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濤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全國大中小城市,乃至鄉鎮、村莊的居民小區如雨后春筍般的建設、發展起來。且規?;l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相應的,以往的粗放式、行政化的小區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城市社區的形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不斷增強,社區建設的意義也越來越重大。長期以來,我國的社區管理采取的是單一行政型的社區管理體制,這種模式已不適應現今社區發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權力高度集中的行政型社區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以“社區居民自治”為導向的社會管理體制,建立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社區組織為手段的新型和諧社區。社區管理通過自治來實現,居民依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理念來管理社區,充分發揮居民的自治性。走出一條以自治為目標、以社區為載體的新路。
一、發展居民自治的必要性
(一)居民自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內容
社區是居民生產和生活的“共同體”和重要活動場所,社區管理和服務的目的就是要滿足小區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社區一切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秩序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激發居民生活熱情。這就需要居民自我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二)居民自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途徑
社區各個部門只有依托居民自治這個基礎平臺,才能把自身的管理觸角伸向基層,才能使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有效的調節和控制??梢哉f,要構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健康運行和秩序良好的和諧社區,居民自治建設是一條有效途徑。
(三)居民自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手段
加強居民自治,就能夠充分尊重群眾在法律范圍內的表達自由,建立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決利益訴求,傾聽群眾呼聲,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以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發展社區居民自治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必然選擇
作為社區居民,建設和諧社區與居民密切相關。居民是社區的主人翁,發展社區居民自治,構建和諧社區是居民的責任和義務。社區實行居民自治既能夠提高居民自我管理水平,又可以培養居民關愛社區的情懷,使鄰里間和睦友善,親密合作,從而最終促成和諧共處的社區環境。所以說發展社區居民自治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必然選擇。
二、居民自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居民和住區單位參與不足
社區居民和住區的單位的自治意識較差。由于居民自治的宣傳力度不夠。他們的活動基本都是在社區之外,不愿意或很少參加社區內的活動。有的居民很想參與到社區管理里面,可是找不到參與的渠道,也就是說居民和社區接觸比較少,社區的自治工作沒有做到位。
(二)參與形式單一,渠道不通暢
目前社區參與也還多局限于傳統上的執行性參與,即在決策之后被動去執行,也就是社區居民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動員、說服下參與社區管理機構業已形成決定的事項,比如開會聽取社區有關本社區工作的通報、部署等。從而形成典型的權力精英主導模式,居民個人缺乏明顯的主動權。它的直接后果是社區成員參與率低、參與的層次較低。
三、開展居民自治的途徑
發展社區居民自治需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而民主、深入、廣泛的社區居民參與是夯實社區居民自治群眾基礎的關鍵所在。目前社區建設和自治發展中的參與不足嚴重影響到社區自治的群眾基礎,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倡導和發展居民社區參與。
(一)加強輿論引導,增強居民參與意識
要培育居民的社區意識。居民對社區的關心、認同、歸屬、依賴等心理感覺和價值取向,是居民社區參與的一個重要前提。要把維護基層社會穩定和保證居民自治統一起來。社區要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發揮社區各方面的優勢,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一是引導和組織居民群眾在社區民主管理中發揮作用。通過設立議事室、召開樓道會議,加強居民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組建"社區顧問團"和"社區管理監督員隊伍"增強居民民主參與意識;對群眾意見大、影響居民生活的事情通過召開聽證會、居民議事會、樓道會等形式來解決。二是要規范制度化參與機制,擴大非制度化參與。社區是居民參與小區管理服務最重要的制度化載體,要以社區為依托,通過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制度化參與機制,來實現社區成員廣泛參與討論和決定社區事務與社區公共權力運作的全過程。
(二)發揮黨團、社團組織作用,培養家園意識
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通過挖掘文體骨干、培育文體團隊、組織文體活動等,不斷輸入社區社團新鮮血液,逐步形成有自己特點的文化隊伍和活動項目,使社區居民學在社區,樂在社區。社區要依托各類社團文化服務陣地,以文化凝聚人、以文化引導人,不斷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別開生面的活動方式向居民傳授文化、科普、普及法律知識等,豐富社區文化,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形成崇尚先進、團結互助、扶正祛邪、積極向上的社區道德風尚,營造社區安定祥和、文明禮貌、人際關系和諧的社區氛圍。
(三)加強社區基礎建設
居民自治的前提基礎,是要加強社區基礎建設,如環境、綠化、醫療保健等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好的基礎條件,才能吸引廣大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引導居民自治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平時的服務過程中注意宣傳引導,同時,盡可能地為居民們創造好的居住環境,為居民自治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