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華


摘要 結合現階段臨澤縣林業發展實際和未來林業發展預期,提出臨澤縣林業“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及總體規劃,并落實重點建設項目規劃,制定了保障措施,用于指導臨澤縣今后5年林業發展,臨澤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安全屏障優勢得以彰顯,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澤創造了更好的生態條件。
關鍵詞 “十三五”時期;林業;發展規劃;甘肅臨澤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144-02'
臨澤縣轄7鎮、71個行政村,總人口15.01萬人。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57 747.26 hm2,其中有林地(喬木林)4 372.92 hm2,疏林地1 304.56 hm2,灌木林地28 937.63 hm2,未成林地5 256.72 hm2,苗圃地98.65 hm2,宜林地17 750.59 hm2,林業輔助生產用地26.19 hm2。森林覆蓋率達16.48%[1]。林業在臨澤縣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1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為指針,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深化林業改革為動力,鞏固提升“國家園林縣城”建設成果,創建國家級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和生態文明示范縣。全面推進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森林文化體系和林業現代化建設,以發展壯大特色優質林果及中藥材產業為主攻方向,以依法治林為保障,把臨澤縣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林業產業發達、森林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林業強縣。
2 規劃期發展目標
規劃期:2016—2020 年,共 5 年;主要發展目標具體見表 1。
3 區域布局
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確立以生態優先、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并重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綠洲外圍封灘(沙)育林,提高植被覆蓋度,控制沙源,綠洲邊緣因地制宜,營造防風固沙林帶,建立防護屏障。綠洲內部營造防護林網、建立綠色通道、發展特色林果、種植肉蓯蓉、枸杞為主的中藥材,逐步形成農田林網圍田、綠色通道縱橫、經濟林果連片、優質中藥材鑲嵌的林業建設格局。按照特色林果示范區、北部荒漠天然植被封育區、生態環境治理區、人居環境優化區合理配置林業生產資源。
3.1 特色產業示范區
立足資源優勢、生產條件和現有產業發展基礎,按照資源條件較好、生產規模較大、產業化基礎較強、發展環境較佳等條件,將全縣林果基地建設總體布局為“三帶一區一園”。“三帶”即打造以交通樞紐沿線(國道312線、高速公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周邊鎮、村為重點的南部高效節水型紅棗產業帶;以張羅公路為軸線、以沿線村社為依托的北部沿山荒漠區葡萄產業帶;以中部鹽堿地、低產農田和國有林場沙區梭梭林分布區域為重點的中部荒漠區食用中藥材產業帶。“一區”即培育以丹霞大景區為重點的集休閑、采摘、游憩、康體、求知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沿山冷涼區生態經濟型優質雜果產業區。“一園”即培育以種植、文化、旅游觀光和精深加工為一體的華夏牡丹產業園。
3.2 荒漠天然植被封育區
依托巴丹吉林沙漠南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加強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加大沙化和退化土地治理力度,遏制土地沙化和退化,利用荒漠植被的自然修復能力,促進區域生態自然修復,提高植被覆蓋度,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綠洲外部生態屏障。
3.3 生態環境治理區
搶抓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實驗區和綠色循環發展示范區建設機遇,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規劃建設黑河流域大林帶、流沙河沿岸大林帶、高鐵國省道沿線大林帶、北部防沙治沙大林帶、工業集中區綠色環境大林帶,構筑生態安全綠色屏障。進一步完善綠洲外圍的防風固沙基干林帶,以縣鄉骨干道路、干支斗渠、河庫堤壩綠化為重點,黑河干支流水源地、北部重度沙化治理區大力營造生態防護林網,著力構建橫貫東西、連通南北的“三縱五橫”綠色大通道、覆蓋綠洲主要干支渠的農田林網和阻隔北部風沙侵襲的綠色生態屏障,進一步完善綠洲內部的農田防護林體系,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
3.4 人居環境優化區
以省、市創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和旅游目的地為契機,加快建設小泉子國家沙漠公園,創建流沙河城市森林公園。以國家生態縣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以流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和丹霞大景區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城區園林綠化品味和檔次,輻射帶動集鎮、村莊綠化美化,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從而提高城鄉綠地覆蓋率,優化城區人居環境。
4 重點建設項目規劃
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包括退耕還林工程、特色林果、森林資源保護工程等,各分項建設規劃見表2。
5 保障措施
5.1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林業工作,充分認識加強林業建設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切實完善各級行政領導目標責任制,把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以及產業發展目標納入“一把手”考核內容。完善林業建設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主要責任人的責任。對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并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執行。要把責任制的落實情況作為干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以此推動林業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3-4]。
5.2 優化政策支持
根據國家及省上加快林業發展的精神,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在林業生態建設、產業結構優化、新產品開發、龍頭企業建設、優質品牌創建、標準化生產等領域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贏得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主動。要繼續深化林業改革,不斷增強林業發展活力。要把產權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按照“穩定一批,完善一批,調整一批”的辦法,建立“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規范順暢,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5-7]。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鼓勵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參與林業開發。要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思路,正確處理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關系,把林業生態建設成果與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等“資源良性循環型”產業和特色林果、花卉苗木、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生態友好型”產業,促進林業經濟結構調整,形成生態建設與農民增收良性互動的局面[3-4]。
5.3 強化資金保障
在積極爭取國家、省上各類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投資的基礎上,財政應安排一定的資金扶持生態公益林、產業基地、科技推廣和森林防火等建設。林業資金的投入要向見效快、投資少、影響大的項目傾斜,向加工流通型項目和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傾斜,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森林資源的項目要優先實施。對科技含量高、轉化生產力快的綜合開發項目要重點扶持,對林業龍頭企業每年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運用產業優惠政策引導社會生產力要素向有利于林業建設的方向流動。推動工商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林業建設,借外力搞開發,靠聯合求效益,盡快形成以經營者為投入主體、政府扶持、信貸投入、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5.4 突出科技支撐
大力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林業科技成果。在林業生態建設、標準化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林業產業等方面,積極開發、引進和推廣應用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依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釋放科技人員的創造活力,發揮科技人員帶頭創業創新的示范效應,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研研究。主動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建立院地合作關系,通過臨聘兼職、項目合作、技術咨詢等方式,共同推進林業建設。切實抓好示范基地建設,推進林業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推廣。加快構建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科技進步。深化科技下鄉,積極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3-4]。
6 參考文獻
[1] 臨澤縣人民政府.臨澤縣林地利用保護規劃(2010-2020)[A].臨澤:臨澤縣人民政府,2010.
[2] 臨澤縣統計局.臨澤縣統計年鑒(2016)[A].臨澤:臨澤縣統計局,2015.
[3] 城中(規劃):紹興市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2016-11-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797070102du4m.html.
[4] 周金明,廖旺順,徐樂勤,等.南平市建陽區“十三五”林業發展淺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6(2):31-33.
[5] 蘇明,楊良初,石英華,等.我國林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4(8):83-97.
[6] 陳曉杰.黑河市林業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7] 王心同.中國林業發展的經濟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