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虹

【摘 要】 目的:探討卡馬西平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癲癇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國產卡馬西林治療,觀察組采用進口卡馬西林治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治療效果、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效率,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發生率,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進口卡馬西平治療效果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癲癇 卡馬西平 血藥濃度
癲癇俗稱的“羊癲風”或“羊角風”,是大腦神經元異常、突發性放電,導致大腦功能短暫失調的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也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我國最新研究資料顯示,癲癇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已經成為神經科第二大常見病。由于異常放電的傳遞方式和起始部位不同,癲癇發作時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比如發作性感覺、運動、意識、自主神經及精神障礙。癲癇患者如果接受正規的抗癲癇治療,大多數患者發作時可以控制的,部分患者經過3-5年治療可以痊愈,甚至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工作。本文旨在討論卡馬西平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與方法
1.1 選取病例
從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癲癇患者中,選取7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標準:根據國際抗癲癇聯盟關于癲癇發作及典型綜合征的分類標準、及《神經外科學》和《實用顱腦損傷》:①發作性意識障礙、昏倒、抽搐、植物神經功能異常,②腦電圖檢查顯示有癲癇發作波,③MRI或CT腦掃描顯示腦部明顯異常,④無既往腦外傷、腦炎等可導致癲癇的后天獲得性疾患。排除標準:①在治療前已經服用過其他的抗癲癇藥物患者,②以往接受過手術的患者,③肝腎相關疾病或者其他臟器退行性疾病,④具有癲癇家族史患者,⑤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
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13-63歲,平均年齡(36.87±5.62)歲,體重28-84kg,平均體重(46.31±11.08)kg,按照受傷后發作時間分為1-6月4例,7-12月7例,1-2年13例,3-5年5例,5年以上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12-64歲,平均年齡(35.94±6.02)歲,體重27-85kg,平均體重(47.65±10.24)kg,按照受傷后發作時間分為1-6月5例,7-12月6例,1-2年14例,3-5年5例,5年以上5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對比差異均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國產卡馬西平(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366)治療,觀察組給予進口卡馬西平(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279)治療,起始劑量2.5mg(kg·d),7d后加至8~12mg(kg·d),2次/d?;颊叻?5d以上,待血藥濃度達到穩態以后,用靜脈取血的方式檢測血藥濃度,并按照檢測結果顯示的有效血液濃度調整用藥劑量,同時嚴密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定期做常規肝腎功能和神經系統檢查;部分患者需要使用長程錄像腦電監測。將所得數據詳細記錄并保存,以便完善治療方案。用藥期間檢測兩組患者血藥濃度,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治療效果、期間不良反應情況。顯效:治療后癲癇發作情況已得到基本控制,或發作頻率比治療前減少>76%,癥狀和腦電圖改善明顯。有效:治療后癲癇發作頻率比治療前減少50%-76% ,癥狀和腦電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效:治療后癲癇發作頻率比治療前減少<50%,癥狀也無明顯改善,腦電圖無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應用(`x±s)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描述計量資料,用x2檢驗,以P<0.05表示該研究具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6個月的治療和隨訪,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8.57%高于對照組有效率68.57%,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在服用藥物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如下:觀察組頭暈2例、惡心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11.43%;對照組頭暈4例、惡心2例,腹瀉1例、肝功能損害2例、耳鳴1例,不良反應發生28.5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發生率,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癲癇患者腦部出現的代謝異?;蚪Y構變化,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癲癇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與興奮間的不平衡可導致癲癇發作,與神經膠質細胞及離子通道神經遞質的改變有關[2]。神經膠質細胞在保持神經元的存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星形膠質細胞攝取γ氨基丁酸或谷氨酸的能力發生改變時也可導致癲癇發作。離子通道是體內興奮性調節的基礎,離子通道功能因編碼基因突變可導致癲癇發作。癲癇性放電與神經遞質具有極為的密切關系,當抑制性遞質過少或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能使抑制與興奮間失去平衡,導致神經細胞膜不穩定進而產生癲癇性放電。
卡馬西平是一種常見精神性藥物,口服吸收緩慢,生物利用度70%左右,蛋白結合率較高,具有膜穩定作用,可降低神經細胞膜對Ca2+和Na+的通透性和細胞的興奮性,使不應期延長,可能減低神經的突觸傳遞[3]。卡馬西平代謝產物具有抗神經痛、抗驚厥、抗精神病、抗躁狂癥、抗抑郁、抗節律失常等作用。在安全性和療效性方面,尤其在降低水潴留和低鈉血癥、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變態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進口卡馬西平的有效率遠遠高于國產卡馬西平。本研究討論了卡馬西平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根據血藥濃度及時調整服藥劑量,認為進口藥物治療效果更佳,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生理指標。盡管進口卡馬西平的不良反應仍需要繼續觀察,但從目前用藥結果來看,其療效還是比較理想的。
綜上所述,進口卡馬西林治療效果顯著,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新俠.卡馬西平治療癲癇患者的療效與依從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3):4894.
[2]趙祥.卡馬西平治療腦梗死后繼發癲癇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9):78-80.
[3]王新華.卡馬西平治療癲癇血藥濃度監測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19):44-45.