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清,姜春樂,宋存昌,趙興虎,孫舒超
(1.臨朐縣畜牧局,山東 濰坊 262600;2.桃村獸醫站,山東 煙臺 265300;3.臨沂大學,山東 臨沂 276005)
MS發病特點及防控探討
郭秀清1,姜春樂2,宋存昌3,趙興虎3,孫舒超3
(1.臨朐縣畜牧局,山東 濰坊 262600;2.桃村獸醫站,山東 煙臺 265300;3.臨沂大學,山東 臨沂 276005)
滑液囊支原體病(MS)的病原為滑液囊支原體,無細胞壁(存活能力差),呈多形態的球形體(直徑約0.2~0.4unr),比雞毒支原體(MG)稍小,革蘭氏染色陰性。只有一個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異。引起的癥狀(關節型、呼吸型)也因病原的趨向性而不同。病原具有一般支原體特征。
2.1 病原體自然情況下僅感染雞和火雞,人工感染可致雛雞和鵝發病。經蛋感染的雛雞可在1周齡內發病,4~16周齡、22~23周(加光刺激)的雞多見,35~40周是轉陽易感期,初期為急性經過,急性期過后的慢性感染或隱形感染可持續數月至淘汰,但成年雞偶見。
2.2 人工感染:經足掌或靜脈注射,2~3d后出現癥狀。該病主要通過健康雞和病雞的接觸水平傳播,呼吸道是該病的主要水平傳播途徑,氣管是主要的靶組織。經蛋的垂直傳播危害更大。一群雛雞中有10%~20%經蛋感染的雞,而且很短的時間內就可傳遍整群雞。經蛋傳染的最高峰在種群感染后的1~2個月,病原潛伏在雞體內數天到數個月,一旦雞群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則很快發病。另外,雞群接觸被病原體污染的飼料、衣物、動物和飼養器具而被感染。氣溶膠、風媒等也可能傳播該病。以普通雞胚培養制造的疫苗中常有滑液囊支原體的污染,用該疫苗接種,可致被接種的健康雞感染發病。
滑液囊支原體對冷、熱、干燥和一般消毒劑都很敏感,因沒有細胞壁保護,在宿主以外的環境中生存能力很差。在濕冷的環境中可能存活幾天,但在干燥和熱的環境里只能存活幾個小時。如果空舍時間長,支原體則失去活力。對于非全進全出的雞場來說,感染滑液囊支原體的雞群終生處于感染狀態,外觀正常雞的氣管中也能分離出病原體。持續不斷的循環感染是造成該病綿延不絕的主要原因。連續的藥物和疫苗防治也只能減少發病而不能徹底凈化。淘汰陽性雞和長時間空舍是根除病原體的唯一辦法。雞的發病率達90%~100%,但死亡率通常在1%以下,最高不超過10%。該病對蛋雞的影響小,即便是在產蛋雞場中有大比例的雞群感染發病,也不會見到明顯的產蛋減少。對商品肉雞來說,則會增加人力和用藥成本,降低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引起較高的淘汰率和屠體質量下降;對育成雞來說,表現為雞群個體和生殖器官發育不整齊,沒有產蛋高峰或產蛋高峰延遲;對種雞來說,造成較多的死胚、弱雛和較低的孵化率。
自然接觸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10~20d,經蛋垂直感染的雛雞可在1周齡內發病。雛雞喜臥不愛活動,精神不振,羽毛篷松,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有較大差異,故臨床上有些病例表現為嚴重的關節病癥,而另外一些病例則表現為嚴重的呼吸道癥狀,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極少比例的種蛋在特定位置(兩端)出現鈣磷附著不均勻形成沙殼。
4.1 呼吸型病例 氣管內有粘液,由于單核細胞浸潤和網狀細胞增多而出現肝脾腫大,肝呈斑駁狀玫瑰綠色(見圖1),腎臟也可能腫脹、變白。淋巴細胞變性,可能導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縮(見圖2),有時出現心包炎、心外膜炎(見圖3)和心內膜炎。

圖1 肝臟呈斑駁玫瑰綠色

圖2 法氏囊萎縮

圖3 心外膜炎
4.2 關節型病例 常出現腱鞘炎、滑膜炎和骨關節炎,病初水腫,有滲出物,呈黃色或灰色,清亮,有粘性,隨病程發展漸漸混濁,最終呈干酪狀。嚴重病例甚至在頭頂和頸上方出現干酪物。受影響的關節呈橘黃色,有時關節軟骨出現糜爛,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軟組織水腫,腱鞘和滑液囊腔有異嗜性細胞浸潤,隨后因單核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而變厚,有時異嗜性細胞炎性變化擴展到下層骨,形成纖維素樣變性。內臟器官一般不見特征性病變,關節病變見圖 4、圖 5、圖 6、圖7。

圖4 雛雞跗關節滑囊炎癥

圖5 翅關節炎癥

圖6 龍骨囊腫

圖7 趾關節囊腫
本病從臨床及解剖癥狀可做出初步判斷,但要注意與沙門氏菌(皮膚型)進行鑒別診斷。患有皮膚型沙門氏菌的商品肉雞,發病日齡在10~16日齡,病理變化主要以皮下膿腫、心臟和腸道結節以及肝、脾腫大有白色壞死點為主。
確診需要實驗室檢測。實驗室確診主要通過電境法、培養法、分子生物學和血清學檢測等方法。其中檢測抗原陽性具有指標意義??贵w水平在3000~5000為陽性,但要考慮種源免疫情況、抗體衰敗規律情況。由于血清學檢測經常會出現非特異性交叉反應,因而會對實驗的準確性產生干擾。病原分離培養對所需條件要求苛刻,且培養時間長及操作過于復雜,相比之下,PCR法操作簡便,且敏感性遠超其他方法,也是目前診斷MS的最常用方法。
6.1 對全進全出雞場,要防控MS隱性雛雞
6.1.1 生物安全 ①規范場區的生物安全制度,最好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制定空舍清理、消毒計劃,嚴格清洗消毒雞舍的衛生死角和籠具等器具,留有足夠的空舍時間;②人員、物品、車輛等進出場進行嚴格、合理的消毒;物資、人員進場登記,經場長許可徹底消毒后可方進入;MS流行的的區域,實行封場制度,嚴禁非生產人員的進出;③選擇正規廠家的疫苗免疫,特別是活疫苗,避免疫苗污染。
6.1.2 提前藥物凈化 在種雞或商品雞的易感階段投放敏感藥物進行凈化。
6.1.3 疫苗免疫 當區域內有較大疫情,雞場有感染的風險時,可對種雞進行緊急滅活苗的免疫,提高抗體,避免發病。
6.1.4 MS動態跟蹤 對種雞群定期的跟蹤監測,若檢測發現陽性,進行緊急免疫或淘汰。
6.2 對非全進全出雞場或存在陽性雞群,要防控MS雛雞陽性
6.2.1 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策略 對于非全進全出的雞場,要嚴格物資、人員隔離管理,批次與批次之間、雞舍與雞舍之間避免人流、物流的交叉,降低感染風險。
6.2.2 藥物凈化 1日齡開始藥物凈化,其它易感階段也要提前藥物凈化,降低感染或排毒的比例。
6.2.3 疫苗免疫 活苗免疫:滑液囊支原體H株疫苗本身沒有致病性,通過點眼方式免疫,可以永久性的定植于雞體內,并能減少由野毒引起的垂直傳播,對種雞來說很有必要;滅活苗免疫:在種雞的合適周齡進行滅活苗的免疫,可提高種雞抵抗野毒能力,并為雛雞提供母源抗體。
6.2.4 MS動態跟蹤 在種雞的生產過程中建立持續的監測記錄,為免疫或后續的種雞生產提供參考數據。
6.3 MS防治小結
6.3.1 預防(最重要的是消除病原體) 淘汰陽性雞群和長時間空舍是根除病原體的唯一辦法,避免陽性雞群的引入,減少不必要的應激,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做好藥物凈化、疫苗免疫。
6.3.1.1 藥物凈化 1日齡金霉素75mg/kg體重+泰秒菌素25mg/kg拌料,如使用全價料且含有鹽霉素的要用泰樂菌素5d。
3、10、20、26、35、45周齡以及換羽后用泰樂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恩諾沙星等藥物凈化。6.3.1.2 免疫 ①2~3周用滑液囊支原體H株活疫苗,7~18周免疫兩次滅活苗,換羽雞加免一次;②MS動態跟蹤,適時調整免疫防控措施。
6.3.2 治療 金霉素 75mg/kg體重+泰秒菌素25mg/kg拌料,換羽雞群支原凈25mg/kg+強力霉素25mg/kg拌料,商品肉雞代多用80ppm替米考星和泰農治療,一般需要2~3個療程才能有效控制。
S858.31
C
1673-1085(2017)04-0032-03
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