 d,在本積溫帶不能安全成熟。
墾稻12株高95.4 cm,分蘗力較強,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7個,每穴22.2穗,穗長17.6 cm,穗總粒數84粒,穗實粒數72粒,結實率85.7%,千粒重27 g,平均產量10 275 kg/hm2。生育期133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且產量表現突出,米質深受當地百姓歡迎,建議在本積溫帶推廣種植。
龍粳24株高90 cm,葉片上舉,活稈成熟,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7個,每穴22.2穗,穗長18 cm,穗總粒數87粒,穗實粒數76粒,結實率87%,千粒重26 g,平均產量10 410 kg/hm2。生育期134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且產量表現突出,米質深受當地百姓歡迎,建議在本積溫帶推廣種植。
龍粳25株高89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2個,每穴19.2穗,穗長18 cm,穗總粒數84粒,穗實粒數70粒,結實率83%,千粒重26 g,平均產量8 295 kg/hm2。生育期135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26株高89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1個,每穴18.6穗,穗長15 cm,穗總粒數82粒,穗實粒數67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7 g,平均產量8 010 kg/hm2。生育期135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27株高89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1個,每穴18.6穗,穗長16 cm,穗總粒數80粒,穗實粒數65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7 g,平均產量7 785 kg/hm2。生育期128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29株高89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1個,每穴18.6穗,穗長15 cm,穗總粒數82粒,穗實粒數67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7 g,平均產量8 010 kg/hm2。生育期135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31株高92.3 cm,抗稻瘟病性較強,分蘗力較強,有效分蘗2.1個,每穴18.6穗,穗長19 cm,穗總粒數86.5粒,穗實粒數69粒,結實率79.8%,千粒重26.3 g,平均產量8 040 kg/hm2。生育期130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35株高90.7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3個,每穴19.8穗,穗長18 cm,穗總粒數79粒,穗實粒數67粒,結實率84.8%,千粒重26 g,平均產量8 205 kg/hm2。生育期130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產量偏低。
龍盾104株高92 cm,抗稻瘟病性較強,稈強抗倒伏能力強,有效分蘗2.0個,每穴18穗,穗長17 cm,穗總粒數85粒,穗實粒數66粒,結實率77.6%,千粒重25.6 g,平均產量7 230 kg/hm2。生育期133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盾107株高96.4 cm,抗稻瘟病性較強,有效分蘗2.2個,每穴19.2穗,穗長19 cm,穗總粒數97.4粒,穗實粒數75粒,結實率77%,千粒重25.3 g,平均產量8 670 kg/hm2。生育期127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黑粳7株高98.9 cm,稈軟,抗稻瘟病性中等,有效分蘗數2.4個,每穴20.4穗,穗長19.1 cm,穗總粒數96粒,穗實粒數70粒,結實率72.9%,千粒重25 g,平均產量8 505 kg/hm2。生育期126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黑粳8株高87 cm,抗稻瘟病性中等,有效分蘗數2.3個,每穴19.8穗,穗長18.2 cm,穗總粒數88.3粒,穗實粒數69粒,結實率78.1%,千粒重29 g,平均產量9 429 kg/hm2。生育期127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龍粳37株高93.9 cm,抗寒能力差,惡苗病嚴重,稻瘟病抗性較強,有效分蘗2.4個,每穴20.4穗,穗長18.8 cm,穗總粒數86.6粒,穗實粒數72粒,結實率83.1%,千粒重25 g,平均產量8 739 kg/hm2。生育期125 d,在本積溫帶能安全成熟。
3 結論
綜合以上數據及對田間生產的觀察以及收獲后百姓對米質的認可,牡丹江26、牡丹江27、牡丹江29以生長期過長、越區選種被當地淘汰;龍盾104、龍盾107雖然稈強、抗逆性強,但相對產量低,米質不受當地百姓認可被淘汰;龍粳25、龍粳26、龍粳27、龍粳29、龍粳31、龍粳35、龍粳37以相對產量低、抗冷害抗逆性差等原因被列為備用產品;墾稻12、龍粳24以抗逆性強、產量表現突出、米質優被當地確定為主栽品種。
4 參考文獻
[1] 韓正光,張安存,呂宏飛,等.淮北稻區優質食味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41-1342.
[2] 覃飛鳳.都陽鎮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2):13-16.
[3] 葛茜,馬曉麗,張萬春,等.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3(5):7-9.
[4] 楊峰.雜交水稻新組合的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11(13):11-15.
[5] 范菊云,紀玉祥,范壽清.10個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6.
[6] 段俊,梁承鄴,黃毓文,等.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組合)籽粒灌漿特性及庫源關系的比較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1996(3):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