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開強+黃小華+王建明+侯銳+張鴻哲

摘要 魔芋生產中,種芋大小對其產量與品質有重要影響。因此,開展了魔芋種芋不同規格種植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種芋越大,膨脹系數越大,產量越高,建議生產中采用規格450 g以上的魔芋種芋。
關鍵詞 魔芋;種芋規格;產量;膨脹系數;陜南
中圖分類號 S63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78-01
魔芋是陜南山區主要經濟作物,也是精準扶貧的主要產業之一,種植歷史悠久,農戶種植積極性高[1]。近幾年來,在省(市)項目資金的扶持、種芋繁殖、一村一品推進及大戶引領下,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為了深入研究魔芋的高產高效栽培關鍵技術,掌握不同種芋的產量與膨脹系數,不斷進行試驗研究,總結集成高效技術,為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舒家壩鎮黃家粱村二組某魔芋種植大戶責任田中進行。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不同種芋規格種植處理,分別為100 g以下、130~180 g、200~250 g、300 g、350~400 g、450 g以上,單芋重量相差在30 g以下,不設重復,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5 m2(10.0 m×1.5 m),每小區1個條帶,各處理每行栽植窩數按照種芋直徑的6倍確定行株距,套種的玉米2行間距40 cm、株距30 cm。
1.3 試驗過程
魔芋播種時間為3月12日,6月3日開始出苗,6月20日全部出齊。除套種玉米發生玉米螟與蚜蟲外,魔芋病害較輕,分別于7月22日、8月15日、8月31日田間噴藥預防3次,第1、2次均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第3次用7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將藥液噴灑莖葉下滲至土表。玉米于4月4日育苗、4月29日移栽。魔芋播前曬種2 d,播前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浸泡種芋30 min;土壤用旋耕機翻耕耙細,每小區施腐熟馬糞30 kg、碳銨0.5 kg、過磷酸鈣0.5 kg、硫酸鉀0.5 kg于2個魔芋種之間,在出苗前7~10 d,即5月25日地表噴施草甘膦除草劑,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用手拔草2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株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由于種芋為沙藏,保管得比較好,無霉爛,加之播種時間早,地墑合適,出苗率高,不同處理各小區出苗率在96.7%~98.2%之間,隨著種芋由小到大,在苗高,葉片寬、莖粗等方面,也同比增加;而魔芋軟腐病種芋小發病早,發病偏重,說明種芋大(300 g以上)的,抗病性逐步增強[2-3]。
2.2 產量
從表2可以看出,種芋在450 g以上的小區產量最高,為70.6 kg;種芋350~400 g的小區產量為67.1 kg,居第2位;種芋130~180 g的小區由于窩數多反而增產。從膨脹系數看:種芋350~400 g的膨脹系數最高,達3.31;種芋100 g以下和450 g以上的膨脹系數分別為3.08、3.05,幾乎一樣;而種芋130~300 g的最?。?.24~2.39),也幾乎一樣。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魔芋種芋越大,膨脹系數大,產量越高。但第1年試驗可能會出現許多誤差,建議下一年繼續安排正規試驗[4-6]。以期為生產確定出種芋大小與產量的關系,進而宏觀預測產量與產值。
4 參考文獻
[1] 胡寅華,張萬國.魔芋開發利用和發展前景[J].農牧產品開發,1997(1):9-11.
[2] 胡彥彪,劉瑛.果園間作優良作物:魔芋栽培技術[J].科學種養,2011(7):20-21.
[3] 肖志明,魏琴.魔芋林下種植技術[J].臨滄科技,2015(2):38-39.
[4] 彭識,劉菊,李朝鳳,等.麗江市優質魔芋種芋繁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142.
[5] 楊秀蓮,梁艷麗,謝世清,等.魔芋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及因子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17):10244-10246.
[6] 王曉兵,余西亮.嵐皋縣魔芋林下種植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