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莉++鄒星炳+++楊學莉
摘要 祿勸縣畜牧業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但境內及周邊地區疫情態勢復雜,防疫設施設備差,防疫手段落后,對畜牧產業的發展形成潛在的威脅。本文就祿勸縣目前動物防疫工作中畜禽飼養環節、動物防疫體系、防疫隊伍以及制度化、規范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 動物防疫;問題;應對措施;云南祿勸
中圖分類號 S8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258-03
祿勸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貧困縣,為半農半牧區,發展畜牧業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據統計,2015年全縣生豬存欄456 502頭、出欄784 168頭;羊存欄417 372 只、出欄308 932只;牛存欄154 399頭、出欄82 894頭;雞存欄1 077 941只、出欄2 399 175只。全縣肉類總產量79 955 t,人均占有肉類180 kg,禽蛋產量1 859 t,人均占有蛋類4.2 kg;全縣畜牧業產值163 06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2%,農業人口人均占有畜牧產值3 680元,畜牧業對祿勸縣社會、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由于祿勸縣動物防疫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境內疫情態勢越來越復雜,動物防疫工作步履艱難,制約著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筆者通過對祿勸縣動物防疫工作進行調查分析,探討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以期為類似地區動物防疫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 祿勸縣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農民養殖技術和設施落后,防疫意識淡薄
祿勸縣畜禽養殖業大部分以農村散養為主,畜禽圈舍簡陋,人畜混居,畜禽混養,雞鴨鵝混養,混放混養等傳統落后養殖方式還很普遍。這種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飼養環境復雜,制約了養殖戶的防疫條件,使他們不可能像規模化養殖場一樣有專業的防疫人員,而普遍只能依靠村委會防疫員的防疫和指導。畜主防疫意識淡薄,畜禽糞便亂堆亂放,不經腐熟就作為農作物肥料;對畜禽場所的清潔工作不重視;亂拋亂棄病死畜的現象相當嚴重;在動物飼料內濫用抗生素;還時有拒絕防疫、逃避檢疫的事件發生。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疫病傳播和病毒變異的機會,導致動物疫病此起彼伏。
1.2 獸醫機構不能充分利用防疫設備開展工作
經多年的防疫體系建設,為縣、鄉、村級獸醫機構配備了一些必要的防疫設施設備,但目前仍缺乏或得不到充分利用。一是實驗室不能正常開展工作,缺少必要的預防、診斷、檢疫和監測手段;二是缺乏必要的查驗、隔離、消毒、處理設施設備,不能有效開展工作;三是檢驗檢測及診療設備落后,防疫物資儲備不足;四是缺乏必要的診療設備,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和畜禽檢疫隔離場,不能實施隔離檢疫觀察,無害化處理能力弱,不規范;五是對一些常規的檢測無法操作,一旦發生疫情,無法緊急處理控制。
1.3 鄉鎮級獸醫機構沒有能力承擔動物防疫的重任
2000年以后,祿勸縣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人、財、物三權全部下放給鄉鎮政府直接管理,由于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工作性質的特殊性,造成各鄉鎮政府不好管,縣級業務部門不易管。目前,多數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基本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基本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單位職工缺乏責任心,上級安排的動物防疫工作只能隨便應付了事,使本應該承擔中小養殖戶和散養戶防疫任務的鄉鎮獸醫機構卻沒有能力承擔基層防疫的重任,部分鄉鎮級獸醫機構已經名存實亡。另外,由于各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人員參差不齊,目前部分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被調出,而非專業技術人員又進入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工作,人為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此外,大多數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人員每年有1/3~1/2的工作時間被鄉鎮政府抽去開展中心工作,導致上級業務部門安排的動物防疫工作得不到具體的落實和開展。
1.4 村委會防疫員業務知識欠缺、報酬低
村委會動物防疫員多數文化程度較低、沒有受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接受現代科學技術的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缺乏經費,村委會防疫員的培訓工作滯后,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同時,目前村委會動物防疫員補助雖然提高到每月600元,但對其需要承擔的工作量而言仍然很低,上級業務部門和當地直接領導無法要求其必須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動物防疫工作上,使得在村級也是最危險一級的疫情監控不力,無法及時發現和堵住疫情[1]。
1.5 規模養殖場整體布局不合理
部分規模畜禽養殖場飼養功能區劃分不明確,辦公生活區、隔離區、飼養區沒有進行嚴格分離;消毒設施很多只是擺設,甚至沒有消毒設施,養殖場內雨污不分流;無害化處理設施如沼氣池與養殖場生產規模不匹配,一旦發生動物疫情,很難控制和凈化。
1.6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不到位
業務主管部門對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監管不力,導致很多畜禽養殖場距離村莊、生活飲用水源、交通干道太近,場與場之間距離太近等均增加了動物疫病的防控難度[2]。同時,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普遍存在,易引發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1.7 防疫工作不規范
在防疫工作中,各鄉鎮、村委會沒有嚴格按防疫規范要求開展工作,多數人簡單地認為防疫工作就是打預防針,愿意打就打,不愿意也不強求,不知道與檢疫、驅蟲、治療、監測及“五強制”(強制免疫、強制檢疫、強制封鎖、強制撲殺、強制消毒)、“二強化”(強化疫情報告制度、強化防疫監督制度)等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好的防治效果,強制免疫措施執行不了也未向政府領導匯報,即使匯報了,有些地方領導卻認為防疫工作就是獸醫部門的工作;產地檢疫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帶來較大的隱患;具體操作時各鄉鎮、村委會沒有嚴格按照統一操作規程開展工作,致使各鄉鎮防疫工作各行其事,防疫效果參差不齊,免疫反應、死亡有增無減,防疫糾紛層出不窮,不發疫情時大家相安無事,發生疫情和遇檢查監督時手忙腳亂、漏洞百出。
1.8 防疫和生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畜禽養殖場不記錄飼料、藥品及疫苗等投入品,或記錄不清,保存不當;畜禽進場、售出及病死畜禽沒有記錄,或雖有記錄但發生邏輯性的錯誤;引種、補欄前不入場觀察,調入后就混群;疫苗和免疫標識發放數與畜禽免疫數不吻合;部分養殖場主發現病畜病禽治療后不見好轉就急于出售,甚至亂扔病畜病禽,人為造成病原擴散;隨意堆放畜禽糞便,不在特定地點堆集發酵,導致蚊蠅滋生、污水四溢,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成為動物疫病的疫源地[3-4];在畜禽養殖環節中生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別是飼養、用藥、防疫等無標準、不規范,普遍亂用抗生素和促生長劑,出欄沒有休藥期,不利于動物疫病追溯和動物產地檢疫工作的開展。
1.9 防疫信息工作滯后
經多年的基層防疫體系建設,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辦公自動化設備基本齊全,但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很多設備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防疫工作開展后牲畜沒有相應防疫證明,90%以上的牲畜沒有配戴防疫標識,導致發生疫情時無法追溯問責;獸醫機構沒有完整的臺賬、檔案資料或電子文檔備查,對防疫工作的考核評估沒有充分的依據。給防疫質量監測帶來很多的困難。
2 應對措施
2.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動物防疫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2.1.1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縣、鄉鎮一級應成立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或領導小組,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領導小組成員要經常深入一線檢查工作,了解基層防疫工作需求,做好服務工作。獸醫部門應想方設法提高農民自覺參與動物防疫的意識,確保祿勸縣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2.1.2 嚴格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縣、鄉鎮、村委會層層簽訂動物防疫工作責任狀,同時將動物防疫工作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進行重點考核。縣級獸醫機構包鄉鎮、鄉鎮級獸醫機構包村委會、獸醫技術人員包干到片,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5]。
2.1.3 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全縣范圍內的防疫工作進行明查暗訪,采取直接面向廣大群眾,深入農戶家中了解情況等方式,使問題及時被發現,及時研究解決。
2.2 逐步引導農民改變畜牧生產方式
加大現代畜牧業和科學養殖宣傳、培訓和政策引導力度,大力推行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和進入小區、進入規模、進入市場的養殖方式,從兼業飼養向專業化規模飼養轉變,努力改變畜牧業傳統生產經營方式,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的經營路子,促進畜牧業從零散狀態向集約型轉變。這樣既可以改善防疫條件,同時也是我國養殖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3 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健全完善縣、鄉鎮、村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為祿勸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是補充完善縣級實驗室設施設備,培訓、配備操作熟練的專業人員正常開展實驗室工作,提高動物疫病預防、診斷、檢疫和監測能力;二是重點改善鄉鎮級獸醫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補充完善查驗、隔離、消毒、處理設施設備,提高動物防控處置能力和水平;三是補充完善村委會獸醫室必要的診療設備和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發生動物疫情能夠及時、準確做出診斷,對病死畜禽能夠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杜絕疫病的蔓延和發展;四是補充完善檢疫檢驗設施設備,提高產地、屠宰和無害化處理能力和水平[6-7];五是成立縣、鄉鎮級動物防疫應急隊伍,儲備充足的防疫物資,保證發生疫情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有效處置;六是加強對防疫人員的培訓,提高防疫人員素質,使動物防疫人員不但能實施動物防疫、檢疫工作,還能對動物疫病進行監測、分析和處理。
2.4 保持縣、鄉鎮畜牧獸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縣、鄉鎮政府采取措施,盡快使各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調出調進的人員回歸原位。將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三權”收歸縣級業務部門管理,由縣級業務部門制定管理辦法,對各鄉鎮畜牧獸服務中心的財物統一建賬管理,人員根據各鄉鎮人員的余缺在全縣范圍內調配使用,籌集和爭取資金逐個逐項逐步解決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等問題。同時加強與畜牧業發達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廣泛開展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人員分層分類定期培訓,到一些有成果、有經驗的部門進修和培訓,對縣、鄉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培養造就一批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的畜牧獸醫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2.5 認真抓好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
村級是動物防疫網絡系統的基礎,是動物疫病防控最重要的環節,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的好壞是祿勸縣動物防疫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應認真抓好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制訂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對村級防疫員選聘條件、工作職責、工作考核作出詳細規定,工作實績與工資和防疫補助掛鉤,為探索建立鄉村動物防疫工作長效機制積累經驗。
2.6 認真抓好動物防疫規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設
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要始終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判斷,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加強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和各項動物疫病防制技術措施,加大動物防疫知識宣傳力度,營造防疫工作氛圍,認真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等法律法規,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要求,認真抓好動物防疫規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設。縣、鄉鎮成立動物防疫領導小組、組建動物防疫應急隊伍、制訂切實可行的動物防疫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采取“五統一”(統一疫苗供應、統一免疫程序、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免疫效果評價、統一免疫標識);做到“五不漏”(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按照一畜一證一標,做好詳細記錄,建好免疫檔案,扎實做好畜禽的強制免疫和常發疫病的免疫工作,徹底消除免疫空白村和免疫死角。
2.7 認真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從動物防疫基礎性檔案做起,一是對畜禽存欄數、防疫注射數、免疫標識佩帶、動物防疫證發放、疫情監測、檢疫監督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登記和全程檔案化管理;二是對疫苗的進、出臺賬,疫苗生產廠家、時間,報廢的疫苗處理等情況進行登記和全程檔案化管理;三是對各種畜禽注射疫苗的品種、數量、日期及反應、死亡等情況進行登記和全程檔案化管理;四是對動物防疫相關文件資料、報表等實現全程檔案化管理;五是逐步實現檔案管理微機化,為祿勸縣動物防疫工作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
3 結語
畜牧業是祿勸縣的支柱產業,動物防疫工作事關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農民增收、食品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隨著各級政府惠牧政策和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強,祿勸縣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凸顯,畜禽疫病也越來越復雜,嚴重制約和威脅著祿勸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保證祿勸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議政府和業務部門要加強領導,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長期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以建立完善的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體系為依托,以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重大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預防控制、應急處置能力和依法監管水平,努力建立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把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擺上突出位置來抓,扎實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逐步實現動物防疫的規范化和現代化。
4 參考文獻
[1] 王長江,汪明.我國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動物檢疫,2005(2):1-6.
[2] 崔德軍,張東冉.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工作的思考和建議[C]//依法監管、科學防控、有效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第48屆三省區七市盟獸醫聯防協作論文集.承德市畜牧獸醫局,2015:3.
[3] 石明.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4):235-236.
[4] 羅凱榮,王曉亮,陳艷,等.陜西省白水縣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10):159-161.
[5] 王德芬,李清,孟蝶.我國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水產,2014(12):7-15.
[6] 彭安民.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問題及對策淺析[J].南方農業,2016(15):170.
[7] 韓鳳娥.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