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宜
摘 要: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中西方節日文化,各國的歷史博大精深,歷經千百年的積淀而形成了口口相傳的節日習俗,這些節日習俗都是對本國、本民族文化最真實的反映,是歷史最珍貴的留言。隨著當下各國交往愈加頻繁,了解其他民族節日文化,弘揚本民族文化精華已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做法。
關鍵詞:中西方;差異;傳統節日;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1
中西方文化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傳統節日作為體現文化特點的窗口,更應該被大眾尊重了解。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魅力。同時我們也越來越多的發現西方傳統節日也漸漸地進入大眾的視線,下面就簡單談一談中西方傳統節日文化差異中的三個方面:起源,形式和體現的價值觀以及我們應如何對待迥乎不同的文化差異。
一、中西方傳統文化節日的起源差異
(一)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都是由時令節氣而來,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
中國長期以來處于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無論播種還是收獲,土地都與先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文明程度相對落后的過去無法正確理解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所以逐漸產生一系列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祭祀活動。人們常常會舉辦一些慶祝活動感謝上天對先民的饋贈,并且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比如春節。而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至關重要,一年中的自然時序的變換形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二十四節氣歌,形成了以節氣為主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節在古代就是典型的農事節 [1]。
(二)西方的傳統節日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體現了對神靈與先人的祭祀。
基督教進入西方文化后,其傳統節日漸漸開始普遍與宗教相聯系了。情人節復活節以及萬圣節和圣誕節,這些西方十分重要的節日的起源基本都與宗教有關。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是紀念耶穌降生的節日,他本身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當然發展到現在演變成了一個西方性的全民節日。
二、中西方傳統節日的習俗形式差異
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節日的方式,這一點中西都相同,但是中西方的節日風俗卻有很大的不同,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異。
(一)中國傳統節日往往以吃喝飲食和家庭聚會為主要形式。
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體現中國吃文化的習俗。節日那一天,桌子上會擺滿各式各樣的美味,而傳統文化就在這一碗一筷間凸顯的淋漓盡致。同時,在中華文化中,大家更注重家庭親友之間的關系,多以家庭內部慶祝為主,在節日之際,大家會帶上家人走親訪友圍坐在一起拉拉家常,溫馨與熱鬧是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主旋律。
(二)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習俗主要以玩樂和提升個人內在為主
西方的節日更多地表現出了人們的互動性,集體性和狂歡性,西方更加注重個人的自由[2]。在慶祝節日時,大家也更加奔放,人們會舉行大型Party,巴西的狂歡節全國的民眾走上街頭去參加花車游行,跳舞狂歡;萬圣節孩子們嘴里叫嚷著“trick or treat”穿著奇裝異服去街區挨家挨戶的惡作劇,仿佛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只是一個出發點,更多的慶祝活動是與家庭之外的人一起來完成。當然,與宗教相關的節日還會伴著教堂和宗教儀式,唱頌歌做禮拜,享受個人內在的解脫和身心愉悅。
三、中西方傳統節日中折射的價值觀差異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和世俗性。
自古中國以儒家傳統思想為主流,儒家推崇社會的有序與和諧,提倡個人對群體的忠誠與責任。中國人注重親緣群體在傳統節日的習俗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例如春節是中國特有的萬家團圓的日子,臨近春節時,無論離家多遠旅途多艱辛,在外工作或者上學的人們都要趕回家與親人團聚。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團聚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月餅賞月,已經是和諧幸福生活最美好的象征之一。
(二)西方傳統節日文化強調個性主義和信仰至上。
與中華文化有很大不同,西方的傳統節日文化強調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崇尚個性解放,追求獨立自由和享樂。[3]最能體現玩樂精神的莫過于愚人節了,人們盡情地戲弄他人或者被他人戲弄,隨意的撒謊與惡作劇(當然是在一定的范圍里),但是人們不會生氣反而愈加享受著節日帶來的喜悅[4]。
傳統的民族節日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產生于特定的社會土壤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反哺滋潤著社會的發展。從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愈來愈快,各個國家、民族、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并相互滲透在多元文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必須懂得,不同的文明之間不存在優劣之分,因此對于西方文化,應秉持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發揚光大自己文化的同時,也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劉佳,《從傳統節日起源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安徽文學,2010(03期).
[2]杜莉,《中西節日習俗與飲食》[N].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1年03期(p9).
[3]高鈺,《淺談中西方節日文化對比》[J].新西部,2010 04期.
[4]郭貴麗,張立玉 《中西方傳統節日的文化差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 32卷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