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山
摘要 石斛產業是孟連縣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綠色特色產業之一,同型巴蝸牛是石斛主要害蟲之一。本文介紹了同型巴蝸牛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對石斛的危害特征,提出系統的防治技術,以指導防治石斛同型巴蝸牛,提高石斛的產量及品質,促進其產業健康發展壯大。
關鍵詞 石斛;同型巴蝸牛;危害;防治技術;云南孟連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29-02
2015年,孟連縣石斛種植面積200 hm2,產值6 800萬元,是孟連縣脫貧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同型巴蝸牛是石斛主要害蟲之一,輕則造成石斛成株率下降,重則造成整株死亡,嚴重影響石斛產業的發展。為提高石斛的產量及品質,促進其產業發展壯大,對同型巴蝸牛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等進行總結,并提出系統的防治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1 同型巴蝸牛的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
1.1 形態特征
同型巴蝸牛為附足綱柄眼目巴蝸???。成螺殼質厚堅硬,外形呈扁球狀,其殼寬16 mm、高12 mm,有5~6個螺層,頂部螺層增長較緩慢,略膨大,螺旋部低矮,體螺層增長迅速、膨大。殼頂鈍,殼面呈紅褐色或黃褐色,有稠密的生長線。體螺層周緣或縫合線處大部分有一條暗褐色帶,有些個體無色帶。殼口呈馬蹄形,軸緣外折,遮蓋部分臍孔,臍孔呈洞穴狀。不同個體形態差異較大。卵直徑約2 mm,呈圓球形。
1.2 生活習性
同型巴蝸牛喜歡生活在疏松多腐殖質和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最怕陽光直射。其生長最適宜的環境為:溫度16~30 ℃,空氣濕度60%~90%。同型巴蝸牛喜歡鉆入疏松的腐殖土中產卵棲息,同時調節體內濕度并吸取所需養料。其取食范圍廣,在潮濕的夜間蝸牛的食欲活躍,可取食各種雜草、蔬菜、瓜果皮、農作物等。巴蝸牛生存能力強,對冷、熱、饑餓、干旱有很強的忍耐性,剛孵出的幼齡蝸牛會自主取食,當受到敵害時,其頭和足會縮回殼內,并分泌液封住殼口,同時還可分泌修復肉體與外殼的物質。1年繁殖1代,產卵期為4—5月,每個成體可產卵30~235粒。成螺或幼體會蟄伏在作物秸稈堆下面或冬作物的土中過冬。
2 同型巴蝸牛在孟連縣石斛種植園的發生規律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位于普洱市西南部,地理位置處于東經99°09′~99°46′,北緯22°05′~22°32′,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氣溫19~20 ℃,年均降雨量1 350~1 400 mm,立體小氣候表現明顯,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多種生物繁衍生息,4—9月日平均氣溫18~26 ℃,相對濕度在85%以上。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最適環境為溫度20~30 ℃、空氣濕度60%~90%;種植基質多為樹皮、木屑和鋸末等,其生長環境與同型巴蝸牛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條件極其相近。巴型蝸牛是孟連縣常見的為害石斛作物的陸生軟體動物之一,其主要在3月下旬開始活動,以成貝或幼貝藏匿在基質縫隙、殘株落葉、田邊雜草或亂石中,一般白天潛伏、隱蔽,傍晚或清晨取食,無明顯的越冬現象,全年不同程度可見成螺和幼螺為害石斛,大多出現在春季氣溫上升和梅雨季節時候,下雨后或夜間爬出來為害石斛,以雨季陰雨天氣受害最重,可整天危害。1年中,在石斛的主要生長期 4—9月均屬同型巴蝸?;顒游:ζ冢p則造成石斛成株率下降,重則造成整株死亡,嚴重威脅和影響石斛生長和產業發展[1-4]。
3 同型巴蝸牛對石斛的危害特征
3.1 幼螺危害
同型巴蝸牛幼螺具有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需要母體照顧的特性。而且同型巴蝸牛4—5月的幼螺孵出期和石斛幼芽的萌發時期重合,剛萌發的石斛幼芽為幼螺的生長提供了取食條件。初孵幼螺主要取食石斛幼芽,被害幼芽的葉肉、葉片呈現條條裂痕,裂痕處只剩下一層透明的表皮。隨著幼螺個體的增大則用齒舌將石斛幼芽的葉、芽尖、芽基砥磨成小孔或將其砥磨斷,導致被害的石斛幼芽輕則發葉后葉片成網狀,呈不整齊缺刻,不能正常生長或死亡,嚴重時則幼芽直接死亡,嚴重影響石斛發芽率[5-8]。
3.2 成螺危害
同型巴蝸牛蟲齡較大時主要以其齒舌舔食石斛葉片、莖桿,一般都藏在葉片背部來舔食葉肉或莖部,可在一晚上吃掉整株植株。舔食石斛葉片,輕則造成葉片空洞與缺刻,導致植株僵苗遲發、生長不良,嚴重時食光葉片造成死苗;舔食石斛莖桿,輕則造成莖桿破損,導致植株品質下降和長勢不良,嚴重時舔斷莖桿造成植株死亡。同時,分泌白色條狀黏液,附著在植株和基質表面,污染石斛植株和基質,導致多種有害病菌傳播侵染加劇,引發多種病害,對石斛生長造成嚴重威脅,嚴重影響石斛生長和產品品質。
4 防治措施
筆者認為要做好石斛同型巴蝸牛防控,關鍵就是要做好日常三大同型巴蝸牛來源——基質、肥料、周邊環境控制工作,重點就是阻截,采取狠治越冬成螺、挑治幼螺的措施,抓住春末夏初關鍵防治時期,在蝸牛繁殖高峰期前及時消滅成螺,降低蟲源基數。
4.1 加強監測
一是觀察石斛植株園周邊環境是否有同型巴蝸牛分泌的白色絲狀黏液物;二是觀察石斛幼芽是否有舔食痕和穿孔洞,葉片是否有舔食缺口,基質或植株是否有白色絲條狀黏液物。提早發現,及時采取人工抓蟲或者誘導抓蟲和相應化學措施進行防控。
4.2 清潔石斛植株園
在種植石斛前或在日常植株園管理過程中,鏟除石斛植株園周邊雜草,及時清除栽培場地枯枝殘葉,在栽培場地和周圍撒生石灰粉、工業鹽或飽和食鹽水,以破壞和惡化蝸牛、螺絲的生活環境和產卵場地,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達到阻截和降低蟲源的目的。
4.3 實行搭架阻截和隔離
實行苗床搭架栽培,苗床寬140 cm左右、高80 cm左右,以方便操作為宜,并在苗床的腳部或中間放一可盛藥水的碗狀物,在碗狀物中裝上機油或殺蟲劑等,以阻截和隔離苗床下地面和周圍的同型巴蝸牛進入苗床。
4.4 嚴格基質處理
基質在使用前,嚴格做好處理,可采用沸水煮、蒸氣蒸或用四聚乙醛粉劑兌水浸泡處理,徹底殺死基質所帶的同型巴蝸牛,防止蟲源由基質帶入。同時,在施用有機肥料時,一定要注意有無同型巴蝸牛,一般情況下也應采取四聚乙醛粉劑兌水浸泡處理,如羊糞可采用鍋炒的方法進行處理。
4.5 人工捕殺
掌握在清晨、夜晚或陰雨天進行人工捕捉,集中殺滅;或在下午將菜葉放置于基質表面,然后在菜葉上放少量米糠或玉米面,22:00后收回菜葉集中捕殺;或在菜葉上放置蝸克星、密達等農藥進行誘殺;或把啤酒倒入透明容器中,放在苗床上,引誘蝸牛爬入容器中淹死。為提高誘殺效果,最好選擇在氣溫回升的初期進行誘殺,并保持地面或基質濕潤度。
4.6 化學防治
選擇在清晨或夜晚用專用農藥誘殺,可將梅塔、密達顆粒撒在栽培基質表面,或用茶籽餅粉3 kg撒施,或用茶籽餅粉1.0~1.5 kg兌水100 kg,浸泡24 h后,用濾液噴霧;也可用8%滅蝸靈顆粒劑1.5~2.0 kg碾碎后拌細土撒在受害株附近根部,或者用80%速·銅可濕性粉劑170倍液噴霧、用80%四聚乙醛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防治。防治時期宜選在蝸牛產卵前期,噴藥的最佳時間在早晨或傍晚,噴霧時注意葉片背面及植株中下部,并根據發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藥劑混噴施技術,以達到一噴多防的目的。
5 參考文獻
[1] 段俊,段毅.鐵皮石斛高效栽培技術[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3013:4.
[2] 周瑩,毛昆明,閆培睿,等.優質鐵皮石斛紅鑫一號的高產栽培[J].云南農業,2013(7):26-28.
[3] 陳艷麗,章金明,林文彩,呂要斌.鐵皮石斛栽培區小白菜誘集帶對灰巴蝸牛的誘集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5(9):1460-1461.
[4] 徐文華,周加春,李紅陽,等.同型巴蝸牛對花莢期大豆的為害及損失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2(1):27-30.
[5] 潘向陽,李子元,曾志文,等.柑桔灰巴蝸牛的發生危害與防治[J].廣東農業科學,2010(7):107-108.
[6] 周洪旭.灰巴蝸牛在三葉草田的空間格局及理論抽樣數[J].山東農業科學,2010(12):43-46.
[7] 田素梅,王玉玲.幾種農藥對灰巴蝸牛毒殺效果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3(3):69-72.
[8] 劉芳,吳陸山.灰巴蝸牛的危害與防治[J].湖北植保,201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