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藝,李濤,呂新新,張敏
(1.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114;2.青島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200)
山東省雞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王曉藝1,李濤2,呂新新2,張敏2
(1.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114;2.青島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200)
為了解山東地區雞沙門氏菌的流行及耐藥情況,本文對山東部分市縣的病死雞只進行沙門氏菌的分離培養鑒定,最終得到12株致病性沙門氏菌菌種,并對分離菌株進行耐藥性試驗,結果鑒定12株沙門氏菌對沙門氏菌對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等均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對潤達炎迪克、硫酸粘菌素、呼治常安和強力霉素有一定的敏感性。
沙門氏菌;分離;藥敏試驗
沙門氏菌是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環境或寄居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絕大多數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雞源沙門氏菌是雞場的重要病原菌,可引發雞白痢、雞傷寒和禽副傷寒[1],其典型癥狀為脾臟或肝臟表面密布黃白色壞死灶,心臟出現心肌炎癥狀,部分腸道或肺臟長有白色肉芽。雞源沙門氏菌在雞群中能垂直感染,被感染成雞生長性能或產蛋下降,雛雞大批死亡,死亡率高達80%,已成為危害養禽業的首要傳染病之一[2]。感染沙門氏菌或食用被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品,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人畜感染后它可能加重病態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動物的繁殖生產力。沙門氏菌不但會對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沙門氏菌病已成為一種常見多發的人畜共患病[3]。
對山東部分養雞場的雞源沙門氏菌病的流行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沙門氏菌廣泛存在于雞場中,由于沙門氏菌可以通過生殖道污染禽蛋,造成種蛋的孵化率降低和污染以及雞只的大規模發病和死亡,引起嚴重的經濟損失,極大困擾著養禽業的發展[4]。此外,濫用抗菌藥物造成耐藥菌株不斷產生,致使該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給養雞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這種背景下,快速、準確地檢出病原體和體外藥敏分析結果就成為必要。本文從病死雞中分離培養沙門氏菌,用紙片法對分離菌株進行藥物的敏感性研究,分析雞源沙門氏菌對各類藥物的敏感性情況,為當前流行的雞源沙門氏菌的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試驗材料
1.1.1 培養基 營養瓊脂培養基,SS瓊脂培養基,肉湯培養基,三糖鐵培養基,蛋白胨水培養基,賴氨酸鐵瓊脂培養基。
1.1.2 菌株 試驗菌株來自山東部分市縣養雞場的病死雞只,分離自病雞內臟,共12株。
1.1.3 藥敏紙片 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fate),硫酸新霉素(Neomycin Sulphate),氟苯尼考 (Florfenicol), 強力霉素 (Doxy), 替米考星(Tilmicosin),阿米卡星 (Amikacin),林可霉素(Lincomy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硫酸黏菌素(Colistin Sulfate),磷霉素鈉(Fosfomvcin Sodium),頭孢噻肟鈉(Claforan)(注:以上藥敏片均購自杭州濱和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呼治常安,潤達炎迪克(注:以上二種藥敏片為實驗室自制)。
1.2 試驗方法
1.2.1 雞源沙門氏菌的分離試驗 將病料肝臟組織無菌條件下接種于普通瓊脂和SS瓊脂培養基,37℃培養18~24h。
1.2.2 雞源沙門氏菌的鑒定試驗 將分離到疑似沙門氏菌的菌株進行編號,按常規方法進行三糖鐵試驗、尿素酶試驗、靛基質(吲哚)試驗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12株雞源沙門氏菌生化鑒定結果
1.2.2.1 將被檢菌穿刺接種三糖鐵瓊脂,36±1℃培養18~24h后,觀察結果。
1.2.2.2 將被檢菌接種到尿素酶肉湯中,于36±1℃培養18~24h,觀察結果。變紅色為陽性,不變色或者變黃色為陰性。
1.2.2.3 將被檢菌接種到蛋白胨水培養基中,36± 1℃培養18~24h后,沿試管壁滴加數滴吲哚試劑于培養物液面,觀察結果。
1.2.2.4 將被檢菌接種到賴氨酸脫羧酶肉湯和氨基酸脫羧酶對照生化管中,于36±1℃培養18~24h后,觀察結果。賴氨酸脫羧酶肉湯和氨基酸脫羧酶對照均變黃為陰性,賴氨酸脫羧酶肉湯變紫,氨基酸脫羧酶對照變黃為陽性。
1.2.3 雞源沙門氏菌的藥敏試驗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推薦的Kirby-Bauer紙片法進行耐藥沙門氏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測定。用滅菌棒將LB培養物涂抹于LB瓊脂平板,將藥敏紙片貼壓于該平板上,然后37℃培養24h,觀察結果。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15mm為高度敏感;10mm<抑菌圈直徑<15mm為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徑<10mm為低度敏感;無抑菌圈為不敏感。結果見表2。

表2 雞源沙門氏菌藥敏試驗結果
2.1 雞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結果
2.1.1 培養特性 將病料接種普通瓊脂和SS瓊脂培養基,37℃培養18~24h,在普通瓊脂平板,形成均一、無色、半透明、表面光滑、隆起、邊緣整齊的針尖大小的菌落,在SS瓊脂培養基上呈灰色、圓形、中心帶黑色的可疑菌落,染色鏡檢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形態及染色特點,呈現革蘭氏陰性、無芽孢的中等大小桿菌。
以上結果符合沙門氏菌的生長特性。
2.1.2 生化鑒定結果 ①三糖鐵試驗:沙門氏菌反應為:斜面產堿,底層產酸,產 H2S;②尿素酶試驗:沙門氏菌反應為陰性;③靛基質(吲哚)試驗:沙門氏菌反應為陰性;④賴氨酸脫羧酶試驗:沙門氏菌反應為陽性。
結合以上結果,確定12株菌種均為沙門氏菌。
2.2 沙門氏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推薦的Kirby-Bauer紙片法進行敏感性測定。測試沙門氏菌對硫酸安普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強力霉素、替米考星、阿米卡星、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磷霉素鈉、頭孢噻肟鈉、呼治常安、潤達炎迪克的敏感性。
根據試驗結果分析可知:分離得到的12株沙門氏菌對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的敏感率為0,說明沙門氏菌對這三種藥的耐藥性高,呈現多重耐藥;沙門氏菌分離株對潤達炎迪克、硫酸黏菌素、呼治常安和強力霉素的敏感率高達80%以上,以上這幾種藥可作為臨床用藥。
3.1 根據試驗結果,沙門氏菌對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的耐藥性高,對潤達炎迪克、硫酸黏菌素、呼治常安和強力霉素的敏感率高。在科學用藥的前提下,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防治雞源沙門氏菌病可首選阿米卡星、頭孢噻肟、強力霉素、硫酸黏菌素、潤達炎迪克、呼治常安等,應通過藥敏試驗來選擇使用。
3.2 臨床上用藥時要注意交替用藥,以免沙門氏菌形成抗藥性,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濫用。為了避免因抗藥性影響治療,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需對分離的細菌做藥敏試驗,從中選出最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與預防。
3.3 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對雞舍應進行嚴格消毒,保證雞舍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溫度、濕度、通風、光照應嚴格控制。在禽蛋、雛雞的選擇上應擇優選擇。
[1]張步嫻,李鳳梅,胡杰,等.雞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檢測[J].農業與技術,2014(08):176-178.
[2]周廷宣.后備種雞血清中沙門氏菌病抗體的檢測[J].中國畜牧獸醫,2007(09):87-88.
[3]王貴升,田夫林,陳靜,等.山東省小規模養雞場沙門氏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家禽科學,2007(05):11-13.
[4]趙貴,張華.畜產品中沙門氏菌的危害及檢測方法概述[J].貴州畜牧獸醫,2004(03):21-22.
S858.314.4+3
B
1673-1085(2017)04-0051-03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