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紅++李華



摘要 對界首市主推玉米品種、不同播期以及在不同土壤類型中的種植表現進行全生育期監測,全面了解品種、播期、土壤、施肥等對界首市玉米生產的影響,以期為指導大田生產提供依據。
關鍵詞 玉米;苗情;監測;全生育期;安徽界首;2016年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61-02
為抓好玉米生產,落實玉米高產創建項目,根據省農委玉米苗情監測方案的要求,對界首市4個主推玉米品種進行全生育期監測,為玉米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玉米苗情監測情況總結如下。
1 監測點基本情況
一是磚集姜洼點。該監測點為砂礓黑土類型的代表。品種為金秋119,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0日種肥同播,秸稈還田量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機肥1 500 kg/hm2(有機質≥45%)、純氮210 kg/hm2、五氧化二磷67.5 kg/hm2、氧化鉀67.5 kg/hm2。二是田營李莊點。該監測點為兩合土類型的代表。品種為華皖267,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0日種肥同播,秸稈還田量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機肥1 500 kg/hm2(有機質≥45%)、純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鉀37.5 kg/hm2。三是光武大盧點。該監測點為於土類型的代表。品種為廬玉9105,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2日種肥同播,秸稈還田量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機肥1 500 kg/hm2(有機質≥45%)、純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鉀37.5 kg/hm2。四是光武劉橋點。該監測點為於土類型的代表。品種為華皖267,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9日種肥同播種,秸稈還田量為3 000 kg/hm2,施商品有機肥1 500 kg/hm2(有機質 ≥45%)、純氮225 kg/hm2、五氧化二磷37.5 kg/hm2、氧化鉀37.5 kg/hm2。
2 各生育期基本情況
2016年度界首市4個玉米苗情監測點玉米的物候期及生育期監測記載見表1。
3 全市苗情評價基本情況
界首市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為2.87萬hm2,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和吐絲期的一類苗面積均占80%以上(表2),針對苗情評價提出相應的田管意見。拔節期注意噴施藥劑防治粘蟲、螟蟲等,注意防旱排澇。在玉米11~12片葉時,開始追施攻穗肥[1],施尿素225~300 kg/hm2。大喇叭口期結合葉面噴肥防治病蟲害,可用尿素7.5~10.5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兌水750~1 500 kg/hm2,再加入殺蟲劑和殺菌劑兼防治粘蟲、蚜蟲、玉米螟、葉斑病、褐斑病、青枯病、銹病等。吐絲期:局部地區(面積很小)出現干旱,6月5—10日播種的田塊,抽雄—吐絲期遇到高溫熱害,部分田塊的玉米出現缺粒現象。在雌穗3%~5%吐絲時追施攻粒肥[2],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高產田可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8:00—10:00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玉米結實率[3];授粉結束后可以采取隔株或隔行方式去雄,減少養分消耗;清除田間空稈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綜合防治后期病蟲害。
4 監測點以及全市的測產情況
于收獲期時4個監測點玉米進行測產,測產結果見表3。將4個監測點劃分為好、中、差3個類型,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百粒重等產量構成性狀,并計算折合單位面積產量,結果見表4。
5 玉米生產的特點
5.1 播期早而集中
2016年界首市夏玉米總播種面積為2.87萬hm2,6月5日前 播種的有2 666.67 hm2,5—10日播種的有2萬hm2, 11—16日播種的有0.6萬hm2。
5.2 播種后出苗率低
2015年全市平均種植密度為68 385株/hm2,2016年全市平均種植密度為54 015株/hm2,比上一年栽培密度要小。
5.3 三要素“兩減一增”
2015年界首市玉米穗數達59 009.7穗/hm2、穗粒數497.93粒、百粒重34 g。2016年穗數達54 777穗/hm2、穗粒數463.8粒、百粒重34.2 g。出現“兩減一增”,即穗數減少4 232.7穗/hm2,穗粒數減少34.13粒,百粒重增加0.2 g。
6 玉米生產的實績
2016年界首市玉米總播種面積2.87萬hm2。據農技推廣中心測產調查,全市玉米平均產量7 386.60 kg/hm2,總產21.17萬t,與2015年玉米產量8 491.50 kg/hm2相比,減少1 104.9 kg/hm2,減幅15.0%;2015年3萬hm2玉米總產25.47萬t,2016年總產減少4.3萬t,減幅16.8%。
7 減產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麥收期間雨水豐沛。為了搶收搶種,土壤碾壓板結,播后出苗不整齊,缺苗斷壟嚴重。二是開花授粉期間遇到高溫熱害。6月5—13日播種的玉米,開花授粉期是7月25日至8月2日,與界首市7月22日至8月1日的高溫相遇,高溫熱害導致果穗出現缺粒不結籽現象,造成減產[4]。據調查,全市果穗粒數較2015年少34.13粒。三是玉米灌漿期持續干旱。根據土壤墑情監測數據看,灌漿期(8月5日至9月21日)0~20 cm的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是56.1%。
8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組織,加強領導。為切實做好玉米苗情監測工作,市農技推廣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為組長的玉米監測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負責組織人員、車輛安排。同時設立了A-B崗,確保苗情監測工作順利進行。二是制定苗情監測工作方案。三是合理布局監測地點。根據界首市的地理位置、生產條件、土壤類型、播種面積、品種使用、產量水平,合理布局情況設4個監測地點。四是定點、定時、定人監測,確保監測結果及時上報。五是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寫苗情簡報,提出下一步田管意見。六是寫工作總結,及時上報。
9 參考文獻
[1] 王秀杰.玉米苗期和穗期的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1(5):24.
[2] 張守林,王要闖,戚廷香,等.黃淮海地區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 2009,25(14):130-133.
[3] 陳建軍.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17):82.
[4] 王文彬,楊力,李長亞,等.高溫熱害對夏玉米生產的影響[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